用于车辆的前横梁安装结构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0675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21
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前横梁安装结构和车辆。前横梁安装结构包括:前横梁上板;前横梁下板,前横梁下板包括与前横梁上板间隔开的下板本体,在下板本体上形成有朝向前横梁上板隆起的第一凸起部,第一凸起部包括第一顶壁;和连接板,连接板设置在前横梁下板的背对前横梁上板的一侧上,并且包括连接板本体和形成在连接板本体上的第二凸起部,第二凸起部包括第二顶壁,前横梁上板、第一顶壁和第二顶壁依次相贴合并固定到一起。上述技术方案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前横梁与侧围总成连接处的强度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前横梁安装结构和车辆


技术介绍

1、车辆顶盖的前横梁是安装在汽车车身结构中的一种横向承重构件,通常位于车辆前部,位于车顶与车身前部之间。它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增加车身的结构强度和抗扭能力,能确保为车辆顶部受压时的结构稳定性。汽车顶盖前横梁通常由高强度金属材料制成,以保证其在车顶受压时有足够的抵抗能力,减少车辆变形及乘员的损伤风险。它在车身结构设计中承担着重要的安全保护作用,对车辆的整体刚性和结构强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2、在现有技术中,前横梁与车身两侧的侧围总成的连接处通常设有连接结构,以便将沿着车俩纵向延伸的侧围总成和大致车辆的横向延伸的前横梁连接到一起,并提高该处的强度。

3、中国技术专利cn115214781a公开了一种车身及车辆。该车身的前横梁分别通过左前支撑座和右前支撑座与左侧围总成和右侧围总成形成固定连接。然而,该左前支撑座和右前支撑座的结构强度不足,在车辆整备重量较重时,容易在车辆顶部压力的作用下产生变形。

4、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前横梁与侧围总成连接处的强度不足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前横梁安装结构。本技术的前横梁安装结构包括:前横梁上板;前横梁下板,前横梁下板包括与前横梁上板间隔开的下板本体,在下板本体上形成有朝向前横梁上板隆起的第一凸起部,第一凸起部包括第一顶壁;和连接板,连接板设置在前横梁下板的背对前横梁上板的一侧上,并且包括连接板本体和形成在连接板本体上的第二凸起部,第二凸起部包括第二顶壁,前横梁上板、第一顶壁和第二顶壁依次相贴合并固定到一起。

2、本技术的前横梁安装结构包括前横梁上板和前横梁下板,前横梁下板包括与前横梁上板间隔开的下板本体。两层间隔开的板体使得前横梁的抗变形能力增强。前横梁安装结构还包括连接板,以便在前横梁与侧围连接的关键受力位置补足强度。连接板设置在前横梁下板的背对前横梁上板的一侧上,通过承托前横梁上板和前横梁下板的方式提高连接处的强度。在下板本体上形成有朝向前横梁上板隆起的第一凸起部,第一凸起部包括第一顶壁;连接板包括连接板本体和形成在连接板本体上的第二凸起部,第二凸起部包括第二顶壁,前横梁上板、第一顶壁和第二顶壁依次相贴合并固定到一起。通过上述的的设置,一方面,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凸起结构能够支撑位于对应凸起部上方的一层或多层板;另一方面,前横梁上板、第一顶壁和第二顶壁相贴合并固定到一起,也能够提升前横梁与侧围连接处的局部刚强度,并且不增加整车重量和整车成本,有利于车身轻量化。

3、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前横梁安装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一凸起部还包括第一侧壁,第一侧壁从第一顶壁的边缘延伸到下板本体的基部,并与第一顶壁一起围成用于容纳第二凸起部的第一空腔。通过上述的配置,第一侧壁能够提供一部分垂直于前横梁上板方向的支持力,第一空腔使得前横梁下板具有较好的轻量化效果,有助于车身重量的减轻。

4、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前横梁安装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第一侧壁上形成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从下板本体的基部延伸到第一顶壁的边缘。通过第一开口的设置,第一凸起部具有较高的加工良品率。

5、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前横梁安装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二凸起部还包括第二侧壁,第二侧壁从第二顶壁的边缘延伸到连接板本体的基部,并与第二顶壁一起围成第二空腔。通过上述的配置,第二侧壁能够提供一部分垂直于第一顶壁方向的支持力,第二空腔使得连接板具有较好的轻量化效果,有助于车身重量的减轻。

6、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前横梁安装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下板本体具有相对的两个下板横向边缘,第一凸起部形成在两个下板横向边缘之间;在每个下板横向边缘上都设有朝向前横梁上板延伸的下板翻边,每个下板翻边都与前横梁上板形成固定连接,以使前横梁上板、下板本体和两个下板翻边一起围成前横梁空腔。通过上述的配置,前横梁上板和前横梁下板固定到一起形成具有前横梁空腔的腔体,提高了前横梁总成(即前横梁上板和前横梁下板)的抗变形能力。第一凸起部形成在两个下板横向边缘之间,使得两个下板翻边和第一凸起部三处都能够与前横梁上板形成固定连接,增加前横梁与侧围连接处的强度。

7、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前横梁安装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连接板具有相对的两个连接板横向边缘,第二凸起部形成在两个连接板横向边缘之间;在每个连接板横向边缘上设有朝向前横梁上板延伸的连接板翻边,连接板翻边和连接板本体一起围绕在前横梁下板的外侧,并且每个连接板翻边都包括与下板翻边、前横梁上板一起形成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区。通过上述的配置,在每个连接板横向边缘上设有朝向前横梁上板延伸的连接板翻边,连接板翻边和连接板本体一起围绕在前横梁下板的外侧,进一步强化连接板对前横梁上板和前横梁下板的承托作用;第二凸起部形成在两个连接板横向边缘之间,使得两个连接板翻边和第二凸起部三处都能够与前横梁下板形成固定连接,进而前横梁上板、前横梁下板和连接板在第一连接区处和凸起部处都形成了三层板固定到一起的结构,大大增加前横梁与侧围连接处的强度。

8、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前横梁安装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前横梁下板还具有在下板横向边缘之间延伸的下板纵向边缘,前横梁上板包括延伸超出下板纵向边缘的搭接部,搭接部的至少一部分适于与车辆的侧围总成形成固定连接;连接板横向边缘还包括与搭接部的其余部分形成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区。通过前横梁上板的搭接部与侧围进行连接,避免产生因前横梁与侧围的连接处的多层板状构件厚度过厚进而导致装配工艺复杂的问题;通过第二连接区的设置,将连接板与前横梁上板固定到一起,进一步加强前横梁与侧围的连接处的强度。

9、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前横梁安装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每个连接板翻边还包括第三连接区,第三连接区和第一连接区位于第二连接区的相对两侧,第三连接区适于与车辆的侧围总成形成固定连接。通过第三上述的设置,第一连接区、第二连接区和第三连接区分别连接了前横梁下板、前横梁上板和侧围总成,连接板使得前横梁与侧围的连接处形成了稳定的连接结构,提升了该连接处的抗变形能力。

10、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前横梁与侧围总成连接处的强度不足的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本技术的车辆包括侧围总成和根据上述任一项优选技术方案中的用于车辆的前横梁安装结构,前横梁安装结构和侧围总成形成固定连接。通过前横梁安装结构的设置,本技术的车辆能够承受更大的顶部压力,保证乘客的安全,并且不必额外增设加强板,有利于车身轻量化和整车成本的降低。

11、在上述车辆的优选技术方案中,侧围总成包括侧边梁外板和侧边梁内板,前横梁上板与侧边梁外板形成固定连接,连接板与侧边梁内板形成固定连接。通过上述的配置,前横梁上板与侧边梁外板、侧边梁外板与侧边梁内板以及侧边梁内板和前横梁下板的连接点可间隔地设置,简化前横梁与侧围连接处的装配工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前横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安装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前横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前横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前横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前横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前横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前横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前横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侧围总成和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前横梁安装结构,所述前横梁安装结构和所述侧围总成形成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总成包括侧边梁外板和侧边梁内板,所述前横梁上板与所述侧边梁外板形成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与所述侧边梁内板形成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前横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安装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前横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前横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前横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前横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前横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7.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文龙王洪林朱挺任亚辉于铁丰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