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陆基圆形养殖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0644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2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陆基圆形养殖池,包括养殖池本体,还包括增氧机构,本技术属于水产陆基养殖池技术领域;本技术中由电机驱动平齿轮B与平齿轮A相互啮合,使转轴带动三组转动组件在防护筒内部转动,达到加快空气中的氧溶入养殖池本体内部的目的,当需要向养殖池本体内部投入药剂时,通过进料管以及连接管作用使药剂流入转轴内部,并通过若干出液口排出,排出的药剂在三组转动组件搅动下快速均匀的扩散至养殖池本体内部,实现通过增氧机构以及两组安装机构的设置,达到对养殖池本体内部进行增氧、防护且避免水产品直接接触扇叶造成损伤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产陆基养殖池,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陆基圆形养殖池


技术介绍

1、陆基循环水养殖池是一种以陆地为基础的养殖系统,在该系统控制下其有较大的养殖优势,在此控制下养成的鱼虾无污染、无土腥味、口感好,可以实现高密度养殖,而且水可以循环利用。

2、专利号为202222561894.4的一项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陆基高位圆形池循环水养殖池,包括养殖圆池和水生物反应池,养殖圆池底部连通有排污管,水生物反应池上方连接有振动筛选器,振动筛选器与排污管连通,振动筛选器左侧下方设有回收处理箱,水生物反应池连通有抽水管,抽水管连通有水泵,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排水管,第一排水管连接在养殖圆池上方,第二排水管的出水口与养殖圆池的内腔相切连通,养殖圆池上方连接有转杆,转杆上连接有多组扇叶。

3、但上述专利中的一种陆基高位圆形池循环水养殖池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转杆与扇叶的增氧设置容易使水产品与其接触造成损伤,为此提出一种新型陆基圆形养殖池,通过防护筒等增氧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陆基圆形养殖池,解决了上述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陆基圆形养殖池,包括用于水产品养殖的养殖池本体,还包括:

3、增氧机构,所述增氧机构两侧分别通过两组安装机构与养殖池本体连接,所述增氧机构包括转轴、防护筒、驱动组件以及转动组件,所述转轴一端与防护筒内底面中部转动连接,所述转轴另一端穿出防护筒顶部且与防护筒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组件设置有三组且均与转轴连接,所述防护筒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呈环形阵列分布的通槽,所述通槽不容水产品通过,所述防护筒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罩,所述驱动组件与转轴穿出防护筒的一端连接。

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提供以下可选技术方案:

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三组所述转动组件呈直线排列分布在防护筒内部,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扇叶以及固定板,所述扇叶一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远离扇叶的一端与转轴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扇叶以及固定板均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扇叶以及固定板呈环形阵列分布在转轴外侧。

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平齿轮a、电机以及平齿轮b,所述平齿轮a固定套设在转轴外侧,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防护罩顶部,所述电机输出轴穿过防护罩顶部与平齿轮b转动连接,所述平齿轮b与平齿轮a啮合连接。

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转轴内部设置为中空,三组所述转动组件底部均设置有若干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出液口,所述转轴顶部转动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转轴的一端穿出防护罩顶部且与进料管拆卸连接。

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机构包括连接板、限位槽以及限位组件,所述连接板一端固定连接在防护罩顶部一侧,所述限位槽开设在连接板远离防护罩的一端,所述限位组件与限位槽连接。

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夹持板a、夹持板b、螺纹杆a以及螺纹杆b,所述夹持板a以及夹持板b两端均穿过限位槽内部且与限位槽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螺纹杆a一端穿过夹持板b与夹持板a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a与夹持板b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b一端穿过连接板远离防护罩的一端与夹持板a远离夹持板b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b与连接板螺纹连接。

10、有益效果

1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陆基圆形养殖池。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

12、有益效果:

13、1、通过两组安装机构将增氧机构限位固定在养殖池本体内部,由电机驱动平齿轮b与平齿轮a相互啮合,使转轴带动三组转动组件在防护筒内部转动,达到加快空气中的氧溶入养殖池本体内部的目的,当需要向养殖池本体内部投入药剂时,通过进料管以及连接管作用使药剂流入转轴内部,并通过若干出液口排出,排出的药剂在三组转动组件搅动下快速均匀的扩散至养殖池本体内部,实现通过增氧机构以及两组安装机构的设置,达到对养殖池本体内部进行增氧以及防护且避免水产品直接接触扇叶造成损伤的技术效果;

14、2、通过分别拧动螺纹杆b以及螺纹杆a,使夹持板a以及夹持板b分别设置在养殖池本体侧壁两侧,并对养殖池本体侧壁进行夹持,实现通过两组安装机构将增氧机构与养殖池本体连接固定且便于将增氧机构通过两组安装机构从养殖池本体内部取出进行检修、清理的目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陆基圆形养殖池,包括用于水产品养殖的养殖池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陆基圆形养殖池,其特征在于,三组所述转动组件呈直线排列分布在防护筒(5)内部,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扇叶(7)以及固定板(8),所述扇叶(7)一端与固定板(8)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8)远离扇叶(7)的一端与转轴(4)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扇叶(7)以及固定板(8)均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扇叶(7)以及固定板(8)呈环形阵列分布在转轴(4)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陆基圆形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平齿轮A(9)、电机(10)以及平齿轮B(11),所述平齿轮A(9)固定套设在转轴(4)外侧,所述电机(10)固定连接在防护罩(6)顶部,所述电机(10)输出轴穿过防护罩(6)顶部与平齿轮B(11)转动连接,所述平齿轮B(11)与平齿轮A(9)啮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陆基圆形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4)内部设置为中空,三组所述转动组件底部均设置有若干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出液口(12),所述转轴(4)顶部转动连接有连接管(13),所述连接管(13)远离转轴(4)的一端穿出防护罩(6)顶部且与进料管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陆基圆形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3)包括连接板(14)、限位槽(15)以及限位组件,所述连接板(14)一端固定连接在防护罩(6)顶部一侧,所述限位槽(15)开设在连接板(14)远离防护罩(6)的一端,所述限位组件与限位槽(15)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陆基圆形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夹持板A(16)、夹持板B(17)、螺纹杆A(18)以及螺纹杆B(19),所述夹持板A(16)以及夹持板B(17)两端均穿过限位槽(15)内部且与限位槽(15)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螺纹杆A(18)一端穿过夹持板B(17)与夹持板A(16)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A(18)与夹持板B(17)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B(19)一端穿过连接板(14)远离防护罩(6)的一端与夹持板A(16)远离夹持板B(17)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B(19)与连接板(14)螺纹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陆基圆形养殖池,包括用于水产品养殖的养殖池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陆基圆形养殖池,其特征在于,三组所述转动组件呈直线排列分布在防护筒(5)内部,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扇叶(7)以及固定板(8),所述扇叶(7)一端与固定板(8)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8)远离扇叶(7)的一端与转轴(4)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扇叶(7)以及固定板(8)均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扇叶(7)以及固定板(8)呈环形阵列分布在转轴(4)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陆基圆形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平齿轮a(9)、电机(10)以及平齿轮b(11),所述平齿轮a(9)固定套设在转轴(4)外侧,所述电机(10)固定连接在防护罩(6)顶部,所述电机(10)输出轴穿过防护罩(6)顶部与平齿轮b(11)转动连接,所述平齿轮b(11)与平齿轮a(9)啮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陆基圆形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4)内部设置为中空,三组所述转动组件底部均设置有若干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出液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昊一程毅鹏张鹏艳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丽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