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快速温度变化-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的风道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用于快速温度变化-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的风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0154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快速温度变化‑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的风道结构,涉及温度冲击试验箱的技术领域,包括低温室、高温室和试验室,低温室内设置有低温循环风道,高温室内设置有高温循环风道,试验室内设置有试验循环风道,低温循环风道与试验循环风道之间设有第一控制组件,高温循环风道与试验循环风道之间设有第二控制组件。需要对材料进行在大范围内温度快速变化情况下的状态测试时,第一控制组件和第二控制组件均打开,试验室同时与高温室和低温室连通,冷风和热风均进入试验室内,根据需求控制热风和冷风进入的比例,以此实现对材料进行大范围内温度快速变化情况下的状态测试,从而提高试验箱的使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温度冲击试验箱的,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快速温度变化-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的风道结构


技术介绍

1、温度冲击试验箱是金属、塑料、橡胶、电子等材料行业必备的测试设备,用于测试材料结构或复合材料,在瞬间下经极高温及极低温的连续环境下忍受的程度,得以在最短时间内检测试样因热胀冷缩所引起的化学变化或物理伤害。

2、常见的高低温冲击试验箱根据试验需求及测试标准分为三箱式和两箱式,区别在于试验方式和内部结构不同,两箱式分为高温室和低温室,是通过电机带动提篮运动来实现高低温的切换,产品放在提篮里,是随提篮一起移动的;而三箱式分为蓄冷室,蓄热室和试验室,产品在测试时是放置在试验室,由仪表自动控制高低温气阀,在蓄冷室或蓄热室之间切换,分别与蓄冷室或蓄热室形成闭路空气循环系统,迅速达到试验的目标温度。

3、对于目前的试验箱内的风路通道,都只能使得试验箱具备温度冲击的功能,无法对材料进行在大范围内温度快速变化情况下的状态测试,因此降低了试验箱的使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试验箱的使用率,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快速温度变化-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的风道结构。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快速温度变化-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的风道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用于快速温度变化-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的风道结构,包括低温室、高温室和试验室,所述低温室内设置有低温循环风道,所述高温室内设置有高温循环风道,所述试验室内设置有试验循环风道,所述低温循环风道与试验循环风道之间设有第一控制组件,所述高温循环风道与试验循环风道之间设有第二控制组件。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常温检测时,试验室内的风量通过试验循环风道进行内循环,低温室内的冷风通过低温循环风道进行内循环,高温室的热风通过高温循环风道进行内循环,进行低温冲击时,第一控制组件打开使得低温循环风道与试验循环风道连通,冷风进入试验室并与试验室内的材料进行能量交换,进行高温冲击时,第二控制组件打开使得高温循环风道与试验循环风道连通,热风进入试验室并与试验室内的材料进行能量交换,需要对材料进行在大范围内温度快速变化情况下的状态测试时,第一控制组件和第二控制组件均打开,试验室同时与高温室和低温室连通,冷风和热风均进入试验室内,根据需求控制热风和冷风进入的比例,以此实现对材料进行大范围内温度快速变化情况下的状态测试,从而提高试验箱的使用率。

5、可选的,所述试验室内设置有将试验室分隔成第一试验腔体和第二试验腔体的试验隔板,所述试验隔板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一试验腔体用于放置试验材料,所述第二试验腔体内设置有试验循环风机,所述第二试验腔体内的风量在试验循环风机的作用下从第一连通口进入第一试验腔体并通过第二连通口回流至第二试验腔体并以此形成试验循环风道。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常温检测时,试验材料放置在第一试验腔体内,试验循环风机启动,风量在试验循环风机的作用下通过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在第一试验腔体和第二试验腔体内进行流动和循环,以此形成试验循环风道,通过设置试验循环风机增加了风量循环的效率,同时降低了第一试验腔体和第二试验腔体的温度偏差,从而提高了对试验材料的测试效果。

7、可选的,所述低温室内设置有将低温室分隔成第一低温腔体和第二低温腔体的低温隔板,所述低温隔板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一低温腔体内设置有低温蓄冷组件,所述第二低温腔体内设置有低温循环风机,所述第一低温腔体内的冷风在低温循环风机的作用下从第一连接口进入第二低温腔体并通过第二连接口回流至第一低温腔体并以此形成低温循环风道。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低温蓄冷组件进行冷风生产和冷量储蓄,低温循环风机启动,冷风经过第一连接口进入第二低温腔体内并通过第二连接口回流至第一低温腔体内,以此实现冷风在第一低温腔体和第二低温腔体内的流动和循环,并以此形成了低温循环通道,设置低温循环风机,降低了第一低温腔体和第二低温腔体的温度偏差,使得低温室内保持恒定的低温,同时增加了冷风的流通效率。

9、可选的,所述高温室内设置有将高温室分隔成第一高温腔体和第二高温腔体的高温隔板,所述高温隔板上开设有第一流通口和第二流通口,所述第一高温腔体内设置有高温蓄热组件和高温循环风机,所述第一高温腔体内的热风在高温循环风机的作用下从第一流通口进入第二高温腔体并通过第二流通口回流至第一高温腔体并以此形成高温循环风道。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温蓄热组件产生热量并对热量进行储蓄,高温循环风机启动,热风经过第一流通口进入第二高温腔体内并通过第二流通口回流至第一高温腔体内,以此实现热风在第一高温腔体和第二高温腔体内的流动和循环,并以此形成了高温循环通道,设置高温循环风机,降低了第一高温腔体和第二高温腔体的温度偏差,使得高温室内保持恒定的低温,同时增加了热风的流通效率。

11、可选的,所述低温室上开设有低温出气口和低温回气口,所述低温出气口两端分别与第二低温腔体和第二试验腔体连通,所述低温回气口两端分别与第二试验腔体和第一低温腔体连通,所述第一控制组件用于控制低温出气口和低温回气口的通断。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低温冲击时,第一控制组件打开,第一低温腔体内的冷风经过第一连接口进入第二低温腔体内,第二低温腔体内的冷风通过低温出气口进入第二试验腔体并进入第一试验腔体与试验材料产生能量交换,第一试验腔体的风量从第二连通口进入第二试验腔体并通过低温回气口流至第一低温腔体内,以此实现低温冲击,从而提高了对试验材料进行低温冲击的便捷性。

13、可选的,所述高温室上开设有高温出气口和高温回气口,所述高温出气口两端分别与第二高温腔体和第二试验腔体连通,所述高温回气口两端分别与第一试验腔体和第二高温腔体连通,所述第二控制组件用于控制高温出气口与高温回气口的通断。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高温冲击时,第二控制组件打开,第一高温腔体内的热风经过第一流通口后进入第二高温腔体并通过高温出气口进入第二试验腔体,第二试验腔体内的热风经过第一连通口进入第一试验腔体内并于试验材料进行热量交换,第一试验腔体的风量经过高温回气口回流至第二高温腔体并穿过第二流通口回流至第一高温腔体内,以此实现高温冲击,从而提高了对试验材料进行高温冲击的便捷性,需要进行温度变化的试验时,第一控制组件和第二控制组件均打开,第二试验腔体同时与高温室和低温室连通,根据需要的温度变化调整热风和冷风的进入量,从而提高了对试验材料进行温度变化测试的便捷性,因此提高了试验箱的使用率。

15、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组件包括:

16、第一控制风门,所述第一控制风门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转动安装在低温出气口和低温回气口处,当所述低温出气口、低温回气口均与第二试验腔体连通时,所述第一控制风门对第二连接口进行阻挡,当所述第一控制风门封堵住低温出气口和低温回气口时,所述第二连接口处于连通状态;

17、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快速温度变化-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的风道结构,包括低温室(1)、高温室(2)和试验室(3),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室(1)内设置有低温循环风道(11),所述高温室(2)内设置有高温循环风道(21),所述试验室(3)内设置有试验循环风道(31),所述低温循环风道(11)与试验循环风道(31)之间设有第一控制组件(4),所述高温循环风道(21)与试验循环风道(31)之间设有第二控制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温度变化-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室(3)内设置有将试验室(3)分隔成第一试验腔体(33)和第二试验腔体(34)的试验隔板(32),所述试验隔板(32)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口(321)和第二连通口(322),所述第一试验腔体(33)用于放置试验材料,所述第二试验腔体(34)内设置有试验循环风机(35),所述第二试验腔体(34)内的风量在试验循环风机(35)的作用下从第一连通口(321)进入第一试验腔体(33)并通过第二连通口(322)回流至第二试验腔体(34)并以此形成试验循环风道(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温度变化-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室(1)内设置有将低温室(1)分隔成第一低温腔体(13)和第二低温腔体(14)的低温隔板(12),所述低温隔板(12)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口(121)和第二连接口(122),所述第一低温腔体(13)内设置有低温蓄冷组件(15),所述第二低温腔体(14)内设置有低温循环风机(16),所述第一低温腔体(13)内的冷风在低温循环风机(16)的作用下从第一连接口(121)进入第二低温腔体(14)并通过第二连接口(122)回流至第一低温腔体(13)并以此形成低温循环风道(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温度变化-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室(2)内设置有将高温室(2)分隔成第一高温腔体(23)和第二高温腔体(24)的高温隔板(22),所述高温隔板(22)上开设有第一流通口(221)和第二流通口(222),所述第一高温腔体(23)内设置有高温蓄热组件(25)和高温循环风机(26),所述第一高温腔体(23)内的热风在高温循环风机(26)的作用下从第一流通口(221)进入第二高温腔体(24)并通过第二流通口(222)回流至第一高温腔体(23)并以此形成高温循环风道(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温度变化-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室(1)上开设有低温出气口(17)和低温回气口(18),所述低温出气口(17)两端分别与第二低温腔体(14)和第二试验腔体(34)连通,所述低温回气口(18)两端分别与第二试验腔体(34)和第一低温腔体(13)连通,所述第一控制组件(4)用于控制低温出气口(17)和低温回气口(18)的通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温度变化-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室(2)上开设有高温出气口(27)和高温回气口(28),所述高温出气口(27)两端分别与第二高温腔体(24)和第二试验腔体(34)连通,所述高温回气口(28)两端分别与第一试验腔体(33)和第二高温腔体(24)连通,所述第二控制组件(5)用于控制高温出气口(27)与高温回气口(28)的通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温度变化-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组件(4)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温度变化-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组件(5)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温度变化-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出气口(17)、低温回气口(18)、高温出气口(27)和高温回气口(28)均呈长条矩形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快速温度变化-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的风道结构,包括低温室(1)、高温室(2)和试验室(3),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室(1)内设置有低温循环风道(11),所述高温室(2)内设置有高温循环风道(21),所述试验室(3)内设置有试验循环风道(31),所述低温循环风道(11)与试验循环风道(31)之间设有第一控制组件(4),所述高温循环风道(21)与试验循环风道(31)之间设有第二控制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温度变化-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室(3)内设置有将试验室(3)分隔成第一试验腔体(33)和第二试验腔体(34)的试验隔板(32),所述试验隔板(32)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口(321)和第二连通口(322),所述第一试验腔体(33)用于放置试验材料,所述第二试验腔体(34)内设置有试验循环风机(35),所述第二试验腔体(34)内的风量在试验循环风机(35)的作用下从第一连通口(321)进入第一试验腔体(33)并通过第二连通口(322)回流至第二试验腔体(34)并以此形成试验循环风道(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温度变化-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室(1)内设置有将低温室(1)分隔成第一低温腔体(13)和第二低温腔体(14)的低温隔板(12),所述低温隔板(12)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口(121)和第二连接口(122),所述第一低温腔体(13)内设置有低温蓄冷组件(15),所述第二低温腔体(14)内设置有低温循环风机(16),所述第一低温腔体(13)内的冷风在低温循环风机(16)的作用下从第一连接口(121)进入第二低温腔体(14)并通过第二连接口(122)回流至第一低温腔体(13)并以此形成低温循环风道(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温度变化-温度冲击综合试验箱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室(2)内设置有将高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正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苏试四达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