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具备净化功能的沥青道路下凹式雨水收集系统及构建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具备净化功能的沥青道路下凹式雨水收集系统及构建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49460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备净化功能的沥青道路下凹式雨水收集系统,包括沥青道路和设置在沥青道路两侧的下沉式绿化带,沥青道路两侧边沿处均设置有路缘石并将沥青道路与下沉式绿化带进行隔离;下沉式绿化带中低位处设置有溢流井,溢流井四周铺设有环状卵石带,环状卵石带外侧设置有挡水条。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具备净化功能的沥青道路下凹式雨水收集系统的构建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具备净化功能的沥青道路下凹式雨水收集系统及构建方法,结构紧凑,施工简单方便,沥青道路中的雨水能够有效、快速地排出,并通过多种净化措施后进入市政管网再利用,效率高,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道路及绿化施工,具体为具备净化功能的沥青道路下凹式雨水收集系统及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具备净化功能的沥青道路下凹式雨水收集系统被广泛的应用到城市道路、商住用房小区、公园道路等实际工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发现仍存在如下问题或需改进的地方:(1)雨水由上至下在经过路面结构层过程中,雨水很难有效排到绿化带中,雨天行车舒适性大打折扣;(2)雨水通过排水路面回收后灰尘较多,污染较严重,很难得到有效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具备净化功能的沥青道路下凹式雨水收集系统及构建方法,以解决以上缺陷。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具备净化功能的沥青道路下凹式雨水收集系统,包括:沥青道路和设置在沥青道路两侧的下沉式绿化带,所述沥青道路两侧边沿处均设置有路缘石并将沥青道路与下沉式绿化带进行隔离;所述下沉式绿化带中低位处设置有溢流井,所述溢流井四周铺设有环状卵石带,所述环状卵石带外侧设置有挡水条。

4、优选地,所述下沉式绿化带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有绿化植被、砂滤层及底部土壤层,所述环状卵石带铺设在溢流井四周的绿化植被上。

5、优选地,所述溢流井包括井盖、下沉式管井、溢流管,所述下沉式管井垂直埋设在下沉式绿化带中,且所述下沉式管井上端露出至绿化植被上,所述下沉式管井下端置于底部土壤层中;所述井盖上设置有格栅式漏水孔并安装在下沉式管井顶端,所述溢流管埋设在底部土壤层中,且其一端连接在下沉式管井外壁上,另一端连接至雨水收集涵道。

6、优选地,所述下沉式管井下的底部土壤层中铺设有混凝土基础层和砂石垫层,所述混凝土基础层铺设在砂石垫层上,所述下沉式管井下端固定在混凝土基础层上。

7、优选地,所述路缘石上设置有横置的过水孔,所述过水孔的底边与沥青道路表面高度保持一致。

8、优选地,所述挡水条设置为环状并包围在环状的环状卵石带外侧;或所述挡水条设置为弧形状并安装在远离路缘石的溢流井的另一侧,所述溢流井位于弧形状的挡水条的内侧。

9、优选地,所述下沉式绿化带是以溢流井为中心,直至远离溢流井处,其高程逐步升高;所述井盖底部高度高于砂滤层表面高度,并低于路缘石的过水孔底部高度。

10、优选地,所述溢流管为环保型pe管,其整体成下沉式管井侧连接端高,雨水收集涵道侧连接端低的倾斜设置,且其倾斜坡度为1%~2%。

11、优选地,所述下沉式管井外侧铺设有防渗透土工布,所述下沉式管井采用混凝土预制涵管制成,或采用钢筋混凝土现场浇注而成,或采用砖块及水泥砂浆砌筑而成。

12、优选地,具备净化功能的沥青道路下凹式雨水收集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3、s1、放线开挖:

14、根据设计图纸在沥青道路两侧的规划位置,放出下沉式绿化带的边线,用白灰洒出开挖边线;然后安装路缘石,使路缘石上设置的横向的过水孔的底边与沥青道路表面高度保持一致;待路缘石安装完成后,开始沟槽开挖,沟槽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在设计沟槽底标高以上预留5~10cm土层不挖,采用人工挖至设计沟槽底标高,避免出现超挖,扰动原状土;

15、s2、溢流井施工:

16、首先,基槽开挖完成后,在槽壁两侧铺设好防渗透土工布,再在槽底摊铺砂石垫层,再在砂石垫层上浇注混凝土基础层,带混凝土基础层达到强度要求后,安装或浇注或砌筑好下沉式管井,并使下沉式管井顶部高度低于路缘石的过水孔底部高度;其次,安装好溢流管,使溢流管一端连通至下沉式管井内,另一端连接至雨水收集涵道内;然后,在下沉式管井顶部安装好井盖,随后对基槽进行回填土壤,从而实现溢流井的安装施工;

17、s3、下沉式绿化带施工:

18、首先,对溢流井四周及下沉式绿化带规划位置的表面土壤进行整理并形成坡度,使得以溢流井为中心直至远离溢流井处,土壤表面高程逐步升高,从而形成底部土壤层;其次,在溢流井外侧一定距离处安装好环状或弧形状的挡水条,保证环状的挡水条套合在溢流井外围处,而弧形状的挡水条安装在远离路缘石的溢流井的另一侧;然后,在底部土壤层表面铺设一层由沸石和黄沙按照比列混合而成的砂滤层,并使砂滤层表面高度低于井盖底部高度;最后,在砂滤层上种植好绿化植被,并在溢流井四周铺设好清洗过的卵石并形成环状卵石带,至此完成了具备净化功能的沥青道路下凹式雨水收集系统的构建的整个过程。

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20、本专利技术一种具备净化功能的沥青道路下凹式雨水收集系统,结构紧凑,通过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将下沉式绿化带采用下凹式,取消路面雨水口,保证路面完整性;通过在路缘石设置过水孔,可有效、快速地将路面雨水排到下沉式绿化带中,减小路面积水可能性;雨水在下沉式绿化带中留置,下沉式绿化带通过铺设砂滤层和绿化植被及环状卵石带,能够进一步的净化了雨水,消减了雨水污染负荷;雨水经过净化后达到一定水位溢流至溢流井中再进入市政管网,满足市政使用要求,提高了水源利用效果,能够有效调节城市防洪排涝、净化水体。本专利技术一种具备净化功能的沥青道路下凹式雨水收集系统的构建方法,施工简单方便,速度快,效率高,节省了施工时间和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备净化功能的沥青道路下凹式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沥青道路(1)和设置在沥青道路(1)两侧的下沉式绿化带(2),所述沥青道路(1)两侧边沿处均设置有路缘石(11)并将沥青道路(1)与下沉式绿化带(2)进行隔离;所述下沉式绿化带(2)中低位处设置有溢流井(4),所述溢流井(4)四周铺设有环状卵石带(5),所述环状卵石带(5)外侧设置有挡水条(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净化功能的沥青道路下凹式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式绿化带(2)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有绿化植被(21)、砂滤层(22)及底部土壤层(23),所述环状卵石带(5)铺设在溢流井(4)四周的绿化植被(2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备净化功能的沥青道路下凹式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井(4)包括井盖(41)、下沉式管井(42)、溢流管(43),所述下沉式管井(42)垂直埋设在下沉式绿化带(2)中,且所述下沉式管井(42)上端露出至绿化植被(21)上,所述下沉式管井(42)下端置于底部土壤层(23)中;所述井盖(41)上设置有格栅式漏水孔并安装在下沉式管井(42)顶端,所述溢流管(43)埋设在底部土壤层(23)中,且其一端连接在下沉式管井(42)外壁上,另一端连接至雨水收集涵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备净化功能的沥青道路下凹式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式管井(42)下的底部土壤层(23)中铺设有混凝土基础层(44)和砂石垫层(45),所述混凝土基础层(44)铺设在砂石垫层(45)上,所述下沉式管井(42)下端固定在混凝土基础层(44)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备净化功能的沥青道路下凹式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缘石(11)上设置有横置的过水孔(12),所述过水孔(12)的底边与沥青道路(1)表面高度保持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净化功能的沥青道路下凹式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条(3)设置为环状并包围在环状的环状卵石带(5)外侧;或所述挡水条(3)设置为弧形状并安装在远离路缘石(11)的溢流井(4)的另一侧,所述溢流井(4)位于弧形状的挡水条(3)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备净化功能的沥青道路下凹式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式绿化带(2)是以溢流井(4)为中心,直至远离溢流井(4)处,其高程逐步升高;所述井盖(41)底部高度高于砂滤层(22)表面高度,并低于路缘石(11)的过水孔(12)底部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备净化功能的沥青道路下凹式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43)为环保型PE管,其整体成下沉式管井(42)侧连接端高,雨水收集涵道侧连接端低的倾斜设置,且其倾斜坡度为1%~2%。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备净化功能的沥青道路下凹式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式管井(42)外侧铺设有防渗透土工布(46),所述下沉式管井(42)采用混凝土预制涵管制成,或采用钢筋混凝土现场浇注而成,或采用砖块及水泥砂浆砌筑而成。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具备净化功能的沥青道路下凹式雨水收集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净化功能的沥青道路下凹式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沥青道路(1)和设置在沥青道路(1)两侧的下沉式绿化带(2),所述沥青道路(1)两侧边沿处均设置有路缘石(11)并将沥青道路(1)与下沉式绿化带(2)进行隔离;所述下沉式绿化带(2)中低位处设置有溢流井(4),所述溢流井(4)四周铺设有环状卵石带(5),所述环状卵石带(5)外侧设置有挡水条(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净化功能的沥青道路下凹式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式绿化带(2)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有绿化植被(21)、砂滤层(22)及底部土壤层(23),所述环状卵石带(5)铺设在溢流井(4)四周的绿化植被(2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备净化功能的沥青道路下凹式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井(4)包括井盖(41)、下沉式管井(42)、溢流管(43),所述下沉式管井(42)垂直埋设在下沉式绿化带(2)中,且所述下沉式管井(42)上端露出至绿化植被(21)上,所述下沉式管井(42)下端置于底部土壤层(23)中;所述井盖(41)上设置有格栅式漏水孔并安装在下沉式管井(42)顶端,所述溢流管(43)埋设在底部土壤层(23)中,且其一端连接在下沉式管井(42)外壁上,另一端连接至雨水收集涵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备净化功能的沥青道路下凹式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式管井(42)下的底部土壤层(23)中铺设有混凝土基础层(44)和砂石垫层(45),所述混凝土基础层(44)铺设在砂石垫层(45)上,所述下沉式管井(42)下端固定在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久春邱征杜海峰吴继成徐少华史晓涛张玉明赵晓舒陶双龙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建工交通航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