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高效抗碳化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高效抗碳化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49297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抗碳化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高效抗碳化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水泥300~400份、粉煤灰30~50份、矿粉30~80份、中砂300~500份、碎石600~800份、增强纤维50~100份、抗碳化剂20~30份、减水剂10~30份、增强剂20~30份、水100~200份,碎石为反击破连续级配碎石,抗碳化剂为活性炭和水滑石按照6~8:2~4的质量比混合得到,增强剂是由吸水树脂和气相二氧化硅高速混合得到。以Ⅱ型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矿粉、中砂、碎石为基料,外加增强纤维,再结合抗碳化剂、减水剂、增强剂,得到具有良好抗碳化能力和抗压强度的混凝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混凝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抗碳化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商品混凝土技术的不断革新,强度已经不再是混凝土设计的唯一指标。在房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是保障主体结构安全和使用的决定性因素,结构上存在重大隐患,轻则面临加固,重则面临着提前拆除。因此,除了强度以外,更要注重提升混凝土的耐久性。

2、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抵抗环境介质作用,长期保持其良好使用性能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主要包括抗渗、抗冻、抗侵蚀、抗碳化、抗碱性骨料反应以及混凝土中钢筋抗锈蚀等性能。混凝土碳化会造成碱度降低,致使混凝土中腐蚀因子(如氯离子等)在混凝土内部产生迁移与浓缩,使得腐蚀破坏在碳化达到钢筋表面之前已经发生。同时,碳化还会影响混凝土的收缩、强度、结构、离子迁移等诸多性质,引起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延展性降低,对结构抗震不利,研究混凝土碳化对混凝土乃至建筑物的耐久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混凝土碳化是老化的一种重要形式,表现为空气中co2对混凝土的侵蚀。co2气体渗透到混凝土未完全充水的粗毛细孔道中,气相扩散到混凝土内部充水的毛细孔中,与其中空隙所溶解的氢氧化钙进行中和反应,生成碳酸钙等,使混凝土逐步中性化,继而引起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锈蚀膨胀后导致混凝土保护层脱落,进一步加剧钢筋锈蚀,最终使结构逐渐失去承载能力,发生结构性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效抗碳化混凝土,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和抗压强度。

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的高效抗碳化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水泥300~400份、粉煤灰30~50份、矿粉30~80份、中砂300~500份、碎石600~800份、增强纤维50~100份、抗碳化剂20~30份、减水剂10~30份、增强剂20~30份、水100~200份。

3、进一步地,水泥为ⅱ型硅酸盐水泥,ⅱ型硅酸盐水泥中掺有约水泥质量5%的石灰石,赋予其较高的抗碳化性能。

4、进一步地,粉煤灰为ⅱ级以上粉煤灰。

5、进一步地,矿粉为s95级以上矿粉。

6、优选地,中砂的粒径为0.25~0.5mm。

7、进一步地,碎石为反击破连续级配碎石,由粒径分别为5~10mm、10~20mm、20~30mm的碎石按照30~40%、20~30%、30~50%的质量百分比混合得到。不同粒径的碎石协同使用,可以减少混凝土内部固体物料间的缝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进而增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碳化能力。

8、进一步地,增强纤维为聚丙烯纤维、钢纤维、聚乙烯纤维、不锈钢纤维、聚乙烯醇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聚乙烯醇纤维。

9、进一步地,抗碳化剂为活性炭和水滑石按照6~8:2~4的质量比混合得到。

10、活性炭可以吸附渗入混凝土内部的co2,水滑石可以吸收co2与水分反应生成的碳酸根离子,避免碳酸根离子跟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反应,减少混凝土粉化,作为一个活性炭吸附的补充措施,两者协同增强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

11、进一步地,减水剂为萘系减水剂、氨基高效减水剂、聚羧酸系减水剂和密胺系减水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聚羧酸系减水剂。

12、进一步地,增强剂是由吸水树脂和气相二氧化硅高速混合得到。

13、吸水树脂中的大量羟基(-oh)可与气相二氧化硅表面的羟基形成氢键作用,有利于组分间分散均匀。高速混合时气相二氧化硅会部分或全部嵌入到吸水树脂中,增强剂可以填充在混凝土孔隙结构中,吸水树脂吸收水分后膨胀,会堵塞混凝土内部孔隙,抑制了co2扩散,内部的气相二氧化硅可以起到增强作用,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14、进一步地,增强剂中吸水树脂和气相二氧化硅的质量比为3~4:6~7。

15、进一步地,气相二氧化硅的粒径为20~50nm。

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高效抗碳化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水泥、粉煤灰、矿粉、中砂、碎石、减水剂与水混合后,再依次加入增强纤维、抗碳化剂和增强剂,模型浇注、固化、养护。

17、进一步地,砂和碎石使用前进行烘干处理,减少原料中的含水量。

18、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1)以ⅱ型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矿粉、中砂、碎石为基料,外加增强纤维,再结合抗碳化剂、减水剂、增强剂,得到具有良好抗碳化能力和抗压强度的混凝土;

20、(2)ⅱ型硅酸盐水泥中掺有约水泥质量5%的石灰石,赋予其较高的抗碳化性能;

21、(3)抗碳化剂中活性炭可以吸附渗入混凝土内部的co2,水滑石可以吸收co2与水分反应生成的碳酸根离子,两者协同增强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

22、(4)增强剂中吸水树脂吸水树脂吸收水分后膨胀,会堵塞混凝土内部孔隙,抑制了co2扩散,内部的气相二氧化硅可以起到增强作用,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23、(5)砂和碎石使用前进行烘干处理,可以减少原料中的含水量,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和抗压强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抗碳化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水泥300~400份、粉煤灰30~50份、矿粉30~80份、中砂300~500份、碎石600~800份、增强纤维50~100份、抗碳化剂20~30份、减水剂10~30份、增强剂20~30份、水100~20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抗碳化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碎石为反击破连续级配碎石,由粒径分别为5~10mm、10~20mm、20~30mm的碎石按照30~40%、20~30%、30~50%的质量百分比混合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抗碳化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增强纤维为聚丙烯纤维、钢纤维、聚乙烯纤维、不锈钢纤维、聚乙烯醇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抗碳化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抗碳化剂为活性炭和水滑石按照6~8:2~4的质量比混合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抗碳化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减水剂为萘系减水剂、氨基高效减水剂、聚羧酸系减水剂和密胺系减水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抗碳化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增强剂是由吸水树脂和气相二氧化硅高速混合得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抗碳化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增强剂中吸水树脂和气相二氧化硅的质量比为3~4:6~7。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抗碳化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气相二氧化硅的粒径为20~50nm。

9.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抗碳化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水泥、粉煤灰、矿粉、中砂、碎石、减水剂与水混合后,再依次加入增强纤维、抗碳化剂和增强剂,模型浇注、固化、养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砂和碎石使用前进行烘干处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抗碳化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水泥300~400份、粉煤灰30~50份、矿粉30~80份、中砂300~500份、碎石600~800份、增强纤维50~100份、抗碳化剂20~30份、减水剂10~30份、增强剂20~30份、水100~20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抗碳化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碎石为反击破连续级配碎石,由粒径分别为5~10mm、10~20mm、20~30mm的碎石按照30~40%、20~30%、30~50%的质量百分比混合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抗碳化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增强纤维为聚丙烯纤维、钢纤维、聚乙烯纤维、不锈钢纤维、聚乙烯醇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抗碳化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抗碳化剂为活性炭和水滑石按照6~8:2~4的质量比混合得到。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龙威黄颖东谢昆褚佳威徐志昊董伟伟朱瑾董明晖蒋晓波万青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广天构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