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移动电源制造技术_技高网

移动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7916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移动电源,包括:壳体,上端朝内凹陷设置有收纳槽,收纳槽底部设置有安装孔;电池组件,设置于壳体内;把手,可转动地安装于壳体,把手可转动至收纳于收纳槽;照明组件,安装于把手,照明组件与电池组件电连接;定位组件,设置于安装孔,定位组件具有弹性,定位组件部分能够伸出安装孔;至少两个定位凹槽,设置于把手,当定位组件与定位凹槽配合时,把手与壳体的相对位置能够锁定。上述实施例的移动电源通过将照明组件设置在把手上,可以节省在壳体上设置照明组件安装位置,利用把手本身的转动实现光照角度的调整,设置定位组件和定位凹槽实现对把手位置的固定,进而实现对光照角度的固定,结构简单而巧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电源


技术介绍

1、随着电池技术不断发展和户外娱乐活动多样化,移动电源作为一种辅助供电设备,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现有的移动电源部分会设置照明单元,照明单元固定设置在移动电源的某个位置,无法根据需要调整角度;且现有的移动电源中的电池组件结构较为复杂,占用较大空间,不利于移动电源内部布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移动电源,其可以提供多角度的照明方向,且结构简单而巧妙。

2、根据本专利技术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电源,包括:壳体,上端朝内凹陷设置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底部设置有安装孔;电池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把手,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把手可转动至收纳于所述收纳槽;照明组件,安装于所述把手,所述照明组件与所述电池组件电连接;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孔,所述定位组件具有弹性,所述定位组件部分能够伸出所述安装孔;至少两个定位凹槽,设置于所述把手,当所述定位组件与所述定位凹槽配合时,所述把手与所述壳体的相对位置能够锁定;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电池单元、逆变器组件,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第二插接柱,所述电池单元包括安装架、电池、第一汇流排、第二汇流排、电池管理控制板、架空板,所述电池安装于所述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下部设置有第二插接孔,所述安装架通过所述第二插接孔安装于所述第二插接柱上,所述第一汇流排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汇流排与所述电池的负极连接,且所述第一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延伸到所述安装架的侧部,所述电池管理控制板安装于所述安装架的侧部,所述电池管理控制板与所述第一汇流排和所述第二汇流排电性连接,所述安装架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绝缘片和第一封板,所述第一绝缘片位于所述第一汇流排和所述第一封板之间,所述安装架的下端设置有第二绝缘片和第二封板,所述第二绝缘片位于所述第二汇流排和所述第二封板之间;所述架空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架的上部,所述逆变器组件安装在所述架空板上,所述逆变器组件与所述架空板之间具有间隙。

3、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移动电源,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实施例的移动电源通过将照明组件设置在把手上,可以节省在壳体上设置照明组件安装位置,利用把手本身的转动实现光照角度的调整,设置定位组件和定位凹槽实现对把手位置的固定,进而实现对光照角度的固定,结构简单而巧妙,把手、照明组件、定位组件和定位凹槽相互配合,使得照明组件及把手有机结合在一起,整体结构紧凑实用;上述实施例的移动电源将电池管理控制板设置在安装架的侧面,可以有效节省安装架在竖直方向的空间,以便放置逆变器组件,在逆变器组件与安装架之间设置架空板,利用架空板与安装架之间的间隙进行散热。

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把手包括横杆和两根竖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竖杆连接,所述收纳槽包括横向部和两竖向部,所述横杆与所述横向部对应,所述竖杆与所述竖向部对应,所述壳体上端设置为平整面,所述把手收纳至所述收纳槽时所述把手低于所述平整面。

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包括呈圆柱体的第一部和呈半球状的第二部,所述第二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部上;所述竖杆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连接相邻的所述定位凹槽,所述导向槽深度小于所述定位凹槽,所述导向槽的宽度略大于所述定位柱的直径。

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竖向部的两侧壁均设置有凸起,位于所述竖向部两侧壁上的凸起的最小距离略大于所述竖杆的宽度。

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把手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及透光板,所述第一外壳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上端及朝向所述第二外壳的侧端均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外壳内部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上端及朝向所述第一外壳的侧端均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插接柱,所述第一插接柱与所述第一外壳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筋,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插接柱位于所述第一空腔上端的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一空腔上端的所述第一开口处的所述第一插接柱均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照明组件安装于位于所述第一空腔上端的所述第一开口处的所述第一插接柱;所述第二空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插接柱配合的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连接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形成出光口,所述出光口通过所述透光板封闭。

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加强筋上设置有避让缺口以供导线通过,所述第一空腔两相对设置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空腔的内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接,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

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内穿设有转轴,所述收纳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转轴穿插所述第四通孔,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与所述转轴垂直的第一螺纹孔,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对应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及所述第一螺纹孔穿设有第一螺钉。

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空腔的内侧壁上还设置有凸边,所述照明组件包括安装座及led组件,所述安装座采用钣金件折弯形成,所述安装座具有底板,所述底板两端向上折弯形成左、右侧板,所述底板前端向上弯折三次形成呈台阶状的前侧板,所述底板后端向上弯折三次形成呈台阶状的后侧板,所述led组件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外壳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外壳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底板下端与所述第一插接柱抵接,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所述前侧板及所述后侧板的上端均与所述凸边抵接。

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第三外壳和第四外壳,所述第三外壳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加强柱,所述第四外壳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加强柱,所述第二加强柱内设置有阶梯通孔,所述第一加强柱下端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阶梯通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内穿设有螺钉,所述第四外壳的下端设置有倒角,所述阶梯通孔的下端位于所述倒角处。

12、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包括横杆和两根竖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竖杆连接,所述收纳槽包括横向部和两竖向部,所述横杆与所述横向部对应,所述竖杆与所述竖向部对应,所述壳体上端设置为平整面,所述把手收纳至所述收纳槽时所述把手低于所述平整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包括呈圆柱体的第一部和呈半球状的第二部,所述第二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部上;所述竖杆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连接相邻的所述定位凹槽,所述导向槽深度小于所述定位凹槽,所述导向槽的宽度略大于所述定位柱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部的两侧壁均设置有凸起,位于所述竖向部两侧壁上的凸起的最小距离略大于所述竖杆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三外壳和第四外壳,所述第三外壳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加强柱,所述第四外壳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加强柱,所述第二加强柱内设置有阶梯通孔,所述第一加强柱下端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阶梯通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内穿设有螺钉,所述第四外壳的下端设置有倒角,所述阶梯通孔的下端位于所述倒角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包括横杆和两根竖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竖杆连接,所述收纳槽包括横向部和两竖向部,所述横杆与所述横向部对应,所述竖杆与所述竖向部对应,所述壳体上端设置为平整面,所述把手收纳至所述收纳槽时所述把手低于所述平整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包括呈圆柱体的第一部和呈半球状的第二部,所述第二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部上;所述竖杆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连接相邻的所述定位凹槽,所述导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杰杨骐远王汝本杨江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威尔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