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旋转控制的电气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7678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1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旋转控制的电气开关,包括:壳体、第一导向柱、导向套、导电体和旋钮构件,第一导向柱设置在壳体的内部,第一导向柱的外周壁上开有凹槽,导向套设置在壳体的外部,导电体为金属材料,导电体穿过导向套的内部并插设在第一导向柱的内部,导电体的一端用于连接电,旋钮构件可自转的插设在壳体内,通过旋钮构件的旋转,使旋钮构件与导电体的另一端相接触,同时旋钮构件与凹槽的内部相接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旋钮构件在壳体上旋转,旋钮构件与导电体的另一端相接触的同时旋钮构件与凹槽的内部相接触,旋钮构件不会掉落,旋钮构件与导电体的另一端保持接触,电气开关内的接触系统对电路保持通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气开关,具体涉及一种可旋转控制的电气开关


技术介绍

1、电气控制开关简称电气开关,电气开关是用于转换电流的开关设备,电气开关最典型的就是至少有接触系统即活动触点和固定触点。常规电气开关的接触系统是设置在匣子或盒子中,即在匣子或盒子中安置活动触点以及固定触点,活动触点及固定触点可以机械地分开或者集合在一起,用于切断或者接通电路的电流。

2、现有技术中,电气开关具有旋转式的电气开关,旋转式电气开关的接触系统也具有活动触点和固定触点,固定触点不动,对活动触点绕轴线进行旋转,当活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则电路接通电流,否则电路切断电流,将活动触点旋转到与固定触点接触后,活动触点有可能脱离固定触点,比如:活动触点是连接在旋转手柄上的,固定触点位于活动触点的上方,活动触点绕轴线旋转,当活动触点旋转到固定触点的下方且活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时,由于旋转手柄的重力作用,旋转手柄的下落导致活动触点脱离固定触点,电路的电流不能很好的接通,导致电气开关内的接触系统对电路的通电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电气开关内的接触系统对电路的通电性能较差,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旋转控制的电气开关,使电气开关内的接触系统对电路保持通电。

2、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可旋转控制的电气开关,包括:

4、壳体;

5、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导向柱的外周壁上开有凹槽;

6、导向套,所述导向套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部;

7、导电体,所述导电体为金属材料,所述导电体穿过所述导向套的内部并插设在所述第一导向柱的内部,导电体的一端用于连接电;

8、旋钮构件,所述旋钮构件可自转的插设在所述壳体内;

9、通过所述旋钮构件的自转,迫使旋钮构件与所述凹槽的内部相接触,同时旋钮构件与导电体的另一端相接触,实现所述电气开关由切断状态到通电状态的切换。

10、可选的,所述第一导向柱固定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导向套固定的设置在壳体的外部,第一导向柱和导向套的垂直设置,第一导向柱的轴线和导向套的轴线重合,便于导电体套在第一导向柱和导向套内,导向套和第一导向柱的作用实现了导电体从壳体的外部导向进入到壳体的内部。

11、可选的,所述壳体的轴心线位置的外部固定设置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内套设有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二导向柱穿过固定套的内部并插设在所述壳体内,第二导向柱垂直设置,第二导向柱套在固定套内减少了第二导向柱发生径向偏移的可能性。

12、可选的,所述旋钮构件可自转的套设在所述第二导向柱内。

13、可选的,所述第一导向柱、导向套关于所述旋钮构件对称设置。

14、可选的,所述导电体包括矩形块、第一杆体以及第一触点;

15、所述矩形块以及第一触点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体的两端,矩形块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矩形块抵靠在导向套上,第一触点伸出于第一导向柱。

16、可选的,所述矩形块上开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插接所述电线。

17、可选的,所述旋钮构件包括手柄、第二杆体、第一支杆、第二支杆以及第二触点;

18、所述第二杆体垂直设置,第二杆体套设在第二导向柱内,第二杆体的一端连接有所述手柄,手柄通过螺钉与第二杆体连接,第二杆体另一端的外周壁上连接有所述第二支杆,第二支杆上设有所述第二触点,第二触点朝向所述第一触点,且第二触点与第一触点相接触;

19、所述手柄与第二支杆之间设有所述第一支杆,第一支杆靠近于第二支杆。

20、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杆插设或脱离于所述凹槽的内部;

21、当第二支杆可自转的插设在凹槽的内部时,所述旋钮构件左、右两端的第二触点与第一触点相接触,电路通电;

22、当第二支杆可自转的脱离于凹槽的内部时,旋钮构件左、右两端的第二触点与第一触点分开,电路断电。

23、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水平设置,第一支杆的长度小于第二支杆的长度,第一支杆的轴向中心线与第二支杆的轴向中心线在同一平面。

2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25、1.本技术第一导向柱设置壳体的内部,第一导向柱的外周壁上开有凹槽,导向套设置在壳体的外部,导电体穿过导向套的内部并插设在第一导向柱的内部,导电体的一端与电线相连,旋钮构件可自转的插设在壳体内,旋钮构件与导电体的另一端相接触,且旋钮构件与凹槽的内部相接触,旋钮构件在壳体上旋转,旋钮构件与导电体的另一端相接触的同时旋钮构件与凹槽的内部相接触,松开旋钮构件后,旋钮构件不会掉落,旋钮构件与导电体的另一端保持接触,电气开关内的接触系统对电路保持通电。

26、2.本技术在第一导向柱的外周壁上开有凹槽,旋钮构件的第二杆体在第二导向柱内旋转,第二杆体的旋转使第一支杆、第二支杆旋转,第一支杆插入到第一导向柱的凹槽内,第二支杆上的第二触点与导电体上的第一触点接触,在第二支杆上的第二触点与导电体上的第一触点接触时,第一支杆恰好旋转到凹槽内,手松开旋钮构件后,旋钮构件不会掉落,第二触点与第一触点保持接触,电路保持通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旋转控制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旋转控制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柱(2)固定的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内部,所述导向套(3)固定的设置在壳体(1)的外部,第一导向柱(2)和导向套(3)的垂直设置,第一导向柱(2)的轴线和导向套(3)的轴线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旋转控制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轴心线位置的外部固定设置有固定套(5),所述固定套(5)内套设有第二导向柱(7),所述第二导向柱(7)穿过固定套(5)的内部并插设在所述壳体(1)内,第二导向柱(7)垂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旋转控制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构件(6)可自转的套设在所述第二导向柱(7)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旋转控制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柱(2)、导向套(3)关于所述旋钮构件(6)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旋转控制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4)包括矩形块(41)、第一杆体(43)以及第一触点(4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旋转控制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构件(6)包括手柄(61)、第二杆体(62)、第一支杆(63)、第二支杆(64)以及第二触点(6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旋转控制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杆(64)插设或脱离于所述凹槽(21)的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旋转控制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杆(63)和第二支杆(64)水平设置,第一支杆(63)的长度小于第二支杆(64)的长度,第一支杆(63)的轴向中心线与第二支杆(64)的轴向中心线在同一平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旋转控制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旋转控制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柱(2)固定的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内部,所述导向套(3)固定的设置在壳体(1)的外部,第一导向柱(2)和导向套(3)的垂直设置,第一导向柱(2)的轴线和导向套(3)的轴线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旋转控制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轴心线位置的外部固定设置有固定套(5),所述固定套(5)内套设有第二导向柱(7),所述第二导向柱(7)穿过固定套(5)的内部并插设在所述壳体(1)内,第二导向柱(7)垂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旋转控制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构件(6)可自转的套设在所述第二导向柱(7)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旋转控制的电气开关,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泰朱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广顺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