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石流防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47569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泥石流防治排导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泥石流防治系统,包括一级泄洪渠、消能结构和二级泄洪渠,所述的消能结构设置在一级泄洪渠和二级泄洪渠之间,所述一级泄洪渠、消能结构和二级泄洪渠的两侧为砌护沟壁,所述一级泄洪渠和二级泄洪渠两侧的砌护沟壁上均设置有实体顺坝,两侧的砌护沟壁上设置的实体顺坝一一相对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实体顺坝呈V字形设置,所述实体顺坝向下游方向倾斜,所述实体顺坝的高度为h<subgt;1</subgt;,长度为l,相对设置的实体顺坝之间的最小距离为B<subgt;2</subgt;。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能有效缓解极端暴雨型泥石流输移时强大运动性所带来的影响,同时规整输移通道,使其安全地流动到停淤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泥石流防治排导工程,特别是一种泥石流防治系统


技术介绍

1、遇到持续降雨或暴雨作用,坡积土易发生局部失稳下滑,进而在动水压力作用下形成泥石流。一旦发生泥石流,其侵蚀作用相较于水流侵蚀,更具破坏性,不但能改变沟壑地貌,还能沿程规模演化,对周边基础设施设造成破坏。近年来随着极端暴雨事件升级,山区坡面和沟谷侵蚀物质运动呈现群发性,泥石流孕灾和发展机理变得多样化:从起动到成熟,涉及滑坡、崩塌、沟道冲刷及侵蚀等多种动力过程,运动轨迹扩张,成灾范围加大,规模难以预测。当前许多防治工程设计仍以宾汉体和非牛顿体等模型概化泥石流,若在极端暴雨条件下,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将变得复杂。由于极端暴雨泥石流的水力与土力综合侵蚀性,灾害规模将不断放大,邻近基础设施的停淤区工程结构难以完全发挥拦挡功能,致使下游受到进一步威胁。

2、因此,须提供一种拦排兼顾的综合性防治工程技术。中国专利文献cn201210473570.3a提供了《一种消能排导兼顾的泥石流排导槽及其应用》,主要包括全衬砌的排导槽底板及其两侧的排导槽侧墙,底板设置为若干级状,台连续相连构成的阶梯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泥石流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一级泄洪渠、一个消能结构和一个二级泄洪渠,所述的消能结构设置在一级泄洪渠和二级泄洪渠之间,所述一级泄洪渠、消能结构和二级泄洪渠的两侧为砌护沟壁,所述一级泄洪渠和二级泄洪渠两侧的砌护沟壁上均设置有实体顺坝,两侧的砌护沟壁上设置的实体顺坝一一相对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实体顺坝呈V字形设置,所述实体顺坝向下游方向倾斜,所述实体顺坝的高度为h3,长度为l,相对设置的实体顺坝之间的最小距离为B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石流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石流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能结构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石流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一级泄洪渠、一个消能结构和一个二级泄洪渠,所述的消能结构设置在一级泄洪渠和二级泄洪渠之间,所述一级泄洪渠、消能结构和二级泄洪渠的两侧为砌护沟壁,所述一级泄洪渠和二级泄洪渠两侧的砌护沟壁上均设置有实体顺坝,两侧的砌护沟壁上设置的实体顺坝一一相对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实体顺坝呈v字形设置,所述实体顺坝向下游方向倾斜,所述实体顺坝的高度为h3,长度为l,相对设置的实体顺坝之间的最小距离为b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石流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石流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能结构包括多个台阶状的消能齿,所述位于中部的消能齿的高度大于两端的消能齿高度,位于中部的消能齿的阶面宽度小于两端的消能齿的阶面宽度,所述消能齿的截面为边缘高于内侧的倾斜阶面,所述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苗曹迎祝德名王旭漆力健李登松徐爽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