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视网膜短波红外光电探测器、应用及感算一体神经网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7365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类视网膜短波红外光电探测器、应用及感算一体神经网络,在InGaAs衬底上若干个光敏元按照线列方式排列,光敏元包括淀积MSM结构的金属电极,各光敏元上形成两个背靠背的肖特基二极管,实现线性的正负光响应;光敏元的一侧为公共电极,另一侧为各个光敏元的独立电极,通过调控线列上每个光敏元两端的电压来对正负光响应进行调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短波红外InGaAs探测器在0.9μm~1.7μm波段具有非制冷室温工作、探测率高、可靠性高等优点,并采用MSM结构产生正负可调的光响应,最终实现具有边缘计算能力的轻量化、智能化感算一体红外光电感知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红外光电探测,具体涉及一种类视网膜短波红外光电探测器、应用及感算一体神经网络


技术介绍

1、近几年,随着探测需求的多样化以及探测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其红外探测目标光子能量低且光子数少,探测环境远离计算中心、数据传输易受干扰。因此,迫切需要我们发展具有边缘计算能力的轻量化、智能化红外光电感知系统,在探测器前端实现对目标物体的快速探测以及预处理,来解决传统红外感知系统探测和处理模块分立架构的问题。

2、人类的视觉系统具有强大的视觉信息处理能力,这主要归功于视网膜对目标信息的预处理-感算一体功能。为了实现高度智能化的技术革新,人们试图通过研究生物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来开发高效、稳定、低能耗的类视网膜系统视觉前端。

3、类视网膜系统是一种受人类视网膜启发的仿生视觉系统,旨在模拟人眼视网膜的诸多功能。这种系统的核心是光电传感器,需要同时具备高效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感存算一体的特性。在人类视网膜中,视杆和视锥细胞在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这是两种相对独立的感光-换能系统的主要依据。此外,视网膜本身是高度特化的初级神经元传感器细胞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类视网膜短波红外光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在InGaAs衬底上若干个光敏元按照线列方式排列,光敏元包括淀积MSM结构的金属电极,各光敏元上形成两个背靠背的肖特基二极管,实现线性的正负光响应;光敏元的一侧为公共电极,另一侧为各个光敏元的独立电极,通过调控线列上每个光敏元两端的电压来对正负光响应进行调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视网膜短波红外光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光敏元呈长方形交叉指状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类视网膜短波红外光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光敏元中的叉指电极宽度为5um,相邻叉指电极间的间距为5u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视网膜短波...

【技术特征摘要】

1.类视网膜短波红外光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在ingaas衬底上若干个光敏元按照线列方式排列,光敏元包括淀积msm结构的金属电极,各光敏元上形成两个背靠背的肖特基二极管,实现线性的正负光响应;光敏元的一侧为公共电极,另一侧为各个光敏元的独立电极,通过调控线列上每个光敏元两端的电压来对正负光响应进行调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视网膜短波红外光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光敏元呈长方形交叉指状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类视网膜短波红外光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光敏元中的叉指电极宽度为5um,相邻叉指电极间的间距为5u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视网膜短波红外光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光敏元的线列规模为1×128,光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金水林宏忆蒋潇勇付晓徐敏霞胡伟达
申请(专利权)人: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