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管井路面恢复施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7022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0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顶管井路面恢复施工结构,包括顶管井、检查井、钢筋混凝土板,顶管井的井口设置有圈梁,圈梁的内沿设有一圈企口,钢筋混凝土板用于封盖顶管井的井口,其整体呈环状,内圈与检查井外壁连接,外圈边缘设有与圈梁企口匹配的台阶,通过台阶与企口配合与圈梁连接,钢筋混凝土板下方的顶管井与检查井之间填充有回填砂,钢筋混凝土板上方为路面结构层。本技术创新的在路面结构层下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板替换相应厚度的回填砂,钢筋混凝土板和顶管井结构形成了一个钢筋混凝土箱体结构整体,同时与中间检查井井筒进行刚性连接,整个结构承载能力强,变形小,回填砂承载力可适当降低,同时路面结构也不会产生沉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施工,具体为一种顶管井路面恢复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城镇排水工程中非开挖地下管线施工主要采用顶管施工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开挖面层,并且能够穿越公路、铁道、何川、地面建筑、地下构筑物以及各种地下管线等。顶管施工过程中,需要开挖顶管工作井和接收井,等到顶管施工结束后,工作井和接收井开始砌筑或浇筑检查井。目前的做法是在顶管工作井之中重新支模浇筑检查井,浇筑完成之后再对检查井井壁和顶管动作井之间的空隙重新回填,回填至路面结构层底部后进行道路施工。由于市政管道顶管井尺寸较小,路面路基压实度要求高,回填砂压实施工操作难度大,只能采用小型机具进行分层夯实,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压实度达不到路基压实度要求,路面恢复完成车辆通行后,顶管井路面处容易因回填砂压实度不够等原因导致路面凹凸不平现象,后续整改次数多,产生不良社会和经济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有效地解决顶管井处路面沉降问题的顶管井路面恢复施工结构。

2、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顶管井路面恢复施工结构,包括顶管井、检查井、钢筋混凝土板,顶管井的井口设置有圈梁,所述圈梁的内沿设有一圈企口,所述钢筋混凝土板用于封盖顶管井的井口,其整体呈环状,内圈与检查井外壁连接,外圈边缘设有与圈梁企口匹配的台阶,通过台阶与企口配合与圈梁连接,所述钢筋混凝土板下方的顶管井与检查井之间填充有回填砂,所述钢筋混凝土板上方为路面结构层。

3、进一步地,所述圈梁企口对应位置间隔预埋有多个钢筋套筒,所述钢筋混凝土板的预埋钢筋与钢筋套筒连接,浇筑完成后与圈梁连接成整体。

4、进一步地,所述圈梁的企口处经凿毛处理。

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6、本技术创新的在路面结构层下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板替换相应厚度的回填砂,钢筋混凝土板和顶管井结构形成了一个钢筋混凝土箱体结构整体,同时与中间检查井井筒进行刚性连接,整个结构承载能力强,变形小,路面承载力先通过路面结构传至钢筋混凝土板,然后通过混凝土板分摊至顶管井四周墙壁、井筒及回填砂,由于钢筋混凝土板挠度变形小,回填砂承载力就可以适当降低,同时路面结构也不会产生沉陷,产生凹凸不平现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管井路面恢复施工结构,包括顶管井(1)、检查井(2),顶管井(1)的井口设置有圈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圈梁(3)的内沿设有一圈企口,还包括钢筋混凝土板(6),所述钢筋混凝土板(6)用于封盖顶管井(1)的井口,其整体呈环状,内圈与检查井(2)外壁连接,外圈边缘设有与圈梁(3)企口匹配的台阶,通过台阶与企口配合与圈梁(3)连接,所述钢筋混凝土板(6)下方的顶管井(1)与检查井(2)之间填充有回填砂(4),所述钢筋混凝土板(6)上方为路面结构层(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管井路面恢复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圈梁(3)企口对应位置间隔预埋有多个钢筋套筒(7),所述钢筋混凝土板(6)的预埋钢筋与钢筋套筒(7)连接,浇筑完成后与圈梁(3)连接成整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管井路面恢复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圈梁(3)的企口处经凿毛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管井路面恢复施工结构,包括顶管井(1)、检查井(2),顶管井(1)的井口设置有圈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圈梁(3)的内沿设有一圈企口,还包括钢筋混凝土板(6),所述钢筋混凝土板(6)用于封盖顶管井(1)的井口,其整体呈环状,内圈与检查井(2)外壁连接,外圈边缘设有与圈梁(3)企口匹配的台阶,通过台阶与企口配合与圈梁(3)连接,所述钢筋混凝土板(6)下方的顶管井(1)与检查井(2)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涛黄新宇邓欣元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长沙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