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有浮筒装置的悬浮隧道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有浮筒装置的悬浮隧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6937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浮筒装置的悬浮隧道,其特征是该隧道包括浮筒装置、隧道管节和筒隧连接装置,浮筒装置通过筒隧连接装置与隧道管节相连;隧道管节包括活载平衡室,若干活载平衡室沿悬浮隧道的长度方向布置,活载平衡室的底部开有联通外部水域的孔,活载平衡室内包括压缩空气管路;通过调整活载平衡室内压缩空气的压力,来调整活载平衡室内的水量,以动态平衡悬浮隧道所受活载的变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势是:能通过调整各活载平衡室的水量,实现各活载平衡室所处悬浮隧道在铅直方向的合力为零,大大减少了浮筒装置的数量,且能吸振缓冲,安全性好,施工周期短,造价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中隧道,具体是一种有浮筒装置的悬浮隧道


技术介绍

1、传统桩基结构中没有很好的隔震措施,更没有活载平衡设施,所以浮筒装置在长度方向必须加密;尤其是地震时,在基础铅直向上作用力平衡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传统桩基结构用于悬浮隧道的主要缺陷是:不安全,施工周期长,造价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浮筒装置的悬浮隧道,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的悬浮隧道1包括浮筒装置2c、隧道管节3和筒隧连接装置1b,浮筒装置2c通过筒隧连接装置1b与隧道管节3相连;隧道管节3包括活载平衡室7,若干活载平衡室7沿悬浮隧道1的长度方向布置,活载平衡室7的底部开有联通外部水域的孔;活载平衡室7内包括压缩空气管路,通过调整活载平衡室7内压缩空气的压力,来调整活载平衡室7内的水量,以动态平衡悬浮隧道1所受活载的变化。

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悬浮隧道1包括直连式悬浮隧道1c,筒隧连接装置1b包括连接架1b1,直连式悬浮隧道1c中的浮筒装置2c通过连接架1b1与隧道管节3直接相连;浮筒装置2c包括安全浮筒8,安全浮筒8包括上浮筒8a、下浮筒8b和上下连接装置8c;

4、正常情况下,上浮筒8a通过上下连接装置8c与下浮筒8b连接成一体;上下连接装置8c包括连接抛弃装置8c1,当水面船只撞击上浮筒8a的力达到设定值时,连接抛弃装置8c1将上浮筒8a与下浮筒8b脱开,达到保护悬浮隧道1的目的。

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筒隧连接装置1b包括铅直柱21、隔震柱5和圆筒6,铅直柱21安装在浮筒装置2c,隔震柱5安装在圆筒6内,底部开口的圆筒6位于隧道管节3上;铅直柱21伸入圆筒6内,且能在圆筒6限制的范围内作水平运动,铅直柱21的顶部拽住或托住隔震柱5的底部;当发生地震等灾害时,悬浮隧道1通过隔震柱5实现吸振缓冲。

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隧道管节3包括浮力管节3a,浮力管节3a在铅直方向所受浮力、自重和活载三力的合力方向向上,隔震柱5包括用于浮力管节3a的隔震拉柱51和柔性索1a;柔性索1a的底端与铅直柱21的顶端相连,顶端与隔震拉柱51的底端相连;正常情况下,隔震拉柱51通过柔性索1a拽住铅直柱21。

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隔震拉柱51包括拉缸51a,拉缸51a包括拉缸活塞杆51a1;原始状态也就是正常情况下,拉缸活塞杆51a1处于缩回状态。

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隧道管节3包括重力管节3b,重力管节3b在铅直方向所受浮力、自重和活载三力的合力方向向下,隔震柱5包括用于重力管节3b的隔震顶柱52;正常情况下,隔震顶柱52的底部顶住铅直柱21。

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隔震顶柱52包括顶缸52a,顶缸52a包括顶缸活塞杆52a1;原始状态也就是正常情况下,顶缸活塞杆52a1处于伸出状态。

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悬浮隧道1包括对中装置4,对中装置4安装在圆筒6或隔震柱5内;一旦铅直柱21与隧道管节3之间发生水平偏移,则通过对中装置4来进行自动对中。

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悬浮隧道1在发生地震等灾害时,假设铅直柱21与隧道管节3之间仅发生铅直偏移,则通过隔震柱5来吸振缓冲,并使隧道管节3自动恢复至原始位置;假设铅直柱21与隧道管节3之间仅发生水平偏移,则铅直柱21在圆筒6内的水平偏移量被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隧道管节3通过对中装置4实现水平自动对中。

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浮筒装置2c包括铅直的浮筒2ca、消波筒2cb和连接筋板2cd;顶和底都敞口的消波筒2cb外包络浮筒2ca,并通过沿圆周均布的连接筋板2cd固连成一体。

13、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势:能通过调整各活载平衡室的水量,实现各活载平衡室所处悬浮隧道在铅直方向的合力为零,大大减少了浮筒装置的数量,且能吸振缓冲,安全性好,施工周期短,造价低;当隧道管节上方有巨轮沉没时,可以通过排空活载平衡室内的水,来平衡沉船对隧道管节上方的压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浮筒装置的悬浮隧道,其特征是所述的悬浮隧道(1)包括浮筒装置(2C)、隧道管节(3)和筒隧连接装置(1B),浮筒装置(2C)通过筒隧连接装置(1B)与隧道管节(3)相连;隧道管节(3)包括活载平衡室(7),若干活载平衡室(7)沿悬浮隧道(1)的长度方向布置,活载平衡室(7)的底部开有联通外部水域的孔;活载平衡室(7)内包括压缩空气管路,通过调整活载平衡室(7)内压缩空气的压力,来调整活载平衡室(7)内的水量,以动态平衡悬浮隧道(1)所受活载的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浮筒装置的悬浮隧道,其特征是所述的悬浮隧道(1)包括直连式悬浮隧道(1C),筒隧连接装置(1B)包括连接架(1B1),直连式悬浮隧道(1C)中的浮筒装置(2C)通过连接架(1B1)与隧道管节(3)直接相连;浮筒装置(2C)包括安全浮筒(8),安全浮筒(8)包括上浮筒(8A)、下浮筒(8B)和上下连接装置(8C);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浮筒装置的悬浮隧道,其特征是所述的筒隧连接装置(1B)包括铅直柱(21)、隔震柱(5)和圆筒(6),铅直柱(21)安装在浮筒装置(2C),隔震柱(5)安装在圆筒(6)内,底部开口的圆筒(6)位于隧道管节(3)上;铅直柱(21)伸入圆筒(6)内,且能在圆筒(6)限制的范围内作水平运动,铅直柱(21)的顶部拽住或托住隔震柱(5)的底部;当发生地震等灾害时,悬浮隧道(1)通过隔震柱(5)实现吸振缓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有浮筒装置的悬浮隧道,其特征是所述的隧道管节(3)包括浮力管节(3A),浮力管节(3A)在铅直方向所受浮力、自重和活载三力的合力方向向上,隔震柱(5)包括用于浮力管节(3A)的隔震拉柱(51)和柔性索(1A);柔性索(1A)的底端与铅直柱(21)的顶端相连,顶端与隔震拉柱(51)的底端相连;正常情况下,隔震拉柱(51)通过柔性索(1A)拽住铅直柱(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有浮筒装置的悬浮隧道,其特征是所述的隔震拉柱(51)包括拉缸(51A),拉缸(51A)包括拉缸活塞杆(51A1);原始状态也就是正常情况下,拉缸活塞杆(51A1)处于缩回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有浮筒装置的悬浮隧道,其特征是所述的隧道管节(3)包括重力管节(3B),重力管节(3B)在铅直方向所受浮力、自重和活载三力的合力方向向下,隔震柱(5)包括用于重力管节(3B)的隔震顶柱(52);正常情况下,隔震顶柱(52)的底部顶住铅直柱(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有浮筒装置的悬浮隧道,其特征是所述的隔震顶柱(52)包括顶缸(52A),顶缸(52A)包括顶缸活塞杆(52A1);原始状态也就是正常情况下,顶缸活塞杆(52A1)处于伸出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一种有浮筒装置的悬浮隧道,其特征是所述的悬浮隧道(1)包括对中装置(4),对中装置(4)安装在圆筒(6)或隔震柱(5)内;一旦铅直柱(21)与隧道管节(3)之间发生水平偏移,则通过对中装置(4)来进行自动对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有浮筒装置的悬浮隧道,其特征是所述的悬浮隧道(1)在发生地震等灾害时,假设铅直柱(21)与隧道管节(3)之间仅发生铅直偏移,则通过隔震柱(5)来吸振缓冲,并使隧道管节(3)自动恢复至原始位置;假设铅直柱(21)与隧道管节(3)之间仅发生水平偏移,则铅直柱(21)在圆筒(6)内的水平偏移量被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隧道管节(3)通过对中装置(4)实现水平自动对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有浮筒装置的悬浮隧道,其特征是所述的浮筒装置(2C)包括铅直的浮筒(2CA)、消波筒(2CB)和连接筋板(2CD);顶和底都敞口的消波筒(2CB)外包络浮筒(2CA),并通过沿圆周均布的连接筋板(2CD)固连成一体。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浮筒装置的悬浮隧道,其特征是所述的悬浮隧道(1)包括浮筒装置(2c)、隧道管节(3)和筒隧连接装置(1b),浮筒装置(2c)通过筒隧连接装置(1b)与隧道管节(3)相连;隧道管节(3)包括活载平衡室(7),若干活载平衡室(7)沿悬浮隧道(1)的长度方向布置,活载平衡室(7)的底部开有联通外部水域的孔;活载平衡室(7)内包括压缩空气管路,通过调整活载平衡室(7)内压缩空气的压力,来调整活载平衡室(7)内的水量,以动态平衡悬浮隧道(1)所受活载的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浮筒装置的悬浮隧道,其特征是所述的悬浮隧道(1)包括直连式悬浮隧道(1c),筒隧连接装置(1b)包括连接架(1b1),直连式悬浮隧道(1c)中的浮筒装置(2c)通过连接架(1b1)与隧道管节(3)直接相连;浮筒装置(2c)包括安全浮筒(8),安全浮筒(8)包括上浮筒(8a)、下浮筒(8b)和上下连接装置(8c);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浮筒装置的悬浮隧道,其特征是所述的筒隧连接装置(1b)包括铅直柱(21)、隔震柱(5)和圆筒(6),铅直柱(21)安装在浮筒装置(2c),隔震柱(5)安装在圆筒(6)内,底部开口的圆筒(6)位于隧道管节(3)上;铅直柱(21)伸入圆筒(6)内,且能在圆筒(6)限制的范围内作水平运动,铅直柱(21)的顶部拽住或托住隔震柱(5)的底部;当发生地震等灾害时,悬浮隧道(1)通过隔震柱(5)实现吸振缓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有浮筒装置的悬浮隧道,其特征是所述的隧道管节(3)包括浮力管节(3a),浮力管节(3a)在铅直方向所受浮力、自重和活载三力的合力方向向上,隔震柱(5)包括用于浮力管节(3a)的隔震拉柱(51)和柔性索(1a);柔性索(1a)的底端与铅直柱(21)的顶端相连,顶端与隔震拉柱(51)的底端相连;正常情况下,隔震拉柱(51)通过柔性索(1a)拽住铅直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树生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阿基米德桥隧工程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