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可使衬套无飞边的模具制造技术_技高网

可使衬套无飞边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6945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使衬套无飞边的模具,包含:中模板和下模板;还包含:流道板和上模板;其中,流道板设置有若干流道;上模板上设置有若干组进胶通道、若干组返胶通道、抽气通道和抽气孔;若干组进胶通道分别与若干流道一一对应,并与对应的流道相连通;若干组反胶通道分别与抽气通道、型腔相连通;抽气孔分别与抽气通道、外部真空泵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多个返胶口的方式,将产品硫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通过返胶通道排出;然后用自动抓手,将流道、进胶通道和返胶通道内的胶料取出,从而实现产品外观无飞边,无需人工二次去毛边。另外,设置有抽气通道,使注胶后产生的气体迅速排出至返胶通道,注胶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底盘减震衬套类产品的模具的,特别涉及一种可使衬套无飞边的模具


技术介绍

1、汽车减震衬套主要用于控制汽车振动和噪声及改善汽车操纵稳定性,一般置于汽车发动机机架、压杆装置、悬挂轴衬、中心轴承托架、颠簸限制器和扭振减振器等部位,以改善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衬套通常为橡胶制品,衬套的生产过程离不开衬套模具,衬套模具涉及到橡胶产品的成型、飞边清理、模具排气等模具技术。

2、目前在模具生产过程中,模具合模时,由于空气残留,模具型腔中会产生大量气体,这些气体会阻碍橡胶与金属骨架表面的粘合剂粘接,造成产品脱胶。另外,传统衬套结构,是通过在产品骨架封胶位置开一个小缺口与型腔连通,实现排气。因此,开缺口后,会导致少量胶料溢出产品外侧,需要人工去毛边。

3、公开号为cn109177056a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衬套无飞边结构的橡胶模具,包括上模板,上模板的顶部设有流道板,上模板的底部通过中模板与下模板连接,上模板的底部设有上凹槽,下模板的底部设有下凹槽,上凹槽和下凹槽内分别设有上模镶件和下模镶件,上模镶件、下模镶件和中模板之间设有衬套产品的型腔,上模板上设有注料孔,注料孔的顶部流道板接通,注料孔从上模板的顶部贯穿至型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板上设有排气系统,排气系统从上模板的顶部贯穿至型腔内。本专利技术适用于汽车底盘减震衬套类产品,解决了橡胶模具中减震衬套类产品的修边问题,确保该类产品出模后无飞边,节约橡胶材料及人工,提高了胶料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然而,该专利文件中的型腔在注胶前未形成真空,注胶效果和排气效果不好;且只设置一个返胶口,返胶效果不好;且采用的是热流道注胶,浪费材料又要消耗大量电能保温。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使衬套无飞边的模具,包含:中模板和下模板;还包含:

2、流道板,流道板设置有若干流道;

3、上模板,上模板上设置有若干组进胶通道、若干组返胶通道、抽气通道和抽气孔;若干组进胶通道分别与若干流道一一对应,并与对应的流道相连通;若干组反胶通道分别与抽气通道、型腔相连通;抽气孔分别与抽气通道、外部真空泵相连通。

4、进一步,返胶通道上设置有第一返胶口和第二返胶口,第一返胶口和第二返胶口与型腔相连通,设置两个返胶口,大大提升了注胶效果。

5、进一步,第一返胶口位于返胶通道下端,第二返胶口位于返胶通道一侧。

6、进一步,第一返胶口的直径大于第二返胶口的直径,为了提升注胶效果。

7、进一步,进胶通道和返胶通道上设置有倒扣筋,防止料头粘流道板上无法取出;让料头留在上模板的上平面上,这样机械抓手方便抓取料头。

8、进一步,每个流道单独设置一个注胶口,采取冷流道的注胶方式,减少浪费、节约能源,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9、进一步,上模板、中模板和下模板上都设置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条;使相邻各层之间密封效果更好。

10、进一步,密封槽的横截面为燕尾型,使密封条可紧紧卡在密封槽内,同时进一步提升密封效果。

11、进一步,每组进胶通道的数量为4个,每组进胶通道共用一个流道。

12、进一步,每组返胶通道的数量为4个,并设置在每组进胶通道两侧。

13、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可使衬套无飞边的模具,通过设置多个返胶口的方式,将产品硫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通过返胶通道排出;然后用自动抓手,将流道、进胶通道和返胶通道内的胶料取出,从而实现产品外观无飞边,无需人工二次去毛边。另外,设置有抽气通道,使注胶后产生的气体迅速排出至返胶通道,注胶效果更好。

14、要理解的是,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两者都是示例性的,并 且意图在于提供要求保护的技术的进一步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使衬套无飞边的模具,包含:中模板和下模板;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使衬套无飞边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返胶通道上设置有第一返胶口和第二返胶口,所述第一返胶口和所述第二返胶口与所述型腔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使衬套无飞边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返胶口位于所述返胶通道下端,所述第二返胶口位于所述返胶通道一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使衬套无飞边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返胶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返胶口的直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使衬套无飞边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胶通道和所述返胶通道上设置有倒扣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使衬套无飞边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流道单独设置一个注胶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使衬套无飞边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所述中模板和所述下模板上都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使衬套无飞边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槽的横截面为燕尾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使衬套无飞边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进胶通道的数量为4个,每组所述进胶通道共用一个所述流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使衬套无飞边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返胶通道的数量为4个,并设置在每组所述进胶通道两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使衬套无飞边的模具,包含:中模板和下模板;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使衬套无飞边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返胶通道上设置有第一返胶口和第二返胶口,所述第一返胶口和所述第二返胶口与所述型腔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使衬套无飞边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返胶口位于所述返胶通道下端,所述第二返胶口位于所述返胶通道一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使衬套无飞边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返胶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返胶口的直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使衬套无飞边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胶通道和所述返胶通道上设置有倒扣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春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孟德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