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流量调节装置以及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6912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气体流量调节装置以及核磁共振成像设备,气体流量调节装置包括:主体、两个阻挡件以及软管;所述主体具有一轴线方向;两所述阻挡件套设于所述主体轴线方向上的两端部,两所述阻挡件相对设置,其中一所述阻挡件可朝向靠近或远离另一所述阻挡件的方向移动;所述软管设于两所述阻挡件之间,所述软管用于通入气体;其中一所述阻挡件朝向或远离另一所述阻挡件移动,所述软管具有被两所述阻挡件挤压的第一状态和被松开的第二状态,以调节所述软管内的气体流量。通过将软管设置于两阻挡件之间,其中一阻挡件朝向或远离另一阻挡件移动,以调整两阻挡件对软管的挤压程度,进而改变软管内径,实现在恒定供压状态下对气体流量与流速的改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气体流量调节装置以及核磁共振成像设备


技术介绍

1、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大部分元件的运行是通过气源装置控制,而不同元件所需的气体流量不一样,经常需要对气源装置进行调整以配合设备。

2、而现有的核磁共振成像设备手术空间小、不兼容铁磁性金属,目前,提出一种基于开放气路定常流动特性的管道组合方式,其所有组件由3d打印生成并拼装,将该管道接入气路中,通过不同管径接入不同的元件处,起到调节气体流量作用,但是该管道只能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未工作情况下进行安装或更换,以改变其对气体流动的阻碍程度,但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恒定处在供压状态下,由于管道为刚性材质,无法对气体的流量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流量调节装置,旨在解决医护人员在无法对运行时的核磁共振成像设备调节气体流速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气体流量调节装置,包括:

3、主体,所述主体具有一轴线方向;

4、两个阻挡件,两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体流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流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绕设于所述主体的周侧,所述软管包括缠绕段和两限位端,每一所述限位端限位于所述阻挡件,所述缠绕段位于两所述阻挡件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流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阻挡件包括本体和设于本体周侧的安装部,所述本体开设有第一孔,所述主体穿设于所述第一孔,两所述阻挡件的安装部之间通过紧固结构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流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孔的孔壁开设有弧形限位槽,所述本体的相对两表面分别形成有导向凹槽,每一所述导向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流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流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绕设于所述主体的周侧,所述软管包括缠绕段和两限位端,每一所述限位端限位于所述阻挡件,所述缠绕段位于两所述阻挡件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流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阻挡件包括本体和设于本体周侧的安装部,所述本体开设有第一孔,所述主体穿设于所述第一孔,两所述阻挡件的安装部之间通过紧固结构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流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孔的孔壁开设有弧形限位槽,所述本体的相对两表面分别形成有导向凹槽,每一所述导向凹槽与所述弧形限位槽连通,所述限位端限位于所述弧形限位槽和背离所述缠绕段的所述导向凹槽,另一所述导向凹槽抵接于所述缠绕段。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流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安装部开设有第二孔,所述紧固结构包括螺栓以及螺母;所述螺栓依次穿过两所述阻挡件的所述第二孔,所述螺母锁紧于所述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英田莫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