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集流体、复合极片、电芯、电池和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6664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复合集流体、复合极片、电芯、电池和用电设备,包括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和高分子层;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分别设置于高分子层沿第一方向的两个相对侧的表面,高分子层形成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的绝缘支撑;其中,高分子层内形成有弹性部,弹性部被配置为能够在平行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上形变以形成避让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复合集流体、复合极片、电芯、电池和用电设备,通过在高分子层内形成弹性部,当复合集流体制成电芯后、在后续不断的充放电循环过程中膨胀时,弹性部形变所形成的避让空间能够减小高分子层两侧的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施加给高分子层的膨胀力;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能高、循环寿命长、质量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复合集流体、复合极片、电芯、电池和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1、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源,其需求量与日俱增的同时,人们对于其各项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更高的安全性、更高的能量效率等等,因此动力电池的设计难度也越来越大。

2、在设计动力电池时,循环寿命是需要考虑的电池关键参数之一。以卷绕式电芯为例,在长期循环充放电的情况下,电芯的极片厚度增大、导致电芯所受膨胀力增大。尤其是卷绕式电芯的大面中心区域,会受到极大的膨胀力作用。膨胀力的存在使得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的嵌入更加困难,过量锂离子在阳极表面堆积、阳极表面出现析锂,不仅会导致电池循环寿命下降,而且会影响到电池的安全性能。

3、目前,现有技术中改善膨胀力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预留膨胀间隙、使得电芯具有足够的膨胀空间,以避免膨胀力堆积过大。然而,在电芯内部预留膨胀空间将导致电芯体积能量密度的下降、在电芯外部预留碰撞空间将导致模组和整包的体积能量密度的下降。此外,也有通过优化电芯循环流程、减小膨胀力增长速度的方式,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层(13)包括中心区域(132)和周边区域(133),所述中心区域(132)和所述周边区域(133)内均形成有所述弹性部(1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高分子层(13)的材料中包含有弹性材料,通过所述弹性材料形成所述弹性部(131);所述弹性部(131)的弹性大小与所述弹性材料的添加比例正相关。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层(13)还包括边缘区域(134),所述边缘区域(134)的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层(13)包括中心区域(132)和周边区域(133),所述中心区域(132)和所述周边区域(133)内均形成有所述弹性部(1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高分子层(13)的材料中包含有弹性材料,通过所述弹性材料形成所述弹性部(131);所述弹性部(131)的弹性大小与所述弹性材料的添加比例正相关。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层(13)还包括边缘区域(134),所述边缘区域(134)的所述弹性部(131)的弹性不大于所述周边区域(133)的所述弹性部(131)的弹性。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区域(132)的面积小于所述周边区域(133)的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欣月廉俊杰徐周王发仁赵奇张正淳王汭於洪将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