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的配电盒、电池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6496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18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的配电盒、电池及用电装置。配电盒包括壳体、电池管理单元以及高压连接单元。电池管理单元的至少部分设置于壳体内。高压连接单元设置于壳体内并用于连接于电池的多个电池单体,电池管理单元与高压连接单元电连接。高压连接单元包括连接器、第一导电件以及第二导电件,连接器通过第一导电件与多个电池单体的正极总连接端电连接。连接器通过第二导电件与多个电池单体的负极总连接端电连接。本申请能够改善配电盒的维护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的配电盒、电池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开始逐渐普及。二次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是电动汽车的能源中枢。配电盒作为二次电池的能量分配单元,对电动汽车整体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2、在电池技术的发展中,配电盒通常需要和其他功能器件配合工作,如何改善对配电盒以及其他功能器件的维护难度,一直是电池技术中的一个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的配电盒、电池及用电装置,能够改善配电盒的维护难度。

2、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电盒。配电盒包括壳体、电池管理单元以及高压连接单元。电池管理单元的至少部分设置于壳体。高压连接单元设置于壳体并用于连接于电池的多个电池单体,电池管理单元与高压连接单元电连接。高压连接单元包括连接器、第一导电件以及第二导电件,连接器通过第一导电件与多个电池单体的正极总连接端电连接。连接器通过第二导电件与多个电池单体的负极总连接端电连接。

3、在上述方案中,其通过将电池管理单元的至少部分和高压连接单元集成在壳体内,不仅可以减少外部走线,还有利于降低配电盒内的功能器件的维护难度,并且将电池管理单元和高压连接单元集成在壳体内还减少了相应的安装支架的布置。通过设置导电件实现不同功能器件之间的电连接可以减少走线的布置,从而减少走线在壳体内占用的空间,进而减小配电盒的整体体积,提高空间利用率。

4、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电盒还包括电路控制单元,电路控制单元串联于第二导电件和负极总连接端之间。

5、在上述方案中,在实际应用中,电路的负载总是连接在正极电路上,负极则是作为电路的零点,将电路控制单元串联在负极电路上可以减小负载对电路控制单元的影响,此外还可以减小在断电时出现电荷积累的可能性,提高电路的安全性。

6、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电盒还包括电流分配单元,电流分配单元串联于第二导电件和负极总连接端之间。

7、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负极电路上串联电流分配单元,可以起到分流和分压的作用,从而实现对电路的精确调节,并且还可以减小电池输出的电流过大导致其他功能器件损坏的可能性。

8、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电盒还包括预充模块,预充模块包括预充电阻和预充继电器,预充模块并联于连接器和正极总连接端之间,以保护用电装置,提高用电装置的使用寿命。

9、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电盒包括断路保护单元,所述断路保护单元串联于第一导电件和所述正极总连接端之间。

10、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断路保护单元可以减小电池或充电桩发生故障时引发电路短路、着火甚至爆炸的可能性,降低安全隐患,提高配电盒的安全性。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包括相互盖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电池管理单元和高压连接单元均设置于下壳体。

12、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上壳体和下壳体,以便后期维修过程中对配电盒的拆卸,有利于降低维护难度。

13、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电盒还包括转接件和直流转换单元,直流转换单元与电池管理单元电连接,直流转换单元通过转接件设置于下壳体,且直流转换单元的连接端口位于直流转换单元背向下壳体的一侧。

14、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直流转换单元可以提高配电盒的适用性,并且将连接端口设置在背向下壳体的一侧,可以减少走线占用功能器件和壳体侧壁之间的空间,可以减小壳体的宽度尺寸,通过设置转接件,有便于直流转换单元的拆卸和安装,减小在拆卸过程中需要将相邻功能器件拆除后再拆除直流转接单元的可能性,提高维修效率。

15、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电盒还包括端口转换单元,端口转换单元设置于转接件,端口转换单元与直流转换单元并排设置,且端口转换单元的连接端口至少位于端口转换单元背向下壳体的一侧。

16、在上述方案中,以提高不同功能器件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换性,降低使用成本和维修难度,并且将端口转换单元设置在转接件上,以便调整端口转换单元的连接端口的布置方向,有利于后续走线的连接。

17、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管理单元背向下壳体的一侧的至少部分暴露于上壳体外,一方面可以提高电池管理单元的散热效率,另一方面便于电池管理单元和其他器件之间走线的拆卸维修。

18、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电盒还包括线束,电池管理单元通过线束与高压连接单元电连接。

19、在上述方案中,通过线束连接可以简化连接方式,降低拆卸难度,提高维修速度。

20、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电池单体、箱体以及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配电盒。电池单体设置于箱体内。高压连接单元与电池单体电连接,配电盒设置于箱体。

21、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包括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池,电池用于提供电能。

22、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的配电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盒还包括电路控制单元,所述电路控制单元串联于所述第二导电件和所述负极总连接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盒还包括电流分配单元,所述电流分配单元串联于所述第二导电件和所述负极总连接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盒还包括预充模块,所述预充模块包括预充电阻和预充继电器,所述预充模块并联于所述连接器和所述正极总连接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盒还包括断路保护单元,所述断路保护单元串联于第一导电件和所述正极总连接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互盖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电池管理单元和所述高压连接单元均设置于所述下壳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的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盒还包括转接件和直流转换单元,所述直流转换单元与所述电池管理单元电连接,所述直流转换单元通过所述转接件设置于所述下壳体,且所述直流转换单元的连接端口位于所述直流转换单元背向所述下壳体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的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盒还包括端口转换单元,所述端口转换单元设置于所述转接件,所述端口转换单元与所述直流转换单元并排设置,且所述端口转换单元的连接端口至少位于所述端口转换单元背向所述下壳体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的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单元背向所述下壳体的一侧的至少部分暴露于所述上壳体外。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盒还包括线束,所述电池管理单元通过所述线束与所述高压连接单元电连接。

1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12.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用于提供电能。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的配电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盒还包括电路控制单元,所述电路控制单元串联于所述第二导电件和所述负极总连接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盒还包括电流分配单元,所述电流分配单元串联于所述第二导电件和所述负极总连接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盒还包括预充模块,所述预充模块包括预充电阻和预充继电器,所述预充模块并联于所述连接器和所述正极总连接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盒还包括断路保护单元,所述断路保护单元串联于第一导电件和所述正极总连接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互盖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电池管理单元和所述高压连接单元均设置于所述下壳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的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杰吴孝智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