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钢壳沉管隧道预埋件柔性隔热套及其制造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钢壳沉管隧道预埋件柔性隔热套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46146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壳沉管隧道预埋件柔性隔热套,包括由柔性防火隔热材料构成的主体和内胆,主体由四个侧面和底面构成顶部开放的第一腔室,内胆由四个侧面和底面构成顶部开放的第二腔室,主体与内胆互相不接触,主体和内胆都穿设有多个供螺栓穿过通孔,且主体和内胆相配合的通孔间安装有限位件,以在安装后使柔性的主体和内胆之间仍保持距离,第一腔室成为一个隔离的空间,更好地阻断热量向内传输。主体由内到外依次为高硅氧纤维复合气凝胶毡、阻燃复合胶水、高硅氧纤维编织布,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有效保护钢壳沉管隧道内部预埋板,避免其因受热产生热桥效应而引发钢壳沉管隧道结构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壳沉管隧道防火,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钢壳沉管隧道预埋件柔性隔热套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1、钢壳沉管隧道技术是现今隧道建造的主要技术之一,钢壳沉管隧道建造时会设置预埋件,用于安装摄像头,路灯,指示牌等配套设施。由于隧道的特殊结构,空间相对较小,如发生火灾会因为地理位置、车流情况影响火灾救援,钢壳沉管隧道内部预埋板,连接板这个关键部位容易受热产生的热桥效应而引发的钢壳沉管隧道结构破坏,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而且,钢壳沉管隧道预埋件存在老化问题,会受到汽车尾气等气体的侵蚀,由于更换极为困难,也需要采取保护措施。

2、目前,尚未发现针对钢壳沉管隧道预埋件的保护技术,这又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壳沉管隧道预埋件柔性隔热套,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对于钢壳沉管隧道预埋件没有防火保护和防止老化保护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壳沉管隧道预埋件柔性隔热套,包括:由柔性防火隔热材料构成的主体和内胆,主体由四个侧面和底面构成顶部开放的第一腔室,内胆由四个侧面和底面构成顶部开放的第二腔室,所述主体与内胆互相不接触,主体两个长边侧面对称穿设有多个供螺栓穿过的第一通孔,内胆穿设有与第一通孔配合的第二通孔,每对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安装有限位件,以在安装后使柔性的主体和内胆之间仍保持距离,第一腔室成为一个隔离的空间,更好地阻断热量向内传输。

3、优选的,所述主体为复合材料,其由内到外依次为高硅氧纤维复合气凝胶毡 、阻燃复合胶水、高硅氧纤维编织布,所述内胆由高硅氧纤维复合气凝胶毡构成。

4、优选的,主体与内胆各个相近面之间的距离为2-6mm。

5、优选的,所述内胆直接包裹预埋件。

6、优选的,还包括膨胀型阻燃剂,所述膨胀型阻燃剂设置于第一腔室内且附着于内胆上。

7、优选的,膨胀型阻燃剂的配方为环氧树脂和阻燃剂,比例为100:10-20。

8、优选的,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于主体与内胆顶部,覆盖主体与内胆之间的空隙。

9、优选的,两个对称限位件之间还设置有管状的隔热,所述隔热条由高硅氧纤维复合气凝胶制成,用于包裹安装在钢壳沉管隧道预埋件上的螺栓,阻隔螺栓向钢壳沉管隧道预埋件传递热量。

10、优选的,所述所述高硅氧纤维复合气凝胶毡的厚度为5-20mm、高硅氧纤维编织布的厚度为2-5mm。

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钢壳沉管隧道预埋件柔性隔热套的制造方法,隔热套的主体和内胆的材料均为一体的平面结构,通过雕刻成型后折成立体的结构,包括以下步骤:

12、s1:将高硅氧纤维复合气凝胶原材料通过复合机复合成高硅氧纤维复合气凝胶毡;

13、s2:将s1所得产品在雕刻机上进行雕刻;

14、s3:将高硅氧纤维编织布在雕刻机上进行雕刻;

15、s4:将雕刻后的高硅氧纤维编织布和高硅氧纤维复合气凝胶毡进行组装。

16、优选的,所述步骤s2所述的雕刻包括每个相邻面之间的连接处雕刻有v型凹槽,所述v型凹槽开角为90°角,非相连面的连接处雕刻有45°的斜面,保证了折起后对接缝的密实性。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18、1、结构简单,雕刻工艺保证了材料的整体性,较少的对接缝减少火焰和热量顺着隔热套的对接缝进入到里面的可能。

19、2、柔性材质更有利于安装,可以消除隔热套主体上的通孔位置与钢壳沉管隧道预埋件上通孔位置的误差带来的安装不便。

20、3、隔热套主体与内胆之间安装有限位件,使第一腔室变成一个隔离的空间,更好地阻断热量向内传输,整体上形成一种外层防火隔热,中间层阻止热传递,内层隔热三重保护的结构。

21、4、当隔热套主体受到破坏后,膨胀型阻燃剂遇火快速膨胀碳化形成新的防火保护层,提供第二形态的保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壳沉管隧道预埋件柔性隔热套,包括:由柔性防火隔热材料构成的主体(1)和内胆(7),所述主体(1)由四个侧面和底面构成顶部开放的第一腔室(2),所述内胆(7)由四个侧面和底面构成顶部开放的第二腔室(8),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与内胆(7)互相不接触,所述主体(1)两个长边侧面对称穿设有多个供螺栓穿过的第一通孔(3),所述内胆(7)穿设有与第一通孔(3)配合的第二通孔(9),每个所述第一通孔(3)与第二通孔(9)之间安装有限位件(4),以在安装后使柔性的主体(1)和内胆(7)之间仍保持距离,第一腔室(2)成为一个隔离的空间,更好地阻断热量向内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壳沉管隧道预埋件柔性隔热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为复合材料,其由内到外依次为高硅氧纤维复合气凝胶毡 (11)、阻燃复合胶水(12)、高硅氧纤维编织布(13),所述内胆(7)由高硅氧纤维复合气凝胶毡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壳沉管隧道预埋件柔性隔热套,其特征在于,主体(1)与内胆(7)各个相近面之间的距离为2-6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壳沉管隧道预埋件柔性隔热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7)直接包裹预埋件(17)。

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一种钢壳沉管隧道预埋件柔性隔热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膨胀型阻燃剂(5),所述膨胀型阻燃剂(5)设置于第一腔室(2)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钢壳沉管隧道预埋件柔性隔热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型阻燃剂(5)的配方为环氧树脂和阻燃剂,比例为100:10-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钢壳沉管隧道预埋件柔性隔热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件(10),所述密封件(10)设置于主体(1)与内胆(7)顶部,覆盖主体(1)与内胆(7)之间的空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钢壳沉管隧道预埋件柔性隔热套,其特征在于,两个对称限位件(4)之间还设置有管状的隔热条(6),所述隔热条由高硅氧纤维复合气凝胶制成,用于包裹安装在钢壳沉管隧道预埋件(17)上的螺栓,阻隔螺栓向钢壳沉管隧道预埋件(17)传递热量。

9.根据权利要求2-4之一所述一种钢壳沉管隧道预埋件柔性隔热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硅氧纤维复合气凝胶毡(11)的厚度为5-20mm、高硅氧纤维编织布(13)的厚度为2-5mm。

10.一种钢壳沉管隧道预埋件柔性隔热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和内胆(7)材料为一体的平面结构,通过雕刻成型后折成立体的结构,包括以下步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钢壳沉管隧道预埋件柔性隔热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所述的雕刻包括每个相连面之间的连接处雕刻有V型的凹槽,所述V型凹槽开角为90°角,非相连面的连接处雕刻有45°的斜面,保证了折起后对接缝的密实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壳沉管隧道预埋件柔性隔热套,包括:由柔性防火隔热材料构成的主体(1)和内胆(7),所述主体(1)由四个侧面和底面构成顶部开放的第一腔室(2),所述内胆(7)由四个侧面和底面构成顶部开放的第二腔室(8),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与内胆(7)互相不接触,所述主体(1)两个长边侧面对称穿设有多个供螺栓穿过的第一通孔(3),所述内胆(7)穿设有与第一通孔(3)配合的第二通孔(9),每个所述第一通孔(3)与第二通孔(9)之间安装有限位件(4),以在安装后使柔性的主体(1)和内胆(7)之间仍保持距离,第一腔室(2)成为一个隔离的空间,更好地阻断热量向内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壳沉管隧道预埋件柔性隔热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为复合材料,其由内到外依次为高硅氧纤维复合气凝胶毡 (11)、阻燃复合胶水(12)、高硅氧纤维编织布(13),所述内胆(7)由高硅氧纤维复合气凝胶毡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壳沉管隧道预埋件柔性隔热套,其特征在于,主体(1)与内胆(7)各个相近面之间的距离为2-6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壳沉管隧道预埋件柔性隔热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7)直接包裹预埋件(17)。

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一种钢壳沉管隧道预埋件柔性隔热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膨胀型阻燃剂(5),所述膨胀型阻燃剂(5)设置于第一腔室(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二顺代希华周旭东李毅李伟聪周波林阳子黄文摄曾仕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湾区特大桥养护技术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