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6086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输送装置,涉及物料输送技术领域。喷雾系统包括第一单流体喷嘴和第二单流体喷嘴,溜槽包括筒部、第一挡料板和第二挡料板,筒部限定出传输路径,来料带式输送机上的物料经传输路径传送至接收带式输送机;第一挡料板和第二挡料板均与筒部连接,传输路径包括第一输送段和第二输送段,第一输送段和第二输送段交叉于转折点,转折点位于第一挡料板上,第一单流体喷嘴朝向第一挡料板的背对传输路径的一侧;第二挡料板面对第二输送段,第二单流体喷嘴朝向第二挡料板。本申请的输送装置能够解决使用湿法除尘会导致水滴散落在输送机皮带上,造成皮带表面粘料粉尘,清理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物料输送,尤其是涉及一种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1、在建筑垃圾生产线及其他类似物料输送系统中,带式输送机与带式输送机之间的转载处必不可少,在转载处一般设置溜槽,以实现带式输送机与带式输送机之间的转载,在某些复杂的处置流程中,此类转载处的数量多达数十处。

2、固体散装物料在转载过程中抛洒和跌落会产生较大粉尘,目前采用较多的除尘技术分为干法除尘和湿法除尘两类。干法除尘一般为风机负压收集封闭系统内的粉尘,再通过除尘器处理后排放。干法除尘在转载处数量较多的系统中应用难度大,管道风场不易控制,投资高。因此,在转载处数量较多的系统中一般采用湿法除尘,湿法除尘一般是通过喷雾产生的水滴,将粉尘捕获,从而抑制粉尘外溢。然而,喷雾除尘产生的水滴散落在输送机皮带上,造成皮带表面粘料粉尘,清理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输送装置,以解决使用湿法除尘会导致水滴散落在输送机皮带上,造成皮带表面粘料粉尘,清理困难的问题。

2、本申请提供一种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用于传输物料,所述输送装置包括来料带式输送机、接收带式输送机、溜槽和喷雾系统,所述喷雾系统包括第一单流体喷嘴和第二单流体喷嘴,所述溜槽包括筒部、第一挡料板和第二挡料板,所述筒部限定出传输路径,所述来料带式输送机上的所述物料经所述传输路径传送至所述接收带式输送机;

3、所述第一挡料板和所述第二挡料板均与所述筒部连接,所述传输路径包括第一输送段和第二输送段,所述第一输送段和所述第二输送段交叉于转折点,所述转折点位于所述第一挡料板上,所述第一单流体喷嘴朝向所述第一挡料板的背对所述传输路径的一侧;所述第二挡料板面对所述第二输送段,所述第二单流体喷嘴朝向所述第二挡料板。

4、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料板与重力方向平行,所述第一挡料板的背对所述传输路径的一侧与所述筒部的内侧壁围设出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单流体喷嘴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

5、所述溜槽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挡料板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侧与所述筒部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挡料板围设出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挡料板与所述重力方向垂直,所述第二单流体喷嘴面对所述第二容纳腔。

6、优选地,所述溜槽还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

7、所述筒部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盖体盖设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连接部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二盖体盖设于所述第二开口。

8、优选地,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导料槽,所述喷雾系统还包括双流体喷嘴,所述筒部的背对所述来料带式输送机的一端具有出料口,所述导料槽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筒部的所述出料口所在端,所述导料槽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接收带式输送机,所述双流体喷嘴设置在所述导料槽内。

9、优选地,所述双流体喷嘴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双流体喷嘴均固定在所述导料槽的内部,两个所述双流体喷嘴分别位于所述出料口在所述接收带式输送机传送方向上的两侧。

10、优选地,所述带式输送机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与导料槽连接,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筒部连接,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面对所述第一单流体喷嘴。

11、优选地,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粉尘检测器、风速监测器和料流检测器,所述粉尘检测器和所述风速监测器均设置在所述连接管的内部,所述料流检测器用于监测所述来料带式输送机。

12、优选地,所述喷雾系统包括水源和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水源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单流体喷嘴和所述第二单流体喷嘴连接。

13、优选地,所述喷雾系统还包括喷雾气源和水气分配器,所述喷雾气源和所述水源均与所述水气分配器连接,所述双流体喷嘴与所述水气分配器连接。

14、优选地,所述喷雾系统还包括反吹气源和第二连接管,所述反吹气源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中部连接。

15、在本申请的输送装置使用的过程中,物料经来料带式输送机输送至溜槽的内部,由于物料具有初始速度,使得物料经第一输送段抛洒。在物料沿第一输送段抛洒的过程中,细颗粒和粉尘会悬浮在溜槽的内部,通过第一单流体喷嘴喷出的水雾,使得水雾附着在粉尘上,由于第一单流体喷嘴朝向第一挡料板的背对传输路径的一侧,使得第一挡料板能够遮挡水雾及其附着的粉尘,避免水雾及其附着的粉尘经传输路径流向接收带式输送机。在物料落向第一挡料板后经第二传输段落向接收带式输送机,在物料沿第二输送段向下跌落的过程中,原本粘附在物料颗粒表面的粉尘收到气流影响,悬浮在空气中,通过第二单流体喷嘴喷出的水雾,使得水雾附着在粉尘上,由于第二单流体喷嘴朝向第二挡料板,使得水雾及其附着的粉尘会流向第二挡料板,避免水雾及其附着的粉尘沿第二传输段流向接收带式输送机。如此,通过第一挡料板和第二挡料板,能够避免水雾及其附着的粉尘流向接收带式输送机的皮带上,进而避免了皮带表面粘料粉尘造成的清理困难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用于传输物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来料带式输送机、接收带式输送机、溜槽和喷雾系统,所述喷雾系统包括第一单流体喷嘴和第二单流体喷嘴,所述溜槽包括筒部、第一挡料板和第二挡料板,所述筒部限定出传输路径,所述来料带式输送机上的所述物料经所述传输路径传送至所述接收带式输送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料板与重力方向平行,所述第一挡料板的背对所述传输路径的一侧与所述筒部的内侧壁围设出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单流体喷嘴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槽还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导料槽,所述喷雾系统还包括双流体喷嘴,所述筒部的背对所述来料带式输送机的一端具有出料口,所述导料槽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筒部的所述出料口所在端,所述导料槽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接收带式输送机,所述双流体喷嘴设置在所述导料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流体喷嘴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双流体喷嘴均固定在所述导料槽的内部,两个所述双流体喷嘴分别位于所述出料口在所述接收带式输送机传送方向上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式输送机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与导料槽连接,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筒部连接,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面对所述第一单流体喷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粉尘检测器、风速监测器和料流检测器,所述粉尘检测器和所述风速监测器均设置在所述连接管的内部,所述料流检测器用于监测所述来料带式输送机。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系统包括水源和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水源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单流体喷嘴和所述第二单流体喷嘴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系统还包括喷雾气源和水气分配器,所述喷雾气源和所述水源均与所述水气分配器连接,所述双流体喷嘴与所述水气分配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系统还包括反吹气源和第二连接管,所述反吹气源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中部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用于传输物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来料带式输送机、接收带式输送机、溜槽和喷雾系统,所述喷雾系统包括第一单流体喷嘴和第二单流体喷嘴,所述溜槽包括筒部、第一挡料板和第二挡料板,所述筒部限定出传输路径,所述来料带式输送机上的所述物料经所述传输路径传送至所述接收带式输送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料板与重力方向平行,所述第一挡料板的背对所述传输路径的一侧与所述筒部的内侧壁围设出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单流体喷嘴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槽还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导料槽,所述喷雾系统还包括双流体喷嘴,所述筒部的背对所述来料带式输送机的一端具有出料口,所述导料槽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筒部的所述出料口所在端,所述导料槽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接收带式输送机,所述双流体喷嘴设置在所述导料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流体喷嘴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双流体喷嘴均固定在所述导料槽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淼姚嘉胤袁猛张国振董伟蒋欣利邢烁王嘉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工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