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5215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10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模块,雾化模块具有雾化腔、进气孔、第一过气通道以及第二过气通道,第一过气通道和第二过气通道择一地通过进气孔连通雾化腔;第一过气通道的过气截面积和第二过气通道的过气截面积不同。上述电子雾化装置,外部大气择一地通过第一过气通道或第二过气通道连通雾化腔。由于第一过气通道和第二过气通道的过气截面积不同,因此单位时间内通过第一过气通道和第二过气通道流入雾化腔的气体量不同,从而实现了电子雾化装置的吸阻调节,满足了用户的不同需要,提高了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体验。由于第一过气通道和第二过气通道均通过进气孔连通雾化腔,因此可避免因进气位置的不同引起雾化温度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雾化,特别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1、气溶胶是一种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由于气溶胶可通过呼吸系统被人体吸收,为用户提供一种新型的替代吸收方式。雾化装置是指将存储的可雾化的介质通过加热或超声等方式形成气溶胶的装置。可雾化的介质包括液体、凝胶、膏体或固体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将这些介质雾化,可为用户递送可供吸入的气溶胶,替代常规的产品形态及吸收方式。

2、但是,现有的雾化装置由于结构缺陷,抽吸阻力通常为固定值而无法调节,从而无法满足客户差异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雾化装置的抽吸阻力无法调节问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2、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

3、雾化模块,具有雾化腔、进气孔、第一过气通道以及第二过气通道,所述第一过气通道和所述第二过气通道择一地通过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雾化腔,所述第一过气通道的过气截面积和所述第二过气通道的过气截面积不同;

4、电池模块,配接于所述雾化模块,所述雾化模块和所述电池模块具有第一配接状态和第二配接状态;

5、当所述雾化模块和所述电池模块处于所述第一配接状态时,所述第一过气通道连通外部大气与所述进气孔;

6、当所述雾化模块和所述电池模块处于所述第二配接状态时,所述第二过气通道连通外部大气与所述进气孔。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块和所述雾化模块之间形成呈封闭环形的密封骨位,所述第一过气通道和所述第二过气通道通过所述密封骨位择一地连通所述进气孔。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雾化模块和所述电池模块处于所述第一配接状态时,所述密封骨位围绕于所述第二过气通道外,所述雾化模块和所述电池模块之间形成位于所述密封骨位外侧的第一进气间隙,所述第一过气通道通过所述第一进气间隙连通外部大气;

9、当所述雾化模块和所述电池模块处于所述第二配接状态时,所述密封骨位围绕于所述第一过气通道外,所述雾化模块和所述电池模块之间形成位于所述密封骨位外侧的第二进气间隙,所述第二过气通道通过所述第二进气间隙连通外部大气。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气通道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过气通道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

11、当所述雾化模块和所述电池模块处于所述第一配接状态时,所述密封骨位围绕于所述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以及所述进气孔外,所述第一进气口位于所述密封骨位外侧;

12、当所述雾化模块和所述电池模块处于所述第二配接状态时,所述密封骨位围绕于所述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以及所述进气孔外,所述第二进气口位于所述密封骨位外侧。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气通道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过气通道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

14、当所述雾化模块和所述电池模块处于所述第一配接状态时,所述密封骨位围绕于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进气孔外,所述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以及所述第二出气口均位于所述密封骨位外侧;

15、当所述雾化模块和所述电池模块处于所述第二配接状态时,所述密封骨位围绕于所述第二出气口和所述进气孔外,所述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以及所述第一出气口均位于所述密封骨位外侧。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块包括电池组件和安装于所述电池组件一端内的电池支架密封件,所述密封骨位形成于所述电池支架密封件。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模块和所述电池模块处于所述第一配接状态时,所述密封骨位相对所述雾化模块处于第一角度;

18、所述雾化模块和所述电池模块处于所述第二配接状态时,所述密封骨位相对所述雾化模块处于第二角度;

19、其中,所述第一角度和所述第二角度的差值为180°。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块可拆卸地配接于所述雾化模块;或

21、所述电池模块可转动地配接于所述雾化模块。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模块包括:

23、雾化壳体;

24、雾化底座,配接于所述雾化壳体的一端并与所述雾化壳体共同形成所述雾化腔,所述雾化底座开设有所述进气孔、第一过气槽以及第二过气槽;以及

25、雾化底盖,罩设于所述雾化底座;

26、其中,所述雾化底盖部分覆盖所述第一过气槽以形成所述第一过气通道,所述雾化底盖部分覆盖所述第二过气槽以形成所述第二过气通道。

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块还凸设有密封塞;

28、当所述雾化模块和所述电池模块处于所述第一配接状态时,所述密封塞封闭所述第二过气通道;

29、当所述雾化模块和所述电池模块处于所述第二配接状态时,所述密封塞封闭所述第一过气通道。

30、上述电子雾化装置,外部大气择一地通过第一过气通道或第二过气通道连通雾化腔。由于第一过气通道和第二过气通道的过气截面积不同,因此单位时间内通过第一过气通道和第二过气通道流入雾化腔的气体量不同,从而实现了电子雾化装置的吸阻调节,满足了用户的不同需要,提高了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体验。而且,由于第一过气通道和第二过气通道均通过进气孔连通雾化腔,因此可避免因进气位置的不同引起雾化温度变化,使抽吸口感保持一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和所述雾化模块之间形成呈封闭环形的密封骨位,所述第一过气通道和所述第二过气通道通过所述密封骨位择一地连通所述进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雾化模块和所述电池模块处于所述第一配接状态时,所述密封骨位围绕于所述第二过气通道外,所述雾化模块和所述电池模块之间形成位于所述密封骨位外侧的第一进气间隙,所述第一过气通道通过所述第一进气间隙连通外部大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气通道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过气通道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气通道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过气通道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包括电池组件和安装于所述电池组件一端内的电池支架密封件,所述密封骨位形成于所述电池支架密封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模块和所述电池模块处于所述第一配接状态时,所述密封骨位相对所述雾化模块处于第一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可拆卸地配接于所述雾化模块;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模块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还凸设有密封塞;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和所述雾化模块之间形成呈封闭环形的密封骨位,所述第一过气通道和所述第二过气通道通过所述密封骨位择一地连通所述进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雾化模块和所述电池模块处于所述第一配接状态时,所述密封骨位围绕于所述第二过气通道外,所述雾化模块和所述电池模块之间形成位于所述密封骨位外侧的第一进气间隙,所述第一过气通道通过所述第一进气间隙连通外部大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气通道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过气通道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迎昭肖礼白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