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排放尾气中SF6含量统计SF6膜分离量的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44580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记载一种基于排放尾气中SF<subgt;6</subgt;含量统计SF<subgt;6</subgt;膜分离量的系统及方法,在第一流量计和碱液池之间并联有第一支路,第一支路上按照气体流向依次串接有第一调节针阀第一SF<subgt;6</subgt;/N<subgt;2</subgt;综合检测仪,用于获取进气的SF<subgt;6</subgt;/N<subgt;2</subgt;混合比;在第二流量计与第二渗透口之间的还引出第三支路,在第三旁路依次串接有第二调节针阀、第二SF<subgt;6</subgt;/N<subgt;2</subgt;综合检测仪,用于获取尾气的SF<subgt;6</subgt;/N<subgt;2</subgt;混合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进气和尾气的SF<subgt;6</subgt;/N<subgt;2</subgt;混合比,计算出在当前进气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的膜分离效率,然后根据标准的膜分离效率综合判断目前膜分离效率是否达到最优,如果没有,则通过动态调整进气压力和温度,得到最佳的膜分离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sf6/n2混合气体分离,具体来说是一种基于排放尾气中sf6含量统计sf6膜分离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电网企业逐渐采用sf6/n2混合气体来替代纯sf6气体,以降低强温室气体sf6的使用量和排放量。标准q/gdw 11921.2—2《额定电压72.5kv及以上sf6/n2混合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第2部分:运维检修规范》中规定,设备需要检修或其中sf6/n2混合气体质量不达标需要对气进行分离回收。sf6/n2混合气体中n2占比在30%左右,其浓度远高于传统纯sf6气体中混杂的微量n2(一般不超过0.2%),故而现有技术一般先采用膜分离技术对混合气体中高浓度n2进行初步滤除,分离后要求sf6气体占比在95%以上。膜分离技术利用不同气体分子在高分子膜中扩散速率不同,区分成“快气”和“慢气”,分别从渗透口和排放口流出。膜分离效率主要和气体温度(与其呈负相关)和压力(与其呈正相关)有关,若现场应用过程中环境条件变化可能使分离效率低于预期值,增加后端微量n2净化模块工作负担,并且可能造成最终净化后的sf6气体纯度不满足预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排放尾气中SF6含量统计SF6膜分离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进气方向,依次串接有混合气进口(1)、电磁阀(2)、第一流量计(19)、碱液池(5)、干燥塔(6)、缓冲罐(7)、压缩机(8)、第一高分子膜(9)、第二高分子膜(11)、后级净化处理模块(13);第二高分子膜(11)包括第二进气口(111)、第二渗透口(112)、第二出气口(113);第二出气口(113)与后级净化处理模块(13)的进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排放尾气中SF6含量统计SF6膜分离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分子膜(9)还包括第一进气口(91)、第一渗透口(9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排放尾气中sf6含量统计sf6膜分离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进气方向,依次串接有混合气进口(1)、电磁阀(2)、第一流量计(19)、碱液池(5)、干燥塔(6)、缓冲罐(7)、压缩机(8)、第一高分子膜(9)、第二高分子膜(11)、后级净化处理模块(13);第二高分子膜(11)包括第二进气口(111)、第二渗透口(112)、第二出气口(113);第二出气口(113)与后级净化处理模块(13)的进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排放尾气中sf6含量统计sf6膜分离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分子膜(9)还包括第一进气口(91)、第一渗透口(92)、第一出气口(93),压缩机8的出口与第一进气口(91)连接,第一渗透口(92)与缓冲罐7的进口连接,第一出气口(93)与第二进气口(111)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峰赵跃陈英刘子恩朱姗宋玉梅袁小芳许争杰杭忱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