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导轨式抗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4430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05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导轨式抗拉装置,属于建筑工程隔震技术领域,包括呈十字形交错排布的上导轨和下导轨,两者分别穿设于中间连接件的上部和下部;上导轨与其上方的上滚轮配合实现滑动,上滚轮位于中间连接件的上部内;下导轨与其下方的下滚轮配合实现滑动,下滚轮位于中间连接件的下部内;上导轨两端竖直向上设有上连接件,下导轨两端竖直向下设有下连接件。本技术上、下连接件随隔震层变形发生水平错动,从而带动相连的上、下导轨发生滑动水平变形,起到水平向减小地震响应的作用,同时竖向支撑装置抵抗因竖向地震与自重产生的压力和因倾覆产生的拉力作用,从而提高隔震层变形能力与结构的抗倾覆能力,进而保护结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导轨式抗拉装置,属于建筑工程隔震。


技术介绍

1、隔震技术是一种可以提高建筑安全性,减轻建筑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及次生灾害,减小地震灾害产生直接和间接损失的有效方式。目前工程界最常用的叠层橡胶支座隔震系统一般是在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专门的橡胶隔震支座和耗能元件(如阻尼器和滑板支座等),形成刚度很低的柔性底层,称为隔震层,以延长整个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增大阻尼,减少输入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达到预期防震要求。

2、目前隔震存在的问题是:高烈度区、大高宽比隔震建筑因支座受拉问题难以设计,造成方案变更、工期无法保证、工程造价高;传统抗拉装置吨位小,在提高隔震层抗拉能力方面有限,难以与拉应力较大的隔震建筑匹配;传统导轨式抗拉装置容易受拉时变形卡轨,影响隔震层水平变形,与隔震层的配合差,影响水平隔震效果,对结构安全性造成隐患;传统抗拉装置仅仅可以受拉,不具备抗压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导轨式抗拉装置,以提高隔震层变形能力与结构的抗倾覆能力,进而保护结构安全。

2、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新型导轨式抗拉装置,包括呈十字形交错排布的上导轨和下导轨,两者分别穿设于中间连接件的上部和下部;所述上导轨与其上方的上滚轮配合实现滑动,上滚轮位于中间连接件的上部内;所述下导轨与其下方的下滚轮配合实现滑动,下滚轮位于中间连接件的下部内;所述上导轨两端竖直向上设有上连接件,所述下导轨两端竖直向下设有下连接件。

4、进一步的,所述上导轨和下导轨均为t字形导轨,两个t字形导轨的中间伸出端分别嵌入上滚轮和下滚轮的卡槽内,两个t字形导轨的水平支承面分别穿过中间连接件的上部和下部。

5、进一步的,所述中间连接件由形状相同的两个凹槽错位相连形成上下开口的结构,上方凹槽的两侧开口方向垂直于下方凹槽的两侧开口方向,中间连接件的上下开口处均设有拉条。拉条对中间连接件形成拉结作用,防止中间连接件受拉力较大时上下端部张开失效

6、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件高出于中间连接件的上部,所述下连接件高出于中间连接件的下部。

7、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均通过法兰板以及高强螺栓与支墩固定。

8、工作原理:本新型导轨式抗拉装置平行于结构层间变形方向,采用十字导轨的方式,将层间变形带动导轨水平运动;在地震发生时,当结构产生拉力时,连接件和导轨共同配合,抵抗竖向拉力,从而控制结构的竖向运动。具体的,本技术中的上连接件、下连接件随隔震层变形发生水平错动,从而带动与上、下连接件相连的上、下导轨发生滑动水平变形,起到水平向减小地震响应的作用,同时竖向支撑装置抵抗因竖向地震与自重产生的压力和因倾覆产生的拉力作用,从而提高隔震层变形能力与结构的抗倾覆能力,进而保护结构安全。

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0、1、本技术通过上、下导轨与上、下滚轮通过中间连接件形成刚性抗拉装置,提供受拉、受压承载能力的同时可实现双向自由滑动,不影响(降低)隔震层减震效果(原因: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同时导轨式抗拉装置可以实现大吨位抗拉能力,解决大吨位抗拉问题。

11、2、本新型导轨式抗拉装置以滚动代替滑动,降低了卡轨的概率,与隔震层配合良好。

12、3、本新型导轨式抗拉装置除具备抗拉能力外还能提供抗压能力,同时具备较小的滑动摩擦系数,另外该装置的水平向性质与滑动摩擦支座类似,可进一步降低水平刚度,进而提高减震效率。

13、4、本新型导轨式抗拉装置与隔震支座性能及功能互相独立,工作状态时互不影响,由于滚动单元和导轨共同作用,本装置没有方向的限制,也不会对隔震支座产生影响及限制。

14、5、本新型导轨式抗拉装置构造简单,性能稳定,生产方便,同时施工也简便。所述装置规格,可根据建筑产生的位移、拉应力灵活调整设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导轨式抗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十字形交错排布的上导轨(2)和下导轨(7),两者分别穿设于中间连接件(5)的上部和下部;所述上导轨(2)与其上方的上滚轮(3)配合实现滑动,上滚轮(3)位于中间连接件(5)的上部内;所述下导轨(7)与其下方的下滚轮(6)配合实现滑动,下滚轮(6)位于中间连接件(5)的下部内;所述上导轨(2)两端竖直向上设有上连接件(1),所述下导轨(7)两端竖直向下设有下连接件(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导轨式抗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轨(2)和下导轨(7)均为T字形导轨,两个T字形导轨的中间伸出端分别嵌入上滚轮(3)和下滚轮(6)的卡槽内,两个T字形导轨的水平支承面分别穿过中间连接件(5)的上部和下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导轨式抗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5)由形状相同的两个凹槽错位相连形成上下开口的结构,上方凹槽的两侧开口方向垂直于下方凹槽的两侧开口方向,中间连接件(5)的上下开口处均设有拉条(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导轨式抗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件(1)高出于中间连接件的上部,所述下连接件(8)高出于中间连接件(5)的下部。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新型导轨式抗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件(1)和下连接件(8)均通过法兰板以及高强螺栓与支墩固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导轨式抗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十字形交错排布的上导轨(2)和下导轨(7),两者分别穿设于中间连接件(5)的上部和下部;所述上导轨(2)与其上方的上滚轮(3)配合实现滑动,上滚轮(3)位于中间连接件(5)的上部内;所述下导轨(7)与其下方的下滚轮(6)配合实现滑动,下滚轮(6)位于中间连接件(5)的下部内;所述上导轨(2)两端竖直向上设有上连接件(1),所述下导轨(7)两端竖直向下设有下连接件(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导轨式抗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轨(2)和下导轨(7)均为t字形导轨,两个t字形导轨的中间伸出端分别嵌入上滚轮(3)和下滚轮(6)的卡槽内,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平宗刘翔宇刘帮张龙飞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国为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