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载菌微藻、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载菌微藻、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044115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载菌微藻、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载菌微藻以钝顶螺旋藻SP为载体,直接装载益生菌,递送至结肠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该载菌微藻是菌藻共生体系,在递送益生菌方面具有以下优势:1.载菌微藻可以作为益生元促进益生菌的增殖;2.在胃酸环境下,载菌微藻可以结合更多益生菌,帮助其快速过胃;3.螺旋结构的载菌微藻可以截留益生菌,有利于其在肠道定殖。口服该载菌微藻能有效减轻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反应,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益生菌口服递送用于肠道疾病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具体涉及一种载菌微藻、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肠道微生物菌群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群体,常被认为是人体后天获得的一个重要器官,被称为人体的“第二个大脑”。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和比例与人类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一旦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被破坏,将会造成各种胃肠道及全身性疾病。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可塑性使得人为操纵外部影响因素重塑肠道微生物结构成为可能。益生菌口服输送到肠道微生物组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给药方式受到广泛关注,它具有抑制病原体在肠道定植、保护肠道粘膜屏障等有益作用,是积极调节肠道微生物组平衡的有效策略。但由于胃肠道环境复杂、流动性强,导致口服益生菌利用度低、肠道定植受限。因此,如何设计益生菌口服给药载体,提高益生菌在胃肠道的功能特性、存活率及稳定性是利用益生菌平衡肠道微生物组亟待解决的问题。

2、基于此,以天然生物材料构建的益生菌递送系统用于口服治疗肠道疾病存在极大应用前景。微藻是一类常见的单细胞光合生物,主要存在于海洋或淡水湖泊环境中。近年来,微藻因其生物相容性好、成本低、表面积及活性表面大、具有趋光性、推进力高等特点,在生物成像、药物递送、乏氧肿瘤治疗、伤口愈合等方面显示出巨大优势。其中,本专利技术中使用到的钝顶螺旋藻sp是大规模工业化微藻之一,具有极高的营养成分,如丰富的藻蓝蛋白、类胡萝卜素和多糖等,已被许多组织推荐用于医疗、制药、营养膳食补充剂。钝顶螺旋藻sp在生理环境中具有生物降解性,为其在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提供了一定的生物安全性。此外,钝顶螺旋藻sp还可以通过增加益生菌的丰度来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因此,基于微藻的益生菌递送系统可能为益生菌口服给药提供一种创新方法。检索国内外所有口服益生菌给药系统设计及肠道疾病治疗的文献和专利结果表明:目前还没有发现益生菌-钝顶螺旋藻口服制剂及其应用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藻介导的益生菌递送系统的制备及其应用,该方法制备的载菌微藻可在胃部强酸环境下与更多益生菌结合,帮助益生菌快速过胃,进入肠道后,钝顶螺旋藻的螺旋结构可以截留益生菌,帮助其在肠道定殖,载菌微藻还可以作为益生元促进益生菌的增殖,显著提高了益生菌口服利用度,为益生菌口服给药治疗肠道疾病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2、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载菌微藻,所述载药微藻由钝顶螺旋藻sp和负载于钝顶螺旋藻上的益生菌组成。

4、一种上述载菌微藻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5、将益生菌在lb培养基中活化并转接多次后,培养至对数生长中后期,离心收获菌体,用无菌pbs洗涤多次后重悬;离心收获钝顶螺旋藻sp,用无菌pbs洗涤多次后重悬;将重悬后的益生菌加入到重悬后的螺旋藻中获得载菌微藻。

6、进一步地,所述益生菌为大肠杆菌。

7、进一步地,所述的益生菌含量为109cfu/ml,螺旋藻含量为2mg/ml。

8、上述载菌微藻的应用,包括: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口服治疗益生菌-微藻制剂。

9、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载菌微藻极大的提高了益生菌口服利用度,有益于益生菌在肠道的定殖,具有高生物安全性,能够作为益生菌口服给药系统用于肠道疾病治疗。

10、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载菌微藻,可根据不同的疾病模型挑选合适的益生菌进行制备。所述的益生菌-钝顶螺旋藻系统作为治疗手段中益生菌所用浓度可由临床医生例行决定。用药方案取决于各种因素,例如肠道疾病的种类,患者的健康程度、性别及年龄等。通过参照益生菌用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本专利技术益生菌及钝顶螺旋藻的最佳浓度及配比。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以钝顶螺旋藻作为益生菌的载体,具有商业化及临床转化的巨大潜力。本专利技术中使用一步法制备载菌微藻,操作简单,原料易得,绿色环保。

12、在口服治疗应用方面,本专利技术中钝顶螺旋藻sp可以作为益生元促进益生菌ecn的增殖。钝顶螺旋藻与益生菌在胃部酸性环境中可以结合更加紧密,有利于益生菌的快速过胃。此外,钝顶螺旋藻的螺旋结构易被肠绒毛所捕获,能够截留益生菌,帮助其实现在肠道部位的长时间滞留,有利于益生菌在肠道的定殖。该载菌微藻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抗炎及调节肠道菌群的功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载菌微藻,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菌微藻由钝顶螺旋藻SP和负载于钝顶螺旋藻上的益生菌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菌微藻,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为大肠杆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菌微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益生菌含量为109CFU/mL,螺旋藻含量为2mg/mL。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载菌微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为:将益生菌在LB培养基中活化并转接多次后,培养至对数生长中后期,离心收获菌体,用无菌PBS洗涤多次后重悬;离心收获钝顶螺旋藻SP,用无菌PBS洗涤多次后重悬;将重悬后的益生菌加入到重悬后的螺旋藻中获得载菌微藻。

5.一种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载菌微藻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口服治疗益生菌-微藻制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菌微藻,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菌微藻由钝顶螺旋藻sp和负载于钝顶螺旋藻上的益生菌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菌微藻,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为大肠杆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菌微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益生菌含量为109cfu/ml,螺旋藻含量为2mg/ml。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载菌微藻的制备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民黄慧刘笑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