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蓝牙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3836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02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蓝牙耳机,蓝牙耳机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第一耳机和/或第二耳机设有自动收线盒,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通过耳机线连接,耳机线与自动收线盒连接,在蓝牙耳机处于收线状态时,设有自动收线盒的耳机中,耳机线的第一段位于自动收线盒内,且在自动收线盒内,第一段的耳机线形成螺旋的充电线圈,耳机线的第二段位于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外侧。因此,本技术实施例的蓝牙耳机,可以直接放于无线充电设备上进行充电,不需要外部的专用充电线进行充电,在非使用阶段,耳机线可以收入到自动收线盒中,防止耳机线缠绕,避免耳机的寿命折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耳机,尤其涉及一种蓝牙耳机


技术介绍

1、现有的耳机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没有充电功能的有线耳机,即插即用,在使用过程时耳机线会对物体产生缠绕,挂钩现象造成使用体验不佳,且收纳时耳机线容易发生互相纠缠,理线过程很麻烦,且耳机线折叠不当造成使用寿命短。第二种是有线蓝牙耳机,有线蓝牙耳机需要专用的充电线进行耳机充电,且充电口形式不统一,例如type-c和type-a等;在没有充电线时不能做到及时充电,造成充电不便;有线蓝牙耳机在收纳后的非使用阶段,容易造成线缠绕,长时间缠绕容易造成耳机的寿命折损。

2、第三种是tws耳机,tws耳机在使用时,由于两个耳机之间没有物理连接,所以在运动等激烈佩戴场景下容易造成耳机跌落或者耳机丢失的情形;在每次使用完后放入耳机盒,单只耳机通过底座的金属触点与耳机盒连接,通过耳机盒的充电装置进行有线充电或者无线充电,但是充电耳机盒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蓝牙耳机,能够放于无线充电设备上进行充电,不需要外部的专用充电线进行充电,在非使用阶段,耳机线可以收入到自动收线盒中,防止耳机线缠绕,避免耳机的寿命折损。

2、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蓝牙耳机,蓝牙耳机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第一耳机和/或第二耳机设有自动收线盒,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通过耳机线连接,耳机线与自动收线盒连接,在蓝牙耳机处于收线状态时,设有自动收线盒的耳机中,耳机线的第一段位于自动收线盒内,且在自动收线盒内,第一段的耳机线形成螺旋的充电线圈,耳机线的第二段位于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外侧。

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分别设有自动收线盒,在蓝牙耳机处于收线状态时,第一耳机的第三段的耳机线和第二耳机的第四段的耳机线分别位于自动收线盒中,且在自动收线盒内,第三段和第四段的耳机线分别形成螺旋的充电线圈。

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耳机设有自动收线盒,第二耳机的内部固定设有第五段的耳机线,且第五段的耳机线排布为螺旋的充电线圈的形状,在蓝牙耳机处于收线状态时,第一耳机的第六段的耳机线位于自动收线盒中,且在自动收线盒内,第五段的耳机线形成螺旋的充电线圈。

5、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蓝牙耳机处于使用状态时,耳机线的第七段位于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外侧,第七段的耳机线的长度大于第二段的耳机线的长度。

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耳机设有贴附于第一耳机的壳体的外壳壁的第一铁片,第二耳机设有贴附于第二耳机的壳体的外壳壁的第二铁片,在蓝牙耳机处于充电状态时,第一耳机放置于第二耳机的顶部,第一铁片的第一端和第二铁片的第一端相互接触,第一铁片的第二端和第二铁片的第二端相互接触,使得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同时进入充电状态。

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壳体上分别设有固定槽,第一铁片和第二铁片分别设于固定槽内。

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铁片和第二铁片的一侧的表面贴附于固定槽的槽底,第一铁片和第二铁片的厚度小于固定槽的深度。

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分别设有磁吸石,使得第一耳机放置于第二耳机的顶部时,第一耳机的磁吸石和第二耳机的磁吸石相互吸引。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分别设有收线口,耳机线分别穿设于两个收线口,收线口的朝向与自动收线盒的螺旋的充电线圈的切线方向相同。

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分别设有电池,电池与充电线圈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两个耳机通过耳机线连接,第一耳机和/或第二耳机设有自动收线盒,设有自动收线盒的耳机,在蓝牙耳机处于收线状态时,耳机线的第一段位于自动收线盒内,在自动收线盒内能够形成螺旋的充电线圈,以便耳机放置于无线充电设备上时,充电线圈能够对该耳机进行充电,所以无需外部的专用充电线进行充电,在非使用阶段,耳机线收入到自动收线盒中,可以防止耳机线缠绕,避免耳机的寿命折损;耳机线的第二段位于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外侧,这样在使用阶段还可以通过第二段耳机线将耳机线从自动收线盒中抽出,方便两个耳机的使用。

13、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仅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

14、本技术中描述的技术的各种实现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开技术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耳机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所述第一耳机和/或第二耳机设有自动收线盒,所述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通过耳机线连接,所述耳机线与所述自动收线盒连接,在所述蓝牙耳机处于收线状态时,设有所述自动收线盒的耳机中,所述耳机线的第一段位于所述自动收线盒内,且在所述收线盒内,第一段的耳机线形成螺旋的充电线圈,所述耳机线的第二段位于所述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分别设有自动收线盒,在所述蓝牙耳机处于收线状态时,所述第一耳机的第三段的耳机线和所述第二耳机的第四段的耳机线分别位于所述自动收线盒中,且在所述自动收线盒内,第三段和第四段的耳机线分别形成螺旋的充电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机设有自动收线盒,所述第二耳机的内部固定设有第五段的耳机线,且所述第五段的耳机线排布为螺旋的充电线圈的形状,在所述蓝牙耳机处于收线状态时,所述第一耳机的第六段的耳机线位于所述自动收线盒中,且在所述自动收线盒内,第六段的耳机线形成螺旋的充电线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蓝牙耳机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耳机线的第七段位于所述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外侧,所述第七段的耳机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段的耳机线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机设有贴附于所述第一耳机的壳体的外壳壁的第一铁片,所述第二耳机设有贴附于所述第二耳机的壳体的外壳壁的第二铁片,在所述蓝牙耳机处于充电状态时,所述第一耳机放置于所述第二耳机的顶部,所述第一铁片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铁片的第一端相互接触,所述第一铁片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铁片的第二端相互接触,使得所述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同时进入充电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壳体上分别设有固定槽,所述第一铁片和第二铁片分别设于所述固定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第一铁片和第二铁片的一侧的表面贴附于所述固定槽的槽底,第一铁片和第二铁片的厚度小于所述固定槽的深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分别设有磁吸石,使得所述第一耳机放置于所述第二耳机的顶部时,所述第一耳机的磁吸石和第二耳机的磁吸石相互吸引。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分别设有收线口,所述耳机线分别穿设于两个所述收线口,所述收线口的朝向与所述自动收线盒的螺旋的充电线圈的切线方向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分别设有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充电线圈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耳机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所述第一耳机和/或第二耳机设有自动收线盒,所述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通过耳机线连接,所述耳机线与所述自动收线盒连接,在所述蓝牙耳机处于收线状态时,设有所述自动收线盒的耳机中,所述耳机线的第一段位于所述自动收线盒内,且在所述收线盒内,第一段的耳机线形成螺旋的充电线圈,所述耳机线的第二段位于所述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分别设有自动收线盒,在所述蓝牙耳机处于收线状态时,所述第一耳机的第三段的耳机线和所述第二耳机的第四段的耳机线分别位于所述自动收线盒中,且在所述自动收线盒内,第三段和第四段的耳机线分别形成螺旋的充电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机设有自动收线盒,所述第二耳机的内部固定设有第五段的耳机线,且所述第五段的耳机线排布为螺旋的充电线圈的形状,在所述蓝牙耳机处于收线状态时,所述第一耳机的第六段的耳机线位于所述自动收线盒中,且在所述自动收线盒内,第六段的耳机线形成螺旋的充电线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蓝牙耳机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耳机线的第七段位于所述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外侧,所述第七段的耳机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段的耳机线的长度。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懿衡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