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阻尼压电式磁气混合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3026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阻尼压电式磁气混合轴承,包括顶箔、控制箔片组、支撑体、绝缘片、硅钢叠片及控制装置;硅钢叠片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环形的绝缘片,硅钢叠片的绕线部分内端与支撑体固定连接;支撑体上设有多组通槽,支撑体内侧壁上设有连通通槽的插槽、多个卡槽及一顶箔插槽;每个卡槽内安装一个金属丝网;控制箔片组的每个控制箔的两侧的金属条配合两个压电块分别插入一组通槽内,每个通槽内设置一个金属条和一个压电块;顶箔插入顶箔插槽后固定在支撑体上;线圈、压电块分别与控制装置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对转子系统施加预载,改变轴承刚度阻尼特性,进而有效控制高速转子的次同步振幅,同时有效提高转子在过柔性临界转速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轴承,具体涉及一种高阻尼压电式磁气混合轴承


技术介绍

1、主动磁悬浮轴承是一种利用电磁力来支承和稳定转子的机电一体化悬浮轴承。因其具有无接触、无摩擦、高转速和高精度、无需润滑和维护、高可靠性和耐久性和低噪声等优势,在高速、高精度、无摩擦、无需润滑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尤其适用于对稳定性和精度要求较高的应用领域。

2、然而,主动磁悬浮轴承的承载能力具有尺寸和能源依赖性。主动磁悬浮轴承需要不断供电以产生磁场,相比于机械轴承,这会增加能源消耗,尤其在长时间运行的情况下。再者,一旦轴承出现故障或断电,转子失去磁场支撑,可能导致轴承和转子的损坏,进而对设备造成损害。上述缺陷都制约了主动磁悬浮轴承向大承载、超高速旋转装备领域的发展。

3、将气体箔片轴承引入到主动磁悬浮轴承中共同支承转子可以进一步提升非接触悬浮轴承的承载力。主动磁悬浮轴承在转子启停阶段通过电磁力悬浮转子,有效避免了轴承和转子的启停干摩擦;同时,通过对电磁力的主动控制,可以改善轴承的刚度阻尼特性,有效抑制转子越过其低阶临界转速时的同步振幅以及消除高转速下的转子次同步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阻尼压电式磁气混合轴承,包括顶箔、控制箔片组、压电块、支撑体、金属丝网、线圈、绝缘片、硅钢叠片、柔性铰链、控制器、功率放大器、转子、位移传感器;其特征是:硅钢叠片包括环形的支撑部,支撑部内壁上均匀设有多个沿支撑部半径方向设置的绕线部;所述的硅钢叠片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环形的绝缘片,硅钢叠片的绕线部上缠绕线圈;所述的支撑体为圆环结构,硅钢叠片的绕线部分内端与支撑体固定连接,支撑体与硅钢叠片同轴;支撑体上设有多组通槽,每组通槽包括两个通槽,通槽底部设有柔性铰链,支撑体内侧壁上设有连通通槽的插槽及多个卡槽;每个卡槽内安装一个金属丝网;控制箔片组包括多个控制箔,控制箔的数量与通槽的组数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阻尼压电式磁气混合轴承,包括顶箔、控制箔片组、压电块、支撑体、金属丝网、线圈、绝缘片、硅钢叠片、柔性铰链、控制器、功率放大器、转子、位移传感器;其特征是:硅钢叠片包括环形的支撑部,支撑部内壁上均匀设有多个沿支撑部半径方向设置的绕线部;所述的硅钢叠片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环形的绝缘片,硅钢叠片的绕线部上缠绕线圈;所述的支撑体为圆环结构,硅钢叠片的绕线部分内端与支撑体固定连接,支撑体与硅钢叠片同轴;支撑体上设有多组通槽,每组通槽包括两个通槽,通槽底部设有柔性铰链,支撑体内侧壁上设有连通通槽的插槽及多个卡槽;每个卡槽内安装一个金属丝网;控制箔片组包括多个控制箔,控制箔的数量与通槽的组数一致;每个控制箔的两侧与金属条焊接固定;每个控制箔的两金属条配合两个压电块分别插入一组通槽内,每个通槽内设置一个金属条和一个压块,金属条通过柔性铰链固定;顶箔固定在支撑体上,顶箔位于控制箔片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阻尼压电式磁气混合轴承,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体上设有三组通槽,控制箔片组包括三个控制箔,三个控制箔分别通过三组通槽内的柔性铰链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汗青褚盛贵覃波刘志伟赵雪源刘万辉邹鸿翔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