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智能交互,尤其涉及基于虚拟数字人的非遗文化沉浸式交互体验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1、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蕴含着独特的文化记忆与技艺精髓,但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传承断层、传播形式单一、体验场景局限等现实挑战。传统的非遗保护多依赖实物展示、文献记录和口传心授,难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尤其在年轻群体中缺乏吸引力。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非遗的活态传承提供了新路径,但现有技术在多模态数据融合、沉浸式交互体验、个性化学习适配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例如,传统的非遗数字化项目往往停留在简单的影像记录或静态建模,缺乏对非遗技艺动态特征(如手势韵律、语音语调、操作力度)的精准捕捉与还原;在交互层面,多感官通道的协同性不足,容易导致用户体验的割裂感;同时,面向不同用户群体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现有系统难以实现自适应的内容调整与经验迁移,限制了非遗文化的广泛传播与深度传承。
2、在跨平台应用与文化安全领域,现有技术也存在明显短板。非遗数字化系统常因设备兼容性问题导致使用门槛较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虚拟数字人的非遗文化沉浸式交互体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虚拟数字人的非遗文化沉浸式交互体验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文化传播效果评估模块,通过眼动追踪数据构建用户注意力热力图,计算非遗元素的注视时长分布;基于情感计算模型分析用户面部微表情,提取文化共鸣度指标;构建传播影响力评估公式:I=β1·A+β2·E+β3·S,其中I为传播影响力指数,综合评估非遗文化传播效果的量化指标;β1、β2、β3分别为注意力分布熵A、情感唤醒度E、社交分享频率S的权重系数,根据不同评估需求设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虚拟数字人的非遗文化沉浸式交互体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虚拟数字人的非遗文化沉浸式交互体验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文化传播效果评估模块,通过眼动追踪数据构建用户注意力热力图,计算非遗元素的注视时长分布;基于情感计算模型分析用户面部微表情,提取文化共鸣度指标;构建传播影响力评估公式:i=β1·a+β2·e+β3·s,其中i为传播影响力指数,综合评估非遗文化传播效果的量化指标;β1、β2、β3分别为注意力分布熵a、情感唤醒度e、社交分享频率s的权重系数,根据不同评估需求设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虚拟数字人的非遗文化沉浸式交互体验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文化创新生成模块,采用条件变分自编码器构建非遗元素生成空间;通过文化基因算法实现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创新;构建创新度评估函数:c=d(kt,km)·(1-ρ(kt,km)),其中c为创新度指标,量化评估非遗元素创新融合的程度;d(kt,km)为文化距离度量,计算传统非遗文化元素集合kt与现代设计元素集合km之间的差异程度;ρ(kt,km)为风格相似度系数,衡量传统与现代元素在风格上的相似程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虚拟数字人的非遗文化沉浸式交互体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模态感知模块还包括:基于时空金字塔的动作识别单元,提取非遗手势的时空特征向量;方言语音识别单元,采用多任务学习框架同时处理语音内容和方言特征;触觉反馈编码单元,将非遗技艺操作流程映射为振动频率序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虚拟数字人的非遗文化沉浸式交互体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遗知识库模块还包括:动态知识更新单元,配置为通过网络爬虫和专家标注持续扩展知识图谱;文化语义解析单元,采用预训练语言模型分析非遗文本的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颖欣,张泽豪,原菲,何慧璇,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