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并联第二汽源的进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2705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汽轮机并联第二汽源的进汽结构,包括汽缸(2)和转子(3),所述汽缸(2)设有主蒸汽入口和并汽位置,所述主蒸汽入口连接第一蒸汽管道(101)和第一蒸汽进汽阀(1),所述并汽位置连接第二蒸汽管道(102)和并汽阀(11),所述汽缸(2)的内部设有对应于所述并汽位置的上游级组(5)、并汽前导叶(6)、汇汽腔(7)和并汽后首列动叶片(8),所述汽缸(2)在并汽位置设有与所述汇汽腔(7)相连通的并汽流道(15),所述并汽流道(15)的内部设有并汽叶片(14)。该进汽结构可提高并汽阀后压力,减小对第一股蒸汽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汽轮机的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轮机,尤其涉及大容量高参数汽轮机(超)高压缸并汽,也涉及中压缸、单缸汽轮机,或有其它汽源的高参数蒸汽并入汽轮机的进汽结构。


技术介绍

1、大容量、高参数汽轮机多采用全周进汽、节流调节设计,汽轮机设计应满足四大工况定义,即设计背压下发出额定功率的热耗验收工况(tha),汽轮机在夏季背压、一定补水率条件下能发出铭牌功率工况(trl),汽轮机进汽流量、参数同trl,设计背压工况能发出最大连续出力工况(tmcr),汽轮机最大进汽量应满足trl进汽量的103%~105%(vwo)。

2、如果汽轮机高压通流面积按照vwo工况定义设计,在tha工况,主蒸汽压力低于设计压力13%左右,造成汽轮机运行热耗高。为了提高运行时主蒸汽压力,一般高压缸各级面积按照tmcr工况或tha工况设计,近几年选择tha工况作为设计点的级组较多。设计工况时主汽阀门前的压力即为设计压力,在高压缸某个压力级(如第五级)后,设置补汽点,通过补汽阀引入额外的主蒸汽。运行时需要进入汽轮机的流量大于设计值时,开启补汽阀,使主蒸汽通过补汽阀,进入补汽位置,增大汽轮机进汽量,达到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汽轮机并联第二汽源的进汽结构,包括汽缸(2)和转子(3),所述汽缸(2)设有主蒸汽入口和并汽位置,所述主蒸汽入口连接第一蒸汽管道(101)和第一蒸汽进汽阀(1),所述并汽位置连接第二蒸汽管道(102)和并汽阀(11),所述汽缸(2)的内部设有对应于所述并汽位置的上游级组(5)、并汽前导叶(6)、汇汽腔(7)和并汽后首列动叶片(8),其特征在于,所述汽缸(2)在并汽位置设有与所述汇汽腔(7)相连通的并汽流道(15),所述并汽流道(15)的内部设有并汽叶片(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并联第二汽源的进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并汽流道(7)相对于汽轮机轴线方向具有倾...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轮机并联第二汽源的进汽结构,包括汽缸(2)和转子(3),所述汽缸(2)设有主蒸汽入口和并汽位置,所述主蒸汽入口连接第一蒸汽管道(101)和第一蒸汽进汽阀(1),所述并汽位置连接第二蒸汽管道(102)和并汽阀(11),所述汽缸(2)的内部设有对应于所述并汽位置的上游级组(5)、并汽前导叶(6)、汇汽腔(7)和并汽后首列动叶片(8),其特征在于,所述汽缸(2)在并汽位置设有与所述汇汽腔(7)相连通的并汽流道(15),所述并汽流道(15)的内部设有并汽叶片(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并联第二汽源的进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并汽流道(7)相对于汽轮机轴线方向具有倾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轮机并联第二汽源的进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并汽流道(7)与汽轮机轴线方向的倾角小于等于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并联第二汽源的进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并汽流道(15)在横截面上呈环形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轮机并联第二汽源的进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并汽流道(15)内设有并汽导叶隔板(1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殿成王洪鹏李文超武君张迪魏军赵宇炜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