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42692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陶瓷电容器的技术领域。所述外电极由内到外依次为:第一金属层、第一过渡层、第二金属层、第二过渡层、第三金属层、第三过渡层和第四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为涂覆层,所述第二金属层、第三金属层、第四金属层均为电镀层。过渡层能避免电镀过程中镀液渗入到各金属层中,增强其耐腐蚀性能。过渡层的存在还可以使外电极层间界上存在同种金属接触,以增大结合力,解决了因第一金属层为涂覆层导致致密性不佳降低结合力的问题。使得包括该外电极的陶瓷电容器具有良好的层间结合力和致密性,不容易产生裂纹、开裂等情况,耐腐蚀性优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陶瓷电容器的,具体涉及一种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mlcc)作为一种常用的电子元件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的各种电路,如振荡、耦合以及滤波等电路。随着近年来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mlcc应用场景及使用数量显著增加,因此对其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主要是通过贴装使用,通过焊接,将mlcc的外电极与pcb板相接,面对使用过程中的弯折及复杂的使用环境,要求mlcc的外电极在一定拉伸条件下不出现层间分离,在一定极端工况下不出现失效,因此需要其具有较好致密性和较高的层间结合力。

2、常规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的外电极多采用三层结构,外电极涂覆层-电镀层-镀锡层,三层结构中与瓷体直接连接的是cu外电极层,结合力较差,为保证结合力需在cu浆中加入一定量的玻璃成分,则会导致内外电极的导电性能变差。若在该基础上加入基底ni层,与内电极ni层成分相似,可大大增强其导电性能。因此,现有技术中所生产的mlcc产品多采用四层外电极结构,通过端烧-电镀-电镀-电镀的方式形成ni-cu-ni-sn四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包括陶瓷电介质层、内电极层和多层外电极;若干陶瓷电介质层和若干内电极层依次交替堆砌形成叠合结构,所述多层外电极设置在所述叠合结构外部的两端上,所述多层外电极与内电极层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外电极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金属层、第一过渡层、第二金属层、第二过渡层、第三金属层、第三过渡层和第四金属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成分包括Ni和Al,所述Al与Ni的质量比为(0.02~0.05):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层的成分包括Cu。

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包括陶瓷电介质层、内电极层和多层外电极;若干陶瓷电介质层和若干内电极层依次交替堆砌形成叠合结构,所述多层外电极设置在所述叠合结构外部的两端上,所述多层外电极与内电极层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外电极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金属层、第一过渡层、第二金属层、第二过渡层、第三金属层、第三过渡层和第四金属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成分包括ni和al,所述al与ni的质量比为(0.02~0.05):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层的成分包括cu。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金属层的成分包括ni。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艳红孙健张磊方可可
申请(专利权)人:南充三环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