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逆变电路自举电容充电控制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逆变电路自举电容充电控制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1752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35
本申请提供一种逆变电路自举电容充电控制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电源模块,信号生成模块、驱动模块、自举充电模块;所述自举充电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自举充电模块包括三个并联连接的驱动电路;三个所述驱动电路包括U相驱动电路、V相驱动电路和W相驱动电路;所述信号生成模块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用于每隔一段时间依次发出U相、V相、W相驱动信号至所述驱动模块,以使所述驱动模块依次驱动所述U相驱动电路、所述V相驱动电路和所述W相驱动电路导通或关断;所述驱动模块分别与电源模块、所述自举充电模块连接,所述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所述U相驱动电路、所述V相驱动电路和所述W相驱动电路导通或关断。本申请提供稳定的输出电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电容充电,特别是涉及一种逆变电路自举电容充电控制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逆变电路是一种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电路,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领域。在逆变电路中,经常使用自举电容为逆变电路的驱动电路提供电源,实现电路的正常运行。然而,现有的自举电容启动控制方法存在充电效率低、时间长等问题,同时启动控制方法对电源的瞬时带载能力要求极高。因此,设计一种逆变电路中自举电容启动控制充电的电路及方法对提高系统的性能及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2、传统的逆变电路中自举电容启动控制充电的方法通常采用同时开启u、v、w三相下桥的igbt,为上桥的自举电容充电,此方法对电源的瞬时带载能力要求极高,提高了电源的设计难度,增加成本;另一种方式是分别独立开u、v、w三相下桥的igbt,为上桥的自举电容充电,这样会使充电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逆变电路自举电容充电控制装置及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不能在提高电源瞬时带载能力的要求情况下高效完成自举电容充电的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逆变电路自举电容充电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电源模块,信号生成模块、驱动模块、自举充电模块;所述自举充电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自举充电模块包括三个并联连接的驱动电路;三个所述驱动电路包括u相驱动电路、v相驱动电路和w相驱动电路;所述信号生成模块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用于每隔一段时间依次发出u相、v相、w相驱动信号至所述驱动模块,以使所述驱动模块依次驱动所述u相驱动电路、所述v相驱动电路和所述w相驱动电路导通或关断;所述驱动模块分别与电源模块、所述自举充电模块连接,所述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所述u相驱动电路、所述v相驱动电路和所述w相驱动电路导通或关断。

3、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自举充电模块还连接负载,所述负载包括永磁同步电机;所述永磁同步电机包括三相绕组。

4、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三相绕组分别为u相绕组、v相绕组和w相绕组,所述u相绕组与所述u相驱动电路连接,所述v相绕组与所述v相驱动电路连接,所述w相绕组与所述w相驱动电路连接。

5、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驱动电路包括自举电路与桥臂电路;所述自举电路与所述电源模块、所述驱动模块连接;所述桥臂电路与所述电源模块、所述驱动模块、三相绕组连接。

6、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自举电路包括第一储能电容、第二储能电容、限流电阻、自举二极管和自举电容;所述自举二极管阳极与所述限流电阻一端连接,所述自举二极管阴极与所述自举电容连接,所述自举电容的另一端与三相绕组中一个绕组连接,所述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储能电容、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储能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储能电容并联于所述第一储能电容两端。

7、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桥臂电路包括上桥臂电路和下桥臂电路,所述上桥臂电路和所述下桥臂电路各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连接节点端,所述上桥臂的所述第一端与高压电池正极vdc+连接,所述上桥臂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所述上桥臂的所述连接节点端与所述下桥臂的所述连接节点端连接,所述下桥臂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所述连接节点端与所述三相绕组中一个绕组连接,所述下桥臂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电流采样电阻连接,所述电流采样电阻另一端与所述高压电池负极连接。

8、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上桥臂电路包括第一功率开关管、第一电容、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门极与所述第一电阻串联后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为所述上桥臂的所述第一端且与高压电池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为所述上桥臂的所述连接节点端;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阻并联后分别与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门极、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

9、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下桥臂电路包括第二功率开关管、第二电容、第三电阻与第四电阻;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门极与所述第三电阻串联后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为所述下桥臂的所述连接节点端,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为所述下桥臂的所述第一端且与所述电流采样电阻连接,所述电流采样电阻另一端与所述高压电池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和所述第四电阻并联后分别与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门极、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

10、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逆变电路自举电容充电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逆变电路自举电容充电控制装置,包括:每隔一段时间依次发出u相、v相、w相驱动信号以依次驱动u相驱动电路、v相驱动电路和w相驱动电路导通。

11、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基于u相驱动信号以驱动u相驱动电路导通,所述u相驱动电路开始对所述u相驱动电路中的自举电容充电;在选定间隔时间段后基于v相驱动信号以驱动v相驱动电路导通,所述v相驱动电路开始对所述v相驱动电路中的自举电容充电;此时u相驱动电路和v相驱动电路中的自举电容在同时充电;在又一选定间隔时间段后基于w相驱动信号以驱动w相驱动电路导通,所述w相驱动电路开始对所述w相驱动电路中的自举电容充电;此时u相驱动电路、v相驱动电路与w相驱动电路中的自举电容在同时充电。

12、本申请所述的一种逆变电路自举电容充电控制装置及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简单、高效,降低了对电源瞬时带载能力的要求,在确保自举电容能够迅速充满电的同时,提供稳定的输出电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逆变电路自举电容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信号生成模块、驱动模块、自举充电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电路自举电容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自举充电模块还连接负载,所述负载包括永磁同步电机;所述永磁同步电机包括三相绕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电路自举电容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三相绕组分别为U相绕组、V相绕组和W相绕组,所述U相绕组与所述U相驱动电路连接,所述V相绕组与所述V相驱动电路连接,所述W相绕组与所述W相驱动电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电路自举电容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驱动电路包括自举电路与桥臂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变电路自举电容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举电路包括第一储能电容、第二储能电容、限流电阻、自举二极管和自举电容;所述自举二极管阳极与所述限流电阻一端连接,所述自举二极管阴极与所述自举电容连接,所述自举电容的另一端与三相绕组中一个绕组连接,所述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储能电容、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储能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储能电容并联于所述第一储能电容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变电路自举电容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桥臂电路包括上桥臂电路和下桥臂电路,所述上桥臂电路和所述下桥臂电路各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连接节点端,所述上桥臂的所述第一端与高压电池正极连接,所述上桥臂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所述上桥臂的所述连接节点端与所述下桥臂的所述连接节点端连接,所述下桥臂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所述连接节点端与所述三相绕组中一个绕组连接,所述下桥臂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电流采样电阻连接,所述电流采样电阻另一端与所述高压电池负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逆变电路自举电容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上桥臂电路包括第一功率开关管、第一电容、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门极与所述第一电阻串联后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为所述上桥臂的所述第一端且与电池高压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为所述上桥臂的所述连接节点端;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阻并联后分别与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门极、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逆变电路自举电容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下桥臂电路包括第二功率开关管、第二电容、第三电阻与第四电阻;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门极与所述第三电阻串联后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为所述下桥臂的所述连接节点端,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为所述下桥臂的所述第一端且与所述电流采样电阻连接,所述电流采样电阻另一端与所述高压电池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和所述第四电阻并联后分别与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门极、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

9.一种逆变电路自举电容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逆变电路自举电容充电控制装置,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逆变电路自举电容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变电路自举电容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信号生成模块、驱动模块、自举充电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电路自举电容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自举充电模块还连接负载,所述负载包括永磁同步电机;所述永磁同步电机包括三相绕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电路自举电容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三相绕组分别为u相绕组、v相绕组和w相绕组,所述u相绕组与所述u相驱动电路连接,所述v相绕组与所述v相驱动电路连接,所述w相绕组与所述w相驱动电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电路自举电容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驱动电路包括自举电路与桥臂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变电路自举电容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举电路包括第一储能电容、第二储能电容、限流电阻、自举二极管和自举电容;所述自举二极管阳极与所述限流电阻一端连接,所述自举二极管阴极与所述自举电容连接,所述自举电容的另一端与三相绕组中一个绕组连接,所述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储能电容、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储能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储能电容并联于所述第一储能电容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变电路自举电容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桥臂电路包括上桥臂电路和下桥臂电路,所述上桥臂电路和所述下桥臂电路各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连接节点端,所述上桥臂的所述第一端与高压电池正极连接,所述上桥臂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所述上桥臂的所述连接节点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大龙刘智翎刘明霖唐飞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儒竞电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