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热交换铜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1322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3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热交换铜管,包括管体、弧形导热条和锥形条,所述管体径向截面为腰圆形,所述管体径向结构具有宽端面和弧形面,所述弧形面将宽端面连接形成腔体,所述弧形面为迎风面,所述宽端面外表面设有多个等间距的锥形条,所述多个弧形导热条等间距对称设置在腔体内部,所述弧形导热条将顶部底部宽端面连接;通过采用腰圆形设计的换热铜管管体,使得换热铜管间隙和散热翅片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设置更多数量的换热铜管,从而达到增加整体换热效率;通过在管体外部设置嵌入散热翅片锥形条,在管体内部设置将腔体中心热量传递至宽端面的弧形导热条,使得铜管在进行热交换时换热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热交换铜管


技术介绍

1、在空调换热器中,翅片式换热器是最常见的,翅片式换热器是通过换热铜管将热量传导致空气中进行换热,通常会在换热铜管上堆叠多个散热翅片,用以增加换热铜管与空气的导热面积;目前,换热铜管大多是由内外壁光滑的圆形薄壁铜管构成,而内壁光滑的铜管与冷媒接触面积较小,致使光滑内壁铜管的传热效率低,光滑的外壁也无法与散热翅片更好的接触,同时圆形截面的换热铜管在堆叠固定尺寸散热翅片时,需要控制换热铜管与换热铜管之间的间隙,若间隙过小会降低空气从散热翅片中的通过流量,从而导致换热效率降低,若间隙过大散热翅片就无法充分利用,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高效换热铜管。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热交换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热交换铜管,具有换热铜管传热效率高、小间隙设置换热铜管不会降低空气从散热翅片通过流量等优点。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热交换铜管,包括管体、弧形导热条和锥形条,所述管体径向截面为腰圆形,所述管体径向结构具有宽端面和弧形面,所述弧形面将宽端面连接形成腔体,所述弧形面为迎风面,所述宽端面外表面设有多个等间距的锥形条,所述多个弧形导热条等间距对称设置在腔体内部,所述弧形导热条将顶部底部宽端面连接;

3、优选的,所述宽端面长度为l,所述宽端面与对向宽端面间距为h,其中3h=l;

4、优选的,所述锥形条嵌入散热翅片内用于增加散热翅片与铜管接触面积,从而增加导热效率;

5、优选的,所述弧形导热条两端与宽端面连接,所述弧形导热条将管体内部腔体中心热量传递至宽端面,从而在进行热交换时可以让管体换热效率更高;

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采用腰圆形设计的换热铜管管体,使得换热铜管间隙和散热翅片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设置更多数量的换热铜管,从而达到增加整体换热效率;2、通过在管体外部设置嵌入散热翅片锥形条,在管体内部设置将腔体中心热量传递至宽端面的弧形导热条,使得铜管在进行热交换时换热效率更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热交换铜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弧形导热条和锥形条,所述管体径向截面为腰圆形,所述管体径向结构具有宽端面和弧形面,所述弧形面将宽端面连接形成腔体,所述弧形面为迎风面,所述宽端面外表面设有多个等间距的锥形条,多个弧形导热条等间距对称设置在腔体内部,所述弧形导热条将顶部底部宽端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热交换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宽端面长度为L,所述宽端面与对向宽端面间距为H,其中3H=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热交换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条嵌入散热翅片内用于增加散热翅片与铜管接触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热交换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导热条两端与宽端面连接,所述弧形导热条将管体内部腔体中心热量传递至宽端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热交换铜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弧形导热条和锥形条,所述管体径向截面为腰圆形,所述管体径向结构具有宽端面和弧形面,所述弧形面将宽端面连接形成腔体,所述弧形面为迎风面,所述宽端面外表面设有多个等间距的锥形条,多个弧形导热条等间距对称设置在腔体内部,所述弧形导热条将顶部底部宽端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热交换铜管,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后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金迪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