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岩溶地区地下结构的导流加固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岩溶地区地下结构的导流加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40950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岩溶地区地下结构的导流加固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根据溶洞空腔位置、地下结构底板抗浮不利位置确定应急导流孔位置;垂直钻取应急导流孔,在应急导流孔内套设应急导流管,所述应急导流管上设有若干个透水孔;从下至上分别向位于溶洞空腔下方、溶洞空腔内以及溶洞空腔顶端与地下结构底板之间的应急导流管注浆;通过第一封闭板封闭位于地下结构底板内的应急导流管;往地下结构底板内的应急导流管内进行注浆;通过第二封闭板封闭应急导流管的孔口处,往孔口处的应急导流管内进行注浆。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克服传统岩溶空腔处理工艺带来的潜在风险,有力控制地下结构施工期的突涌水风险和后期运营的不均匀沉降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技术突涌水防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岩溶地区地下结构的导流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1、岩溶地貌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尤其是贵州、云南及岭南的广东、广西等省份最为突出。富水岩溶地区由于溶土洞众多、溶洞分布与构造无规律性、地下水丰沛等特点,该地区深基坑施工时易发生突涌水等地质灾害,不仅影响深基坑顺利施工,还可能对基坑安全及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因此,一旦发生突涌水,必须快速高效地实现低风险控制。但直接充填法和先导流后充填法,都无法实现对岩溶突涌水的快速、高效、精确控制,并且由于岩溶空洞的局部封闭,造成突涌水积聚的潜在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岩溶地区地下结构的导流加固方法,克服传统岩溶空腔处理工艺带来的潜在风险,有力控制地下结构施工期的突涌水风险和后期运营的不均匀沉降风险。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岩溶地区地下结构的导流加固方法,1.一种岩溶地区地下结构的导流加固方法,所述地下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地下结构底板、垫层和稳定岩层,所述防水层位于垫层内,所述溶洞空腔位于稳定岩层内,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3、s1、根据溶洞空腔位置、地下结构底板抗浮不利位置确定应急导流孔位置;

4、s2、垂直钻取应急导流孔,所述应急导流孔的底端位于溶洞空腔下方的稳定岩层内;在应急导流孔内套设应急导流管,所述应急导流管上设有若干个透水孔;通过设置透水孔,溶洞空腔内的突涌水可以通过应急导流管排出,从而保留溶洞空腔的突涌水过流能力

5、s3、当监测地下结构底板隆起情况,以及溶洞空腔内突涌水量符合加固标准时,从下至上分别向位于溶洞空腔下方、溶洞空腔内以及溶洞空腔顶端与地下结构底板之间的应急导流管注浆;

6、s4、通过第一封闭板封闭位于地下结构底板内的应急导流管,形成应急导流管内的第一道防渗体系;

7、s5、往地下结构底板内的应急导流管内进行注浆,形成应急导流管内的第二道防渗体系;

8、s6、通过第二封闭板封闭应急导流管的孔口处,往孔口处的应急导流管内进行注浆,形成应急导流管内的第三道防渗体系。

9、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导流加固方法,能够保留溶洞空腔的突涌水过流能力,借助应急导流管在溶洞空腔区域的透水孔,前期作为地下结构应急导流、应急导流管突涌水的主要排泄通道。后期通过注浆将应急导流管快速转变为地下结构的抗拔桩,并同步实施了三道防渗体系,抵抗溶洞空腔内突涌水的破坏的同时,杜绝了突涌水渗漏隐患,有效的克服了传统岩溶空腔处理工艺带来的潜在风险。

10、可选的,所述步骤s1中地下结构底板的抗浮不利位置,根据溶洞空腔中突涌水浮力和溶洞空腔顶部的土厚度计算得出。

11、可选的,所述步骤s2中,垂直钻取应急导流孔具体包括:采用水钻取孔,钻透地下结构底板、防水层及垫层,再采用工程钻机钻透至溶洞空腔下方的稳定岩层内。水钻取孔能够避免地下结构底板、防水层或垫层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对钻机造成损害。

12、可选的,所述步骤s2中位于溶洞空腔内的透水孔上设有单向阀,以避免应急导流管7内的突涌水进入溶洞空腔2内。

13、可选的,所述步骤s3中,向位于溶洞空腔下方的应急导流管注浆的具体方法如下:将浆液自下至上分段注入溶洞空腔下方的应急导流管内,通过分段封孔分段注入浆液,注浆精度高,且注浆效果可控。

14、可选的,所述步骤s3中,向位于溶洞空腔顶端与地下结构底板之间的应急导流管的具体方法如下:将浆液分段注入溶洞空腔顶端与地下结构底板之间的应急导流管内,通过分段注入浆液,注浆精度高,且注浆效果可控。

15、可选的,所述步骤s6之后还包括:通过微膨胀灌浆料对应急导流孔的孔口进行填充处理,使应急导流孔的孔口与地下结构底板表面齐平。

16、可选的,所述应急导流孔的外壁进行防腐层处理,以防止应急导流管受到腐蚀。

17、可选的,所述应急导流管整根植入或分段焊接植入应急导流管内,所述分段焊接的应急导流管的焊缝处进行防腐处理,以减少焊缝处的生锈,延长应急导流管的使用寿命。

18、可选的,所述步骤s3至s6中注入的浆液均为非水反应双组份聚氨酯。

19、有益效果:

20、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导流加固方法,能够保留溶洞空腔的突涌水过流能力,借助应急导流管在溶洞空腔区域的透水孔,前期作为地下结构应急导流、应急导流管突涌水的主要排泄通道。后期通过注浆将应急导流管快速转变为地下结构的抗拔桩,并同步实施了三道防渗体系,抵抗溶洞空腔内突涌水的破坏的同时,杜绝了突涌水渗漏隐患,有效的克服了传统岩溶空腔处理工艺带来的潜在风险,有利于控制地下结构施工期的突涌水风险和后期运营的不均匀沉降风险,结构设计精巧,构件功能利用充分,真正实现了对岩溶突涌水的全过程风险的精准控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溶地区地下结构的导流加固方法,所述地下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地下结构底板、垫层和稳定岩层,所述防水层位于垫层内,所述溶洞空腔位于稳定岩层内,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地下结构底板的抗浮不利位置,根据溶洞空腔中突涌水浮力和溶洞空腔顶部的土厚度计算得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垂直钻取应急导流孔具体包括:采用水钻取孔,钻透地下结构底板、防水层及垫层,再采用工程钻机钻透至溶洞空腔下方的稳定岩层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位于溶洞空腔内的透水孔上设有单向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将浆液自下而上分段注入溶洞空腔下方的应急导流管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将浆液分段注入溶洞空腔顶端与地下结构底板之间的应急导流管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之后还包括:通过微膨胀灌浆料对应急导流孔的孔口进行填充处理,使应急导流孔的孔口与地下结构底板表面齐平。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导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导流孔的外壁进行防腐层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导流管整根植入或分段焊接植入应急导流管内,所述分段焊接的应急导流管的焊缝处进行防腐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至S6中注入的浆液均为非水反应双组份聚氨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溶地区地下结构的导流加固方法,所述地下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地下结构底板、垫层和稳定岩层,所述防水层位于垫层内,所述溶洞空腔位于稳定岩层内,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地下结构底板的抗浮不利位置,根据溶洞空腔中突涌水浮力和溶洞空腔顶部的土厚度计算得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垂直钻取应急导流孔具体包括:采用水钻取孔,钻透地下结构底板、防水层及垫层,再采用工程钻机钻透至溶洞空腔下方的稳定岩层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位于溶洞空腔内的透水孔上设有单向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将浆液自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复明唐孟雄梁湖清潘艳辉冯磊
申请(专利权)人:坝道工程医院平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