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组合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0797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连接器组合件,具有第一连接器和与第一连接器可配合的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具有第一接触部的第一接触件和构造为保持所述第一接触件的第一外壳。第二连接器包括具有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的第二接触部的第二接触件和构造为保持所述第二接触件的第二外壳。连接器组合件还包括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可操作用以在所述第二连接器沿着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移动时,沿所述第一方向定位第二接触部,使得所述第二接触部对应所述第一接触部。连接器组合件还包括移动引导件,移动引导件可操作用以在所述第二接触部已经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被定位的状态下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引导所述第二连接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相对移动,直到所述第二接触部开始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两个连接器的连接器组合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降 低的高度的连接器组合件。
技术介绍
例如,在JP-A 2008-258112和JP-A 2008-140555中公开了用于将多根电缆连接 至电路板的连接器组合件。每个连接器组合件具有两个连接器,包括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第 一连接器和连接电缆的第二连接器。在JP-A 2008-258112中公开的连接器组合件中,第二连接器沿着垂直方向(垂直 于电路板的方向)插入第一连接器,并与第一连接器配合。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这种类型的 连接器组合件称为垂直连接连接器组合件。在垂直连接连接器组合件的情形中,当第二连 接器与第一连接器配合时,将施加很大的应力至电路板。因此,可能会出现诸如电路板弯曲 之类的问题。同时,在JP-A 2008-140555公开的连接器组合件中,第二连接器沿着水平方向 (平行于电路板的方向)插入第一连接器,并与第一连接器配合。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这种 类型的连接器组合件称为水平连接连接器组合件。在水平连接连接器组合件中,与垂直连 接连接器组合件相比,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配合时施加至电路板的应力减小。然而,在水平连接连接器组合件中,形成在第一连接器中的插入孔随着连接器组 合件高度的降低而变窄。因此,配合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实用性存在恶化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提供一种显示出极佳的实用性、高度降低的连接器组合件。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合件,具有第一连接器和与第一连接器可 配合的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具有第一接触部的第一接触件和构造为保持所述第一 接触件的第一外壳。第二连接器包括具有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的第二接触部的第二接触 件和构造为保持所述第二接触件的第二外壳。连接器组合件还包括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 可操作用以在所述第二连接器沿着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移动时,沿所述第一方 向定位第二接触部,使得所述第二接触部对应所述第一接触部。连接器组合件还包括移动 引导件,移动引导件可操作用以在所述第二接触部已经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被定位的状态下 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引导所述第二连接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相对 移动,直到所述第二接触部开始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前述连接器组合件中的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前述连接器组合件中的所述第二连接器。通过研究优选实施方式的接下来的描述并参照附图,可以认识到本专利技术的目标, 并更完整地理解它的结构。附图说明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具有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连接器组 合件的透视图,其中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相互分开(未处于配合状态)。图2示出沿图1的线II-II截取的连接器组合件的剖视图,其中第一连接器和第 二连接器相互配合。图3为示出沿图1的III-III线截取的连接器组合件的剖视图,其中第一连接器 和第二连接器相互配合。图4为从第二连接器的底部观看的图1的第二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图5为示出图1中示出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配合操作的一个步骤的剖视 图。图6示出图1中示出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配合操作的另一个步骤的剖视 图,其中第一连接器的伸出部容纳在第二连接器的临时接纳部中,使得第二连接器在Z-方 向(第一方向)上相对于第一连接器被定位。图7示出图1中示出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配合操作的另一个步骤的剖视 图,其中第一连接器的突出容纳在第二连接器的接收装置中,使得第二连接器配合并连接 至第一连接器。图8示出图5中示出的连接器组合件的变体的视图。图9示出图5中示出的连接器组合件的另一变体的视图。图10示出图5中示出的第二连接器的变体的视图。图1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合件的透视图,其中第一连接器 和第二连接器彼此分开。图12示出图11的连接器组合件的透视图,其中第二连接器在Z-方向上相对于第 一连接器被定位,但不与第一连接器配合。图13示出图11的连接器组合件的透视图,其中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相互配I=I O图14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合件的透视图,其中第一连接器 和第二连接器彼此分开。图15示出图14中的连接器组合件沿XV-XV线截取的剖视图。图16示出图15的连接器组合件的剖视图,其中第二连接器在Z-方向上相对于第 一连接器被定位,但不与第一连接器配合。图17示出图15中的连接器组合件的透视图,其中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相互 配合。图18示出图17中示出的连接器组合件的变体的视图。图19示出图17中示出的连接器组合件的另一变体的视图。图20示出图17中示出的连接器组合件的又一变体的视图。图2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合件的透视图,其中第一连接器 和第二连接器彼此分开。图22示出图21中的连接器组合件沿XXII-XXII线截取的剖视图。图23示出图22的连接器组合件的剖视图,其中第二连接器在Z-方向上相对于第6一连接器被定位,但不与第一连接器配合。图24示出图22的连接器组合件的透视图,其中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相互配I=I O虽然本专利技术易适于多种修改和替换形式,但仅以举例的方式示出其中的具体实施 方式,并将在此对其详细描述。然而,应当理解,附图及其详细描述不是要将本专利技术限于所 公开的特定形式,而正相反,本专利技术涵盖所有落入本专利技术的由随附的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 和范围之内的修改、等同物和替换。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合件包括安装在电路板300上 的第一连接器100和连接电缆400的第二连接器200。例如,电缆400为同轴细导线。如 图2、3和5所示,每条电缆400包括信号导线410、覆盖信号导线410的绝缘体420、接地导 线430和绝缘护套440。在本实施方式中,多根电缆400沿X-方向设置,并且共用导电构件 500固定至电缆400的接地导线。因此,多根电缆400作为一个部件处理。参照图1至3,第一连接器100包括多个信号接触件(第一接触件)110、构造为保 持信号接触件110的第一外壳120和覆盖第一外壳120的基部124的部分的壳体130。第 一外壳120由绝缘材料形成。本实施方式的信号接触件110和壳体130通过原位模制或模 制到位(mold-in-place)的方法顺着第一外壳120的外形结合到和/或连接到第一外壳 120 上。参照图1至3,每个信号接触件110具有接触部(第一接触部)112和由焊料固定 至电路板300的固定部114。每个信号接触件110保持在第一外壳120上,使得露出第一接 触部112和固定部114。如图1所示,第一外壳120的基部124大致沿着X-方向延伸,并以信号接触件110 沿X-方向设置的方式保持多个信号接触件110。侧部122沿χ-方向设置在基部124的相 对端上。每个侧部122包括前壁(压力施加部)122-1、侧壁122-2和后壁122-3。由前壁 122-1、侧壁122-2和后壁122-3包围的凹陷用作端部接收装置122-4。如随后描述的那样, 第二连接器200在X-方向的端部容纳在端部接收装置122-4中。端部接收装置122-4设计 为以便尺寸稍微大于第二连接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包括具有第一接触部的第一接触件和构造为保持所述第一接触件的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可配合的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具有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的第二接触部的第二接触件和构造为保持所述第二接触件的第二外壳;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可操作用以在所述第二连接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移动时沿所述第一方向定位第二接触部,使得所述第二接触部对应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移动引导件,可操作用以在所述第二接触部已经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被定位的状态下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引导所述第二连接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相对移动,直到所述第二接触部开始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路崇洋黑岩正和坂田知巳木村晃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