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空腔噪声降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0691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28
本技术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轮胎空腔噪声降噪装置。包括:包括轮毂和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装置包括主动降噪装置和被动降噪装置;所述主动降噪装置设置在所述轮胎的胎面与所述轮辋形成的空腔处;所述被动降噪装置贴合在所述轮胎的胎面的内表面;所述被动降噪装置包括:吸音棉,所述吸音棉贴合在所述轮胎的胎面的内表面;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吸音棉的两侧;吸音板,所述吸音板滑动固定在所述连接件上。本技术通过增设主动降噪装置和被动降噪装置来降低轮胎噪音值,解决轮胎空腔共振噪声严重影响汽车NVH性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涉及一种轮胎空腔噪声降噪装置


技术介绍

1、轮胎空腔共振是轮胎噪声产生的主要来源之一。当轮胎内部空腔的气体受到来自路面的激励力,会产生特定频段的共振,该共振通过车轴和车身等结构传递到驾驶室内,进而在车内形成低频噪声,称之为轮胎空腔共振噪声,其存在严重影响汽车nvh性能。

2、但是现有的吸音棉贴合方式对噪音的治理方式比较单一,且吸音棉吸音效果不理想,无法做到大幅降低行驶过程中的轮胎内部噪音,降噪效果不佳,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对轮胎行驶中空腔内空气振动产生噪音的降噪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轮胎空腔噪声降噪装置,解决现有轮胎空腔共振噪声大,影响用户开车体验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轮胎空腔噪声降噪装置,包括轮毂和轮胎,所述降噪装置包括主动降噪装置和被动降噪装置;

3、所述主动降噪装置设置在所述轮胎的胎面与所述轮辋形成的空腔处;

4、所述被动降噪装置贴合在所述轮胎的胎面的内表面;

5、所述被动降噪装置包括:

6、吸音棉,所述吸音棉贴合在所述轮胎的胎面的内表面;

7、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吸音棉的两侧;

8、吸音板,所述吸音板滑动固定在所述连接件上;

9、所述主动降噪装置由供电电源供电,所述主动降噪装置包括:

10、噪声采集组件,所述噪声采集组件用于采集原始噪音,并将所述原始噪音传递到音频处理器;

11、所述音频处理器用于对所述原始噪音进行信号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信号传递到降噪信号发生器;

12、所述降噪信号发生器用于发出所述处理后的信号抵消轮胎内的环境噪声。

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音棉包括吸音主体和吸音侧板,所述吸音侧板固定在所述吸音主体两侧,所述吸音侧板用于固定所述连接件。

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主体,所述连接主体上固定有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上间隔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将所述滑动轨道分割为若干个静音槽。

1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音板卡合在所述静音槽中,所述静音槽内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吸音板。

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音板围绕轮胎内环面方向的长度低于所述静音槽围绕轮胎内环面方向的长度。

1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音板围绕轮胎内环面方向的长度为所述静音槽围绕轮胎内环面方向的长度的60%-80%。

1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音板上开设有空腔共振吸音结构和双腔共振吸音结构,所述空腔共振吸音结构和所述双腔共振吸音结构间隔设置;所述空腔共振吸音结构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轮毂。

1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腔共振吸音结构和所述双腔共振吸音结构的空腔内放有吸音材料。

2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腔共振吸音结构和所述双腔共振吸音结构的穿孔率为1%-10%。

2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音棉包括第一吸音棉和第二吸音棉,所述第一吸音棉贴合在所述轮胎的胎面的内表面,所述第二吸音棉与所述第一吸音棉贴合,所述第一吸音棉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吸音棉的密度,所述第二吸音棉朝向所述轮毂的一面设有若干微小凸起。

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23、本技术通过主动降噪装置发出反相噪音,与轮胎空腔噪音叠加,抵消噪音能量,降低噪音值。

24、本技术通过空腔共振吸音结构和双腔共振吸音结构产生的自振消耗噪音声能,进而降低噪音值。

25、本技术通过在空腔共振吸音结构和双腔共振吸音结构的空腔中添加吸音材料增加空腔共振吸音结构和/或双腔共振吸音结构孔颈附近的空气阻力,提高降噪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空腔噪声降噪装置,包括轮毂和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装置包括主动降噪装置和被动降噪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空腔噪声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棉包括吸音主体和吸音侧板,所述吸音侧板固定在所述吸音主体两侧,所述吸音侧板用于固定所述连接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空腔噪声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主体,所述连接主体上固定有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上间隔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将所述滑动轨道分割为若干个静音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空腔噪声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板卡合在所述静音槽中,所述静音槽内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吸音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空腔噪声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板围绕轮胎内环面方向的长度低于所述静音槽围绕轮胎内环面方向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空腔噪声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板围绕轮胎内环面方向的长度为所述静音槽围绕轮胎内环面方向的长度的60%-8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空腔噪声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板上开设有空腔共振吸音结构和双腔共振吸音结构,所述空腔共振吸音结构和所述双腔共振吸音结构间隔设置;所述空腔共振吸音结构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轮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胎空腔噪声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共振吸音结构和所述双腔共振吸音结构的空腔内放有吸音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胎空腔噪声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共振吸音结构和所述双腔共振吸音结构的穿孔率为1%-1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空腔噪声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棉包括第一吸音棉和第二吸音棉,所述第一吸音棉贴合在所述轮胎的胎面的内表面,所述第二吸音棉与所述第一吸音棉贴合,所述第一吸音棉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吸音棉的密度,所述第二吸音棉朝向所述轮毂的一面设有若干微小凸起。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空腔噪声降噪装置,包括轮毂和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装置包括主动降噪装置和被动降噪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空腔噪声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棉包括吸音主体和吸音侧板,所述吸音侧板固定在所述吸音主体两侧,所述吸音侧板用于固定所述连接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空腔噪声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主体,所述连接主体上固定有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上间隔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将所述滑动轨道分割为若干个静音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空腔噪声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板卡合在所述静音槽中,所述静音槽内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吸音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空腔噪声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板围绕轮胎内环面方向的长度低于所述静音槽围绕轮胎内环面方向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空腔噪声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板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锋冯启章吴晨静马勇聂秋海刘轶珉王锐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