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带、表体和生耳连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0512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2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表带、表体和生耳连接组件,生耳连接组件包括生耳杆、表体和表带,所述表带通过生耳杆与所述表体相连,且所述表带和所述表体的其中一者设有凹槽,其中另一者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装配于所述凹槽内以通过所述表带和所述表体的干涉配合限制所述表带和所述表体的相对转动。本技术的生耳连接组件的装配间隙小,提升了装配的紧凑性和外观性,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部件连接,具体地,涉及一种表带、一种表体和一种生耳连接组件。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诸如手表、手环等智能穿戴设备也进入了更多人的生活。以智能手表为例,为了满足用户徒手快拆的使用需要,目前的表盘和表带之间多通过生耳连接固定,但是相关技术中的表盘和表带之间存在较大的装配间隙,降低了手表装配的紧凑性和外观性,进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表带,该表带的装配间隙小,提升了与表体之间的装配紧凑性和外观性。

3、本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表体,该表体的装配间隙小,提升了与表带之间的装配紧凑性和外观性。

4、本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生耳连接组件,该生耳连接组件的装配间隙小,提升了装配的紧凑性和外观性,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5、本技术实施例的表带用于通过生耳杆与表体相连,所述表带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表体上的第二连接部插接配合,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干涉装配以限制所述表带和所述表体之间的相对转动。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部过盈配合于所述凹槽内。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包括第一槽和第二槽,所述第一槽用于供部分所述第二连接部插入以限制表带绕所述生耳杆的正向转动,所述第二槽用于供部分所述第二连接部插入以限制表带绕所述生耳杆的反向转动。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槽的槽宽尺寸沿着从槽口至槽底的方向逐渐变大,和/或,所述第二槽的槽宽尺寸沿着从槽口至槽底的方向逐渐变大。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表带设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位于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之间,所述生耳杆装配于所述配合部内,且所述配合部用于与所述表体插接配合。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包括第三槽,所述第三槽连接在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之间,所述第三槽用于供部分所述第二连接部插入。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槽具有位于外侧的第一槽壁,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干涉量为0.35mm至0.75mm;

12、和/或,所述第二槽具有位于外侧的第二槽壁,所述第二槽壁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干涉量为0.15mm至0.55mm;

13、和/或,所述第三槽具有位于外侧的第三槽壁,所述第三槽壁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干涉量为0.15mm至0.55mm。

14、本技术实施例的表体用于通过生耳杆与表带相连,所述表体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表带上的第一连接部插接配合,且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干涉装配以限制所述表带和所述表体之间的相对转动。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过盈配合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内。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出部包括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用于插入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以限制表带绕所述生耳杆的正向转动,所述第二凸出部用于插入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以限制表带绕所述生耳杆的反向转动。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出部的宽度尺寸沿着朝向所述表带的方向逐渐变大,和/或,所述第二凸出部的宽度尺寸沿着朝向所述表带的方向逐渐变大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表体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之间,所述安装槽用于供部分所述表带插入。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出部包括第三凸出部,所述第三凸出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之间,所述第三凸出部用于插入部分所述第二连接部内。

20、本技术实施例的生耳连接组件包括生耳杆、表带和表体,所述表带通过所述生耳杆与所述表体相连,且所述表带为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表带,所述表体为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表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表带,其特征在于,用于通过生耳杆与表体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部过盈配合于所述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第一槽和第二槽,所述第一槽用于供部分所述第二连接部插入以限制表带绕所述生耳杆的正向转动,所述第二槽用于供部分所述第二连接部插入以限制表带绕所述生耳杆的反向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的槽宽尺寸沿着从槽口至槽底的方向逐渐变大,和/或,所述第二槽的槽宽尺寸沿着从槽口至槽底的方向逐渐变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设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位于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之间,所述生耳杆装配于所述配合部内,且所述配合部用于与所述表体插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第三槽,所述第三槽连接在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之间,所述第三槽用于供部分所述第二连接部插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具有位于外侧的第一槽壁,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干涉量为0.35mm至0.75mm;

8.一种表体,其特征在于,用于通过生耳杆与表带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过盈配合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包括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用于插入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以限制表带绕所述生耳杆的正向转动,所述第二凸出部用于插入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以限制表带绕所述生耳杆的反向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出部的宽度尺寸沿着朝向所述表带的方向逐渐变大,和/或,所述第二凸出部的宽度尺寸沿着朝向所述表带的方向逐渐变大。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表体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之间,所述安装槽用于供部分所述表带插入。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包括第三凸出部,所述第三凸出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之间,所述第三凸出部用于插入部分所述第二连接部内。

14.一种生耳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生耳杆、表带和表体,所述表带通过所述生耳杆与所述表体相连,且所述表带为如上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表带,所述表体为如上述权利要求8-13中任一项所述的表体。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带,其特征在于,用于通过生耳杆与表体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部过盈配合于所述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第一槽和第二槽,所述第一槽用于供部分所述第二连接部插入以限制表带绕所述生耳杆的正向转动,所述第二槽用于供部分所述第二连接部插入以限制表带绕所述生耳杆的反向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的槽宽尺寸沿着从槽口至槽底的方向逐渐变大,和/或,所述第二槽的槽宽尺寸沿着从槽口至槽底的方向逐渐变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设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位于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之间,所述生耳杆装配于所述配合部内,且所述配合部用于与所述表体插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第三槽,所述第三槽连接在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之间,所述第三槽用于供部分所述第二连接部插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具有位于外侧的第一槽壁,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干涉量为0.35mm至0.75mm;

8.一种表体,其特征在于,用于通过生耳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长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