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驱动系统及摩托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39925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25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驱动系统及摩托车,电驱动系统包括电机、传动组件、冷却组件及壳体,电机包括电机轴,传动组件包括输入轴、分动轴和中间轴,输入轴与电机轴传动连接,输入轴和分动轴分别与中间轴传动连接;分动轴的轴线与输入轴的轴线设为基本垂直,分动轴通过分动轴承与壳体转动连接,输入轴上设有输入轴承,输入轴通过输入轴承与壳体转动连接;壳体设有分动轴承室和输入轴承室,分动轴承室和输入轴承室之间通过分动轴进油道连通,分动轴的轴线与输入轴的轴线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小于或等于输入轴承的半径和分动轴承半径之和减去分动轴进油道直径。用于冷却输入轴承和分动轴承的油路的路径可以设置得较短,从而有利于简化油路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车辆,特别是涉及一种电驱动系统及摩托车


技术介绍

1、目前电驱动系统作为新能源车辆的动力源,要求电驱动系统具有功率密度大、负载变化大、过载能力强、性能高等特点。电驱动系统中的主要部件是电机定子、电机转子和传动组件齿轴。而电驱动系统在工作过程中,会因绕组电阻损耗、硅钢磁滞损耗、齿轮/轴承摩擦损耗等而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无法及时带走这些热量,电驱动系统的性能将严重受到制约甚至出现定子的绕组烧蚀、转子的永磁体永久退磁、轴承/齿轮烧蚀等危害,更可能危害车辆的行驶安全。

2、随着新能源车辆对电驱动系统的功率密度需求越来越高,电驱动系统也朝着高电机转速,大减速比的趋势发展,这对电驱动系统的散热能力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目前,电驱动系统主要有油冷和水冷两种方式,而油冷在散热能力方面更为出众,故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

3、传动组件包括输入轴、中间轴、分动轴和输出轴,各个轴上的轴承需要分别设计油路对轴承进行冷却,油路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油路结构简单的电驱动系统及摩托车。

2、一种电驱动系统,包括电机,电机包括电机轴,电机轴将电机产生的驱动力传输至电机外部;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输入轴、分动轴和中间轴,输入轴与电机轴传动连接,输入轴和分动轴分别与中间轴传动连接;冷却组件,冷却组件设置有连通的油路,油路用于冷却电驱系统;分动轴的轴线与输入轴的轴线设置为基本垂直分布,电驱动系统还包括壳体,分动轴通过分动轴承与壳体设置为转动连接,输入轴上设置有一个靠近分动轴设置的输入轴承,输入轴通过输入轴承与壳体设置为转动连接;壳体上设置有容纳分动轴承的分动轴承室和容纳输入轴承的输入轴承室,分动轴承室和输入轴承室之间通过分动轴进油道设置为连通,将分动轴的轴线与输入轴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定义为l1,将输入轴承的半径和分动轴承半径之和减去分动轴进油道直径定义为l2,l1设置为小于或等于l2。

3、进一步地,分动轴承包括第一分动轴承和第二分动轴承,将第一分动轴承靠近第二分动轴承的面所延伸的平面限定为第一平面,将第二分动轴承靠近第一分动轴承的面所延伸的平面限定为第二平面,输入轴的轴线设置在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

4、进一步地,输入轴承包括一个远离分动轴设置的第一输入轴承和一个靠近分动轴设置的第二输入轴承;中间轴上设置有中间齿轮,分动轴上设置有分动齿轮,分动齿轮与中间齿轮啮合实现分动轴与中间轴的传动连接;沿着分动轴的延伸方向观察,分动齿轮与第二输入轴承至少部分重叠。

5、进一步地,分动轴承室包括容纳第一分动轴承的第一分动轴承室和容纳第二分动轴承的第二分动轴承室,电驱动系统包括分动通道,分动通道连通第一分动轴承室和第二分动轴承室。

6、进一步地,冷却组件包括散热器及储油池,油路包括连通散热器和输入轴承室的主动油道,以及连通储油池的分动轴回油道,分动轴回油道设于第一分动轴承室和第二分动轴承室内壁,且分动轴回油道自第二分动轴承室向第一分动轴承室延伸。

7、进一步地,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前壳体和后壳体相连接,输入轴承室、第一分动轴承室以及第二分动轴承室均设于后壳体。

8、进一步地,后壳体上设有分动轴承座,第一分动轴承室和第二分动轴承室均设置于分动轴承座,分动轴承座内壁设有支撑凸台,支撑凸台位于第一分动轴承室和第二分动轴承室之间。

9、进一步地,第一分动轴承包括第一轴承外圈和第一轴承内圈,第一轴承外圈套设于第一轴承内圈外侧,第一轴承外圈与第一轴承内圈转动配合,第一轴承外圈和第一轴承内圈的配合面为第一锥形面,第一锥形面缩口的一端朝向第二分动轴承。

10、进一步地,第二分动轴承包括第二轴承外圈和第二轴承内圈,第二轴承外圈套设于第二轴承内圈外侧,第二轴承外圈与第二轴承内圈转动配合,第二轴承外圈和第二轴承内圈的配合面为第二锥形面,第二锥形面缩口的一端朝向第一分动轴承。

11、一种摩托车,包括如上所述的电驱动系统。

12、本申请的有益之处在于:由于分动轴的轴线与输入轴的轴线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小于或等于输入轴承的半径和分动轴承半径之和减去分动轴进油道直径,输入轴承和分动轴承之间距离较近,因此,用于冷却输入轴承和分动轴承的油路的路径可以设置得较短,从而有利于简化油路结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驱动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动轴承包括第一分动轴承和第二分动轴承,将所述第一分动轴承靠近所述第二分动轴承的面所延伸的平面限定为第一平面,将所述第二分动轴承靠近所述第一分动轴承的面所延伸的平面限定为第二平面,所述输入轴的轴线设置在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承包括一个远离所述分动轴设置的第一输入轴承和一个靠近所述分动轴设置的第二输入轴承;所述中间轴上设置有中间齿轮,所述分动轴上设置有分动齿轮,所述分动齿轮与所述中间齿轮啮合实现所述分动轴与所述中间轴的传动连接;沿着所述分动轴的延伸方向观察,所述分动齿轮与所述第二输入轴承至少部分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动轴承室包括容纳所述第一分动轴承的第一分动轴承室和容纳所述第二分动轴承的第二分动轴承室,所述电驱动系统包括分动通道,所述分动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分动轴承室和所述第二分动轴承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包括散热器及储油池,所述油路包括连通所述散热器和所述输入轴承室的主动油道,以及连通所述储油池的分动轴回油道,所述分动轴回油道设于所述第一分动轴承室和所述第二分动轴承室内壁,且所述分动轴回油道自所述第二分动轴承室向所述第一分动轴承室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和所述后壳体相连接,所述输入轴承室、第一分动轴承室以及第二分动轴承室均设于所述后壳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体上设有分动轴承座,所述第一分动轴承室和所述第二分动轴承室均设置于所述分动轴承座,所述分动轴承座内壁设有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凸台位于所述第一分动轴承室和所述第二分动轴承室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动轴承包括第一轴承外圈和第一轴承内圈,所述第一轴承外圈套设于所述第一轴承内圈外侧,所述第一轴承外圈与所述第一轴承内圈转动配合,所述第一轴承外圈和所述第一轴承内圈的配合面为第一锥形面,所述第一锥形面缩口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分动轴承。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动轴承包括第二轴承外圈和第二轴承内圈,所述第二轴承外圈套设于所述第二轴承内圈外侧,所述第二轴承外圈与所述第二轴承内圈转动配合,所述第二轴承外圈和所述第二轴承内圈的配合面为第二锥形面,所述第二锥形面缩口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分动轴承。

10.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驱动系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驱动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动轴承包括第一分动轴承和第二分动轴承,将所述第一分动轴承靠近所述第二分动轴承的面所延伸的平面限定为第一平面,将所述第二分动轴承靠近所述第一分动轴承的面所延伸的平面限定为第二平面,所述输入轴的轴线设置在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承包括一个远离所述分动轴设置的第一输入轴承和一个靠近所述分动轴设置的第二输入轴承;所述中间轴上设置有中间齿轮,所述分动轴上设置有分动齿轮,所述分动齿轮与所述中间齿轮啮合实现所述分动轴与所述中间轴的传动连接;沿着所述分动轴的延伸方向观察,所述分动齿轮与所述第二输入轴承至少部分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动轴承室包括容纳所述第一分动轴承的第一分动轴承室和容纳所述第二分动轴承的第二分动轴承室,所述电驱动系统包括分动通道,所述分动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分动轴承室和所述第二分动轴承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包括散热器及储油池,所述油路包括连通所述散热器和所述输入轴承室的主动油道,以及连通所述储油池的分动轴回油道,所述分动轴回油道设于所述第一分动轴承室和所述第二分动轴承室内壁,且所述分动轴回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忠巩菊红陈长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