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氢燃料电池堆芯缓冲减震组件及其限位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氢燃料电池堆芯缓冲减震组件及其限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39588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氢燃料电池堆芯缓冲减震组件及其限位方法,包括减震垫;第一靠山,所述第一靠山下方与所述减震垫连接,所述第一靠山设置在目标电堆堆芯下方,且与所述电堆堆芯有一定间隙,所述第一靠山用于支撑电堆堆芯,并通过下方的所述减震垫进行缓冲减震,第二靠山,所述第二靠山位于所述第一靠山一侧,且位于所述电堆堆芯下方,所述第二靠山用于配合所述第一靠山对电堆堆芯进行固定限位;所述第一靠山和所述第二靠山均连接在PACK壳体上。通过采用双级结构,先通过第一靠山和减震垫构成堆芯一级软支撑结构进行缓冲振动能量,然后再通过第二靠山构成的二级硬支撑结构进行限位固定支撑,达到吸收振动和固定堆芯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尤其涉及一种氢燃料电池堆芯缓冲减震组件及其限位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国家新能源政策的大力扶持,氢燃料电池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燃料电池电堆作为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重要动力来源,直接影响氢燃料发动机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2、目前,电堆堆芯受其自身重力、由加速度产生的惯性力、电堆内部的压紧力以及极板和电堆间的摩擦力的影响,在电堆堆芯中间振幅和错位较大的位置会产生“塌腰”现象,当堆芯内部组件发生“塌腰”现象,出现错位时,会造成损坏密封,甚至会导致出现严重的电池短路、漏水、漏气等故障,影响氢燃料发动机系统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如何能够电堆堆芯“塌腰”问题,保证电堆的可靠性问题是氢能行业丞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需要寻求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包括减震垫;

2、第一靠山,所述第一靠山下方与所述减震垫连接,所述第一靠山设置在目标电堆堆芯下方,且与所述电堆堆芯有一定间隙,所述第一靠山用于支撑电堆堆芯,并通过下方的所述减震垫进行缓冲减震;

3、第二靠山,所述第二靠山位于所述第一靠山一侧,且位于所述电堆堆芯下方,所述第二靠山用于配合所述第一靠山对电堆堆芯进行固定限位;

4、所述第一靠山和所述第二靠山均连接在pack壳体上。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pack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下方与第一靠山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下方与第二靠山固定连接。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连接板内部开设有开设凹槽,所述第一靠山连接在所述凹槽内部,所述减震垫设置在凹槽内。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连接有螺栓,所述第一靠山内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靠山通过螺纹孔与螺栓可拆卸连接。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凹槽的深度不小于减震垫的厚度。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靠山顶端高度低于所述第一靠山顶端。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靠山与减震垫之间间距为a,所述第二靠山与减震垫之间间距为a+b,所述减震垫位于凹槽中部,所述减震垫与凹槽内壁之间间距为c。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减震垫与第一靠山可拆卸连接,所述减震垫上开设有用于穿过螺栓的孔洞。

12、一种氢燃料电池堆芯缓冲减震限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3、s1,在电堆堆芯受到抖动时,电堆堆芯底部挤压第一靠山;

14、s2,第一靠山挤压其下方的减震垫,减震垫受到挤压后,在凹槽内发生弹性变形,对电堆堆芯进行缓冲;

15、s3,在减震垫被压缩a时,电堆堆芯与第二靠山接触,第二靠山对电堆堆芯进行固定限位。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电堆堆芯先挤压第一靠山。

17、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8、1、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双级结构,先通过第一靠山和减震垫构成堆芯一级软支撑结构进行缓冲振动能量,然后再通过第二靠山构成的二级硬支撑结构进行限位固定支撑,达到吸收振动和固定堆芯目的。

19、2、通过减震垫分布在凹槽中,减震垫与凹槽内壁之间存在小间距,保证减震垫受力时,在各个方向等量压缩,避免靠山的倾斜,保证在受压时,各个方向的压缩量一致。

20、3、通过凹槽使得减震垫软支撑结构均匀压缩,控制其每个方向的膨胀量相同,达到软支撑结构均匀压缩,提升支撑稳定性,同时促进第一靠山稳定升降缓冲,提升对电堆堆芯的缓冲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氢燃料电池堆芯缓冲减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减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ACK壳体(5)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7),所述第一连接板(6)下方与第一靠山(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7)下方与第二靠山(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减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6)内部开设有开设凹槽(61),所述第一靠山(2)连接在所述凹槽(61)内部,所述减震垫(1)设置在凹槽(6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减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6)上连接有螺栓(8),所述第一靠山(2)内部开设有螺纹孔(9),所述第一靠山(2)通过螺纹孔(9)与螺栓(8)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减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61)的深度不小于减震垫(1)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减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靠山(3)顶端高度低于所述第一靠山(2)顶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减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靠山(2)与减震垫(1)之间间距为a,所述第二靠山(3)与减震垫(1)之间间距为a+b,所述减震垫(1)位于凹槽(61)中部,所述减震垫(1)与凹槽(61)内壁之间间距为c。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冲减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垫(1)与第一靠山(2)可拆卸连接,所述减震垫(1)上开设有用于穿过螺栓(8)的孔洞。

9.一种氢燃料电池堆芯缓冲减震限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步骤适用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检测装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限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电堆堆芯(4)先挤压第一靠山(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燃料电池堆芯缓冲减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减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ack壳体(5)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7),所述第一连接板(6)下方与第一靠山(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7)下方与第二靠山(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减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6)内部开设有开设凹槽(61),所述第一靠山(2)连接在所述凹槽(61)内部,所述减震垫(1)设置在凹槽(6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减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6)上连接有螺栓(8),所述第一靠山(2)内部开设有螺纹孔(9),所述第一靠山(2)通过螺纹孔(9)与螺栓(8)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减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61)的深度不小于减震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杰白光金马宏董志亮周宝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