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安全,更具体地说,尤其是涉及到一种汽车安全技术碰撞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1、汽车安全技术是保证驾驶员和行人的安全的一种技术,主要分为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其中传统的安全理念的被动安全技术如安全带、安全气囊、保险杠等多是些被动的方法,其中保险杠需要经过碰撞试验装置对其进行碰撞试验才能得知保险杠的安全系数是否复合标准;
2、但是由于汽车安全技术碰撞试验装置在对保险杠进行碰撞试验时存在以下不足:碰撞试验需要对保险杠进行多个角度的碰撞,而碰撞试验中与保险杠进行碰撞的接触机构在碰撞试验中容易已发生损坏,损坏后的接触机构需要更换,无法进行下一次的碰撞试验,造成碰撞试验的成本增加,并且保险杠在进行碰撞试验的移动过程中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保险杠在移动时的速度非常快,无法通过观察将外部因素的影响准确的记录下来,导致碰撞试验的数据不够精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实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一种汽车安全技术碰撞试验装置,其结构包括试验底板、驱动板、承载夹板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安全技术碰撞试验装置,其结构包括试验底板(1)、驱动板(2)、承载夹板(3)、碰撞机构(4)、视觉机构(5),所述试验底板(1)中端内部滑动安装有驱动板(2),并且驱动板(2)前端设有承载夹板(3),所述承载夹板(3)滑动安装在试验底板(1)上端面,所述碰撞机构(4)固定安装在试验底板(1)前端,所述碰撞机构(4)位于承载夹板(3)正前方,所述视觉机构(5)下端固定安装在试验底板(1)中部上端面,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安全技术碰撞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机构(41)包括机壳(41a)、正面碰撞板(41b)、压力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安全技术碰撞试验装置,其结构包括试验底板(1)、驱动板(2)、承载夹板(3)、碰撞机构(4)、视觉机构(5),所述试验底板(1)中端内部滑动安装有驱动板(2),并且驱动板(2)前端设有承载夹板(3),所述承载夹板(3)滑动安装在试验底板(1)上端面,所述碰撞机构(4)固定安装在试验底板(1)前端,所述碰撞机构(4)位于承载夹板(3)正前方,所述视觉机构(5)下端固定安装在试验底板(1)中部上端面,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安全技术碰撞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机构(41)包括机壳(41a)、正面碰撞板(41b)、压力器(41c)、定位板(41d)、缓冲弹簧(41e)、数据传输器(41f)、侧面碰撞器(41g),所述机壳(41a)前端安装有正面碰撞板(41b),并且正面碰撞板(41b)后侧中部设有压力器(41c),所述压力器(41c)与数据传输器(41f)电连接,所述定位板(41d)固定安装在机壳(41a)内部前端,并且定位板(41d)前端通过缓冲弹簧(41e)与正面碰撞板(41b)后侧相连接,所述数据传输器(41f)固定安装在机壳(41a)内部后端,所述机壳(41a)下端中部滑动安装在调节滑轨(42)上端,所述侧面碰撞器(41g)安装在机壳(41a)侧面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安全技术碰撞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碰撞器(41g)包括气缸(g1)、收缩管(g2)、收缩杆(g3)、侧面碰撞板(g4),所述气缸(g1)固定安装在机壳(41a)内部,并且气缸(g1)与数据传输器(41f)电连接,所述收缩管(g2)采用间隙配合安装在气缸(g1)内部,并且收缩杆(g3)采用间隙配合安装在收缩管(g2)内部,所述收缩杆(g3)前端固定安装在侧面碰撞板(g4)背部,并且侧面碰撞板(g4)内侧端与机壳(41a)前端外侧内部相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俊,李家盛,张富,刘庆雷,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