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田压裂二氧化碳存储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9488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24
本技术涉及二氧化碳存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油田压裂二氧化碳存储单元,包括罐体与罐体固定连接并相互连通的排料管,罐体的外壁面至少固定连接两个带有法兰的连接管,排料管的端口处固定连接有外置壳体,外置壳体具有空腔,外置壳体的腔内设置限制反流的挡止结构,在罐体内的高压液化二氧化碳经过排料管排出,气体进入外置壳体内,气体从多个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流过,气体流动轨迹呈蛇形弯曲,而在关闭阀门停止输送气体时,气体反流时,反流气体会冲击第二挡板和第一挡板,增加气体反流时的阻力,减缓水锤效应,更好保护排料管和罐体,有助于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二氧化碳存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油田压裂二氧化碳存储单元


技术介绍

1、一种二氧化碳气液相变储能系统的存储单元、控制方法与系统(cn202210991166.9),具有储能容器、蒸发器、释能保压流路;其中,储能容器用于储存气态二氧化碳和液态二氧化碳;蒸发器连接所述储能容器,其用于将液态二氧化碳蒸发为气态二氧化碳;释能保压流路与所述储能容器、所述蒸发器形成闭环连接,所述储能容器内的液态二氧化碳在所述储能系统释能阶段能够通过蒸发器蒸发为气态二氧化碳部分或者全部回流到储能容器,保持储能容器的压力在释能阶段稳定在储能系统设计压力范围内;

2、现有技术中,通过管道将罐内气体排出,气体流经管道时具有较大的流速,在停止关闭阀门停止输送时,管道和罐体会因水锤效应产生巨大的反冲力,影响罐内压力平衡和安全,存在一定可优化空间。

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2、一种油田压裂二氧化碳存储单元,包括罐体与罐体固定连接并相互连通的排料管,罐体的外壁面至少固定连接两个带有法兰的连接管,所述排料管的端口处固定连接有外置壳体,外置壳体具有空腔,外置壳体的腔内设置限制反流的挡止结构。

3、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挡止结构为等距排布在外置壳体内壁面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与外置壳体固定连接,外置壳体和第一挡板均与外置壳体内壁面之间形成相同的间隔槽,间隔槽和外置壳体空腔共同形成蛇形弯曲通道。

4、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为矩形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与外置壳体腔内相对的两侧壁面固定连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等长,第一挡板的长度小于外置壳体腔内宽度。

5、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挡止结构为等距排布在外置壳体内壁面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与外置壳体固定连接并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侧板和流动槽之间形成流动槽,多个流动槽形成喇叭状通道。

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为矩形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倾斜设置,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与外置壳体腔内对称的两侧壁面固定连接,多个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长度沿着气体流动方向均匀递增,多个流动槽形成的喇叭状通道开口渐收。

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档子结构为设置在外置壳体内壁面的第一扰流部和第二扰流部,所述第一扰流部和第二扰流部分别与外置壳体腔内对称的两侧壁面固定连接。

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扰流部和第二扰流部均为弧形板,第一扰流部和第二扰流部的凹面相对设置,外置壳体腔内壁面等距设置若干第一扰流部和第二扰流部,多个第一扰流部和第二扰流部将外置壳体腔内分隔呈s形弯曲通道。

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1.在罐体内的高压液化二氧化碳经过排料管排出,气体进入外置壳体内,气体从多个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流过,气体流动轨迹呈蛇形弯曲,而在关闭阀门停止输送气体时,气体反流时,反流气体会冲击第二挡板和第一挡板,增加气体反流时的阻力,减缓水锤效应,更好保护排料管和罐体,有助于安全运行。

11、2.通过多个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形成的拉喇叭状通道,由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沿着气体流动方向长度递增,开口渐收的通道便于气体从外置壳体腔内经过,而关闭闸阀时,反流气体线冲击长度最长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部分气体从流动槽经过,另一部分气体进入相邻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夹缝,气体依次经过多个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限制和减速,增加反流气体流动阻力,而不阻碍气体排出外置壳体,兼顾排气效率和防水锤性能。

12、3.气体经过外置壳体腔内时,气体流动轨迹呈s形路径,关闭阀门停止输气时,反流气体直接冲击最右侧的两个第一扰流部和第二扰流部,达到减速和缓冲的目的,实现防水锤效应,同时,第一扰流部和第二扰流部的弧面能够保障气体流动的顺畅,保障排出效率。

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田压裂二氧化碳存储单元,包括罐体(10)与罐体(10)固定连接并相互连通的排料管(11),罐体(10)的外壁面至少固定连接两个带有法兰的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管(11)的端口处固定连接有外置壳体(20),外置壳体(20)具有空腔,外置壳体(20)的腔内设置限制反流的挡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压裂二氧化碳存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止结构为等距排布在外置壳体(20)内壁面的第一挡板(21)和第二挡板(22),所述第一挡板(21)和第二挡板(22)均与外置壳体(20)固定连接,外置壳体(20)和第一挡板(21)均与外置壳体(20)内壁面之间形成相同的间隔槽(23),间隔槽(23)和外置壳体(20)空腔共同形成蛇形弯曲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田压裂二氧化碳存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21)和第二挡板(22)均为矩形板,第一挡板(21)和第二挡板(22)分别与外置壳体(20)腔内相对的两侧壁面固定连接第一挡板(21)和第二挡板(22)等长,第一挡板(21)的长度小于外置壳体(20)腔内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压裂二氧化碳存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止结构为等距排布在外置壳体(20)内壁面的第一侧板(30)和第二侧板(31),第一侧板(30)和第二侧板(31)与外置壳体(20)固定连接并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侧板(30)和流动槽(32)之间形成流动槽(32),多个流动槽(32)形成喇叭状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田压裂二氧化碳存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30)和第二侧板(31)均为矩形板,第一侧板(30)和第二侧板(31)倾斜设置,第一侧板(30)和第二侧板(31)分别与外置壳体(20)腔内对称的两侧壁面固定连接,多个第一侧板(30)和第二侧板(31)长度沿着气体流动方向均匀递增,多个流动槽(32)形成的喇叭状通道开口渐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压裂二氧化碳存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档止结构为设置在外置壳体(20)内壁面的第一扰流部(40)和第二扰流部(41),所述第一扰流部(40)和第二扰流部(41)分别与外置壳体(20)腔内对称的两侧壁面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田压裂二氧化碳存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部(40)和第二扰流部(41)均为弧形板,第一扰流部(40)和第二扰流部(41)的凹面相对设置,外置壳体(20)腔内壁面等距设置若干第一扰流部(40)和第二扰流部(41),多个第一扰流部(40)和第二扰流部(41)将外置壳体(20)腔内分隔呈S形弯曲通道。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田压裂二氧化碳存储单元,包括罐体(10)与罐体(10)固定连接并相互连通的排料管(11),罐体(10)的外壁面至少固定连接两个带有法兰的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管(11)的端口处固定连接有外置壳体(20),外置壳体(20)具有空腔,外置壳体(20)的腔内设置限制反流的挡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压裂二氧化碳存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止结构为等距排布在外置壳体(20)内壁面的第一挡板(21)和第二挡板(22),所述第一挡板(21)和第二挡板(22)均与外置壳体(20)固定连接,外置壳体(20)和第一挡板(21)均与外置壳体(20)内壁面之间形成相同的间隔槽(23),间隔槽(23)和外置壳体(20)空腔共同形成蛇形弯曲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田压裂二氧化碳存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21)和第二挡板(22)均为矩形板,第一挡板(21)和第二挡板(22)分别与外置壳体(20)腔内相对的两侧壁面固定连接第一挡板(21)和第二挡板(22)等长,第一挡板(21)的长度小于外置壳体(20)腔内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压裂二氧化碳存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止结构为等距排布在外置壳体(20)内壁面的第一侧板(30)和第二侧板(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莘赵亮刘占鹏姜海波张鹏田亮曹义杰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包钢低碳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