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接地监测箱以及防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39166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22
本技术公开了智能接地监测箱以及防雷系统,智能接地监测箱包括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具有第一箱门,所述第一箱体内设置有接地电阻监测仪,所述接地电阻监测仪通过第一导线和被测接地体连接,所述接地电阻监测仪还设置有接口,所述接口能通过第二导线与无源防雷设备连接,所述第一箱体还设置有接地发送模块,所述接地发送模块与所述接地电阻监测仪连通。本技术通过设置接地电阻监测仪,通过接地电阻监测仪对被测接地体的接电电阻进行检测,并通过接地发送模块将数据送至后台处理,通过分析对不合格的被测接地体发出预警,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也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防雷设备,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接地监测箱以及防雷系统


技术介绍

1、雷电是带异性电荷的雷云间或是带电荷雷云与大地间的放电现象,其对建筑物自身及内部的设备会产生极大的破坏。传统直击雷防护采用接闪器,俗称“避雷针”,最新版国标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正名为“接闪杆”。接闪杆引雷入地造成的反击、跨步电压、接触电压和雷电冲击感应过电压和二次电磁辐射造成的危害仍然存在,尤其在接闪的过程中释放的电涌源会造成建筑物内电子设备的损害。

2、目前的无源防雷设备是利用雷云下行先导电荷与地表感应电荷在达到击穿的瞬间之前,对周边空气进行高强度电离,产生与激励电场强度相等的等离子场,电离过程处于火花状和弧光放电态,产生的等离子向防雷装置外部扩散,对空间电场进行干预。

3、防雷接地地网在防雷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为整个防雷系统的雷电与静电泄流的基础,不同的系统构成所要求的接地电阻阻值也有所不同,由于防雷接地地网在建设好后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接地电阻的阻值变化,当阻值变化往高阻值趋势发生变化时,阻值变化有可能会超过原设计值从而不再符合要求,因而对防雷接地地网,常会进行周期性的检测。对如何做到接地地网的阻值的实时监测,这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接地监测箱以及防雷系统,通过接地电阻监测仪对被测接地体的接电电阻进行检测,并通过接地发送模块将数据送至后台处理。

2、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智能接地监测箱,包括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具有第一箱门,所述第一箱体内设置有接地电阻监测仪,所述接地电阻监测仪通过第一导线和被测接地体连接,所述接地电阻监测仪还设置有接口,所述接口能通过第二导线与无源防雷设备连接,所述第一箱体还设置有接地发送模块,所述接地发送模块与所述接地电阻监测仪连通。

3、本技术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辅助接地棒,所述辅助接地棒设置在被测接地体旁。

4、本技术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接地棒包括第一接地棒和第二接地棒,所述第一接地棒和第二接地棒依次设置在接地电阻监测仪和接地电阻监测仪。

5、本技术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接地发送模块包括设置在第一箱体内的第一监控网关和设置在第一箱体顶部的第一4g天线。

6、本技术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箱体的后端面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在墙体上。

7、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防雷系统,包括杆塔、无源防雷设备和智能接地监测箱,智能接地监测箱通过第二导线与无源防雷设备连接,无源防雷设备设置在杆塔的顶部。

8、本技术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杆塔上安装有智能雷电监测仪,智能雷电检测仪包括带第一腔体的监测箱体,所述监测箱体上设置有连通第一腔体的第一开口和将第一开口封闭的监测箱门,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监测箱体的前端面,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有雷电流采集器和直流采集器,所述监测箱体还设置有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雷电流采集器和直流采集器分别通过线路与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连通,所述监测箱体的后端面设置有用于固定在杆体上的连接组件。

9、本技术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直流采集器旁设置有雷电检测仪,所述雷电检测仪通过线路与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连通,所述通信模块包括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的监测网关和设置在监测箱体后端面的4g天线。

10、本技术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杆塔包括杆体,所述杆体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杆体的下部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盘,所述第一连接盘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连接盘,所述第二连接盘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孔。

11、本技术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无源防雷设备包括底座、固定连接单元以及设置在底座和固定连接单元之间的离子发生器,所述底座通过螺栓组件安装在第一连接盘的上端,所述固定连接单元上端设置有一根第一导流杆和若干根第二导流杆,所述第一导流杆设置在固定连接单元的中部,若干根所述第二导流杆间隔设置在第一导流杆的四周,所述第一导流杆和第二导流杆的末端设置有多根离子聚集针。

12、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本技术通过设置接地电阻监测仪,通过接地电阻监测仪对被测接地体的接电电阻进行检测,并通过接地发送模块将数据送至后台处理,通过分析对不合格的被测接地体发出预警,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也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本技术适用于防雷设备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接地监测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具有第一箱门,所述第一箱体内设置有接地电阻监测仪,所述接地电阻监测仪通过第一导线和被测接地体连接,所述接地电阻监测仪还设置有接口,所述接口能通过第二导线与无源防雷设备连接,所述第一箱体还设置有接地发送模块,所述接地发送模块与所述接地电阻监测仪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接地监测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接地棒,所述辅助接地棒设置在被测接地体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接地监测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接地棒包括第一接地棒和第二接地棒,所述第一接地棒和第二接地棒依次设置在接地电阻监测仪和接地电阻监测仪。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智能接地监测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发送模块包括设置在第一箱体内的第一监控网关和设置在第一箱体顶部的第一4G天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接地监测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的后端面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在墙体上。

6.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杆塔、无源防雷设备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接地监测箱,智能接地监测箱通过第二导线与无源防雷设备连接,无源防雷设备设置在杆塔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塔上安装有智能雷电监测仪,智能雷电检测仪包括带第一腔体的监测箱体,所述监测箱体上设置有连通第一腔体的第一开口和将第一开口封闭的监测箱门,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监测箱体的前端面,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有雷电流采集器和直流采集器,所述监测箱体还设置有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雷电流采集器和直流采集器分别通过线路与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连通,所述监测箱体的后端面设置有用于固定在杆体上的连接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采集器旁设置有雷电检测仪,所述雷电检测仪通过线路与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连通,所述通信模块包括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的监测网关和设置在监测箱体后端面的4G天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塔包括杆体,所述杆体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杆体的下部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盘,所述第一连接盘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连接盘,所述第二连接盘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防雷设备包括底座、固定连接单元以及设置在底座和固定连接单元之间的离子发生器,所述底座通过螺栓组件安装在第一连接盘的上端,所述固定连接单元上端设置有一根第一导流杆和若干根第二导流杆,所述第一导流杆设置在固定连接单元的中部,若干根所述第二导流杆间隔设置在第一导流杆的四周,所述第一导流杆和第二导流杆的末端设置有多根离子聚集针。

...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接地监测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具有第一箱门,所述第一箱体内设置有接地电阻监测仪,所述接地电阻监测仪通过第一导线和被测接地体连接,所述接地电阻监测仪还设置有接口,所述接口能通过第二导线与无源防雷设备连接,所述第一箱体还设置有接地发送模块,所述接地发送模块与所述接地电阻监测仪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接地监测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接地棒,所述辅助接地棒设置在被测接地体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接地监测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接地棒包括第一接地棒和第二接地棒,所述第一接地棒和第二接地棒依次设置在接地电阻监测仪和接地电阻监测仪。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智能接地监测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发送模块包括设置在第一箱体内的第一监控网关和设置在第一箱体顶部的第一4g天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接地监测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的后端面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在墙体上。

6.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杆塔、无源防雷设备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接地监测箱,智能接地监测箱通过第二导线与无源防雷设备连接,无源防雷设备设置在杆塔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塔上安装有智能雷电监测仪,智能雷电检测仪包括带第一腔体的监测箱体,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华兵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塔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