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板及具有该换热板的电池包。
技术介绍
1、电池散热技术可分为风冷和液冷,对于电池液冷,相关技术中多采用底部液冷形式,即将电池放置于液冷板(又称换热板)上,液冷板内布置流道,冷却介质在流道内流动时带走电池的热量。冷却介质进入电池包时温度低,随着热量交换而逐渐升温,介质出口处的温度一般比介质进口处的温度高2℃~5℃,液冷板的均温性是影响电池均温性的主要因素,因此,液冷板介质进口、介质出口处介质的温度差较大会影响电池的均温性,进而影响电池的循环效率和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换热板,有利于减小介质进口、介质出口处介质的温度差。
2、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换热板的电池包。
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板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所述壳体内形成有:进介质主路、第一进介质支路、第二进介质支路和出介质主路,所述进介质主路与所述介质进口相连通;所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介质进口(1)和介质出口(2),所述壳体内形成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介质支路(4)包括多条支路本体段(44)和连接相邻两条所述支路本体段(44)的支路连接段,所述支路本体段(44)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多条支路本体段(44)通过所述支路连接段串联,所述第二进介质支路(5)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还包括:多条并联的出介质支路,所述出介质主路(6)与所述介质出口(2)通过所述出介质支路相连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介质进口(1)和介质出口(2),所述壳体内形成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介质支路(4)包括多条支路本体段(44)和连接相邻两条所述支路本体段(44)的支路连接段,所述支路本体段(44)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多条支路本体段(44)通过所述支路连接段串联,所述第二进介质支路(5)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还包括:多条并联的出介质支路,所述出介质主路(6)与所述介质出口(2)通过所述出介质支路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介质支路包括第一出介质支路(7),所述第一出介质支路(7)与所述出介质主路(6)相连通,所述第一出介质支路(7)包括第一出支路本体(71)和第一出支路均温段(72),所述第一出支路本体(71)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出支路均温段(72)连接所述第一出支路本体(71)和所述介质出口(2),所述第一出支路均温段(72)与所述介质进口(1)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出支路本体(71)与所述介质进口(1)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支路均温段(72)包括:多条均温本体段(721)和连接相邻两条所述均温本体段(721)的均温连接段(722),所述均温本体段(721)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多条均温本体段(721)通过所述均温连接段(722)串联,其中一条均温本体段(721)连接所述第一出支路本体(71),其中另一条均温本体段(721)连接所述介质出口(2)。
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军,杨友进,周杰,
申请(专利权)人: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