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设备,具体是一种基于生物菌群实验的生物分解池。
技术介绍
1、生物菌群实验主要研究微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长和相互作用,这类实验通常会使用培养基等物质进行模拟不同的环境条件,以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目前多采用生物分解池对实验产生的废水进行分解处理,尽管生物分解池是一种有效的生物处理技术,但其处理效率较低,需花费较长时间来处理大量的有机废物,尤其在处理高浓度、大量废物时处理效率底下;同时其操作管理技术要求性较高,需谨慎控制温度、ph以及氧气供应等。
2、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基于生物菌群实验的生物分解池,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生物菌群实验的生物分解池,其包括:输送管,其一端连接在实验排水管上,用于输送实验废水,所述输送管的下方连接有分管处理组件,所述分管处理组件将实验废水分为两个不同支流,位于其中一个支流处设置有第一生物分解池机构,另一个支流处设置有第二生物分解池机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生物菌群实验的生物分解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输送管(1),其一端连接在实验排水管上,用于输送实验废水,所述输送管(1)的下方连接有分管处理组件(2),所述分管处理组件(2)将实验废水分为两个不同支流,位于其中一个支流处设置有第一生物分解池机构(13),另一个支流处设置有第二生物分解池机构(14);所述第一生物分解池机构(13)与所述第二生物分解池机构(14)上均连接有出水管(15),用于排出降解后的水和废物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菌群实验的生物分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物分解池机构(13)与所述第二生物分解池机构(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生物菌群实验的生物分解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输送管(1),其一端连接在实验排水管上,用于输送实验废水,所述输送管(1)的下方连接有分管处理组件(2),所述分管处理组件(2)将实验废水分为两个不同支流,位于其中一个支流处设置有第一生物分解池机构(13),另一个支流处设置有第二生物分解池机构(14);所述第一生物分解池机构(13)与所述第二生物分解池机构(14)上均连接有出水管(15),用于排出降解后的水和废物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菌群实验的生物分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物分解池机构(13)与所述第二生物分解池机构(14)的组成结构相同,并共同包括:分解罐(16),其内部转动设置有中心轴(12),所述中心轴(12)上设置有搅拌页,所述分解罐(16)的一侧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中心轴(12)相固定,所述分解罐(16)上均设置有控制阀(11),且所述分解罐(16)的下方连接有供氧控流组件(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菌群实验的生物分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管处理组件(2)包括:竖通管(21),竖直连通在所述第一生物分解池机构(13)上方,所述竖通管(21)的一端与所述输送管(1)相连接,所述竖通管(21)上设置有外管套(23),所述外管套(23)的一侧倾斜连接有转接管(22),所述转接管(22)的横截面呈l字形结构,且其一端与所述第二生物分解池机构(14)相连接,所述外管套(23)上开设有通口,所述通口与转接管(22)相连通,且所述通口处倾斜设置有内滤网(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菌群实验的生物分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管(22)上倾斜连接有多个支管(25),所述支管(25)的一端与所述竖通管(21)相连接,各所述支管(25)上位于转接管(22)内还设置有渗透网,所述转接管(22)内实验废水流通量与所述竖通管(21)中实验废水流通量的比值为1: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菌群实验的生物分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控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