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USB3.1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7579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16
本技术公开一种改进型USB3.1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包括:第一排端子和长于第一排端子的第二排端子,该第一排端子包括有由一侧向另一侧依次间隔分布的第一GND端子、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第二差分信号端子、VBUS端子;第二排端子包括由一侧向另一侧依次间隔分布的第一超高速发射差分信号端子、第二超高速发射差分信号端子、第二GND端子、第一超高速接收差分信号端子、第二超高速接收差分信号端子,还包括有至少两片用于与USB3.1连接器的金属外壳接触的第一接地片和第二接地片,该第一接地片和第二接地片分布于第一排端子和第二排端子的两侧;所述第二GND端子设置于第二差分信号端子与VBUS端子之间,本技术具有良好地改善RFI干扰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产品,特指一种改进型usb3.1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usb,全称为universal serial bus,是一种用于连接各种设备到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的标准接口。它在1990年代中期开发,旨在提供一个通用和标准化的方法,用于连接键盘、鼠标、打印机、外部存储设备、智能手机等外设。

2、usb3.1,也称为超级速度usb10gbps,是usb标准的一个版本,于2013年由usbimplementers forum(usb-if)发布,旨在提供比其前身usb 3.0和usb 2.0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usb 3.1提供最高10gbps(千兆位每秒)的数据传输速率。这是相比usb3.0提供的5gbps和usb2.0提供的480mbps(兆位每秒)显著的改进,增加的速度可以实现更快的文件传输和设备间更快的通信。

3、现有技术中的usb3.1连接器一般包括有塑胶座、设置于塑胶座上的端子组件以及包覆于该塑胶座外围的金属壳。结合图7所示,为现有usb3.0连接器的端子组件,其包括有两排端子,第一排端子短于第二排端子,且第一排端子与第二排端子交错分布,其中第一排端子包括有由一侧向另一侧依次分布的第一gnd端子101、第一差分信号端子102、第二差分信号端子103、vbus端子104;第二排端子包括有由一侧向另一侧依次分布的第一超高速发射差分信号端子105、第二超高速发射差分信号端子106、第二gnd端子107、第一超高速接收差分信号端子108、第二超高速接收差分信号端子109,该第一gnd端子101置于第一超高速发射差分信号端子105与第二超高速发射差分信号端子106之间,该第一差分信号端子102位于第二超高速发射差分信号端子106与第二gnd端子107之间,第二差分信号端子103位于第二gnd端子107与第一超高速接收差分信号端子108之间,vbus端子104位于第一超高速接收差分信号端子108与第二超高速接收差分信号端子109之间,且所有端子均仅一个引脚,并呈一排分布。

4、位于中间的第二gnd端子107置于第一差分信号端子102与第二差分信号端子103之间,其不能抑制vbus端子104对第二差分信号端子103的信号干扰,导致影响通讯质量/信号传输质量。另外,上述端子组件并未设置任何结构用于与金属壳接触,以致不能很好增强抑制rfi信号能力,导致影响通讯质量/信号传输质量。

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型usb3.1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改进型usb3.1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包括:第一排端子和长于第一排端子的第二排端子,该第一排端子包括有由一侧向另一侧依次间隔分布的第一gnd端子、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第二差分信号端子、vbus端子;第二排端子包括由一侧向另一侧依次间隔分布的第一超高速发射差分信号端子、第二超高速发射差分信号端子、第二gnd端子、第一超高速接收差分信号端子、第二超高速接收差分信号端子,还包括有至少两片用于与usb3.1连接器的金属外壳接触的第一接地片和第二接地片,该第一接地片和第二接地片分布于第一排端子和第二排端子的两侧;所述第二gnd端子设置于第二差分信号端子与vbus端子之间。

3、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超高速发射差分信号端子、第二超高速发射差分信号端子、所述第一gnd端子、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第二差分信号端子、第二gnd端子、vbus端子、第一超高速接收差分信号端子、第二超高速接收差分信号端子依次间隔分布,且该所述第一超高速发射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一引脚部、第二超高速发射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二引脚部、所述第一gnd端子的第三引脚部、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的第四引脚部、第二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五引脚部、第二gnd端子的第六引脚部、vbus端子的第七引脚部、第一超高速接收差分信号端子的第八引脚部、第二超高速接收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九引脚部呈一排分布,所述第一接地片位于第一引脚部的外侧,所述第二接地片位于第九引脚部的外侧。

4、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超高速发射差分信号端子包括有第一主体部、向上弯折成型于第一主体部前端的第一接触部、沿第一主体部后端向内侧延伸成型的第一内弯部、沿第一内弯部后端向后弯折延伸成型的第一引脚部,该第一内弯部和第一引脚部外侧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容置位,所述第一接地片置于第一容置位中。

5、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超高速接收差分信号端子包括有第九主体部、向上弯折成型于第九主体部前端的第九接触部、沿第九主体部后端向内侧延伸成型的第九内弯部、沿第九内弯部后端向后弯折延伸成型的第九引脚部,该第九内弯部和第九引脚部外侧面之间形成有第九容置位,所述第二接地片置于第九容置位中。

6、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接地片具有用于与pcb板焊接固定的第一焊脚,该第一焊脚位于第一引脚部旁侧,且该第一焊脚的下端面与第一引脚部的下端面齐平,该第一接地片的侧边凸出于该第一超高速发射差分信号端子的侧边外。

7、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接地片具有用于与pcb板焊接固定的第二焊脚,该第二焊脚位于第九引脚部旁侧,且该第二焊脚的下端面与第九引脚部的下端面齐平,该第二接地片的侧边凸出于该第二超高速发射差分信号端子的侧边外。

8、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接地片前端还弯折形成有第一弹臂,该第一弹臂显露于第一超高速发射差分信号端子的侧边外;所述第二接地片前端还弯折形成有第二弹臂,该第二弹臂显露于第二超高速发射差分信号端子的侧边外。

9、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接地片和第二接地片为镜像对称结构,其镜像对称分布于第一排端子和第二排端子的两侧。

10、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该端子结构外部一体注塑成型有塑胶座,所述金属外壳设置于塑胶座外部,并与塑胶座之间形成有供配对连接器插入的插槽,所述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均显露于该插槽后侧,并与插入插槽的配对连接器的金属壳接触;且该第一接地片的侧边和第二接地片的侧边分别显露于塑胶座两侧面外,以分别与金属外壳的两侧内壁接触。

11、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超高速发射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一接触部、第二超高速发射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二接触部、第二gnd端子的第六接触部、第一超高速接收差分信号端子的第八接触部、第二超高速接收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九接触部前端均向下弯折形成有定位片,该定位片嵌入该塑胶座内部。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增设了第一接地片和第二接地片,该第一接地片和第二接地片分布于第一排端子和第二排端子的两侧,并用于与usb.连接器的金属外壳接触,以此增加接地效果,并且能很好地增强抑制rfi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改进型USB3.1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其包括:第一排端子和长于第一排端子的第二排端子,该第一排端子包括有由一侧向另一侧依次间隔分布的第一GND端子(11)、第一差分信号端子(12)、第二差分信号端子(13)、VBUS端子(14);第二排端子包括由一侧向另一侧依次间隔分布的第一超高速发射差分信号端子(15)、第二超高速发射差分信号端子(16)、第二GND端子(17)、第一超高速接收差分信号端子(18)、第二超高速接收差分信号端子(19),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USB3.1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超高速发射差分信号端子(15)、第二超高速发射差分信号端子(16)、所述第一GND端子(11)、第一差分信号端子(12)、第二差分信号端子(13)、第二GND端子(17)、VBUS端子(14)、第一超高速接收差分信号端子(18)、第二超高速接收差分信号端子(19)依次间隔分布,且该所述第一超高速发射差分信号端子(15)的第一引脚部(151)、第二超高速发射差分信号端子(16)的第二引脚部(161)、所述第一GND端子(11)的第三引脚部(111)、第一差分信号端子(12)的第四引脚部(121)、第二差分信号端子(13)的第五引脚部(131)、第二GND端子(17)的第六引脚部(171)、VBUS端子(14)的第七引脚部(141)、第一超高速接收差分信号端子(18)的第八引脚部(181)、第二超高速接收差分信号端子(19)的第九引脚部(191)呈一排分布,所述第一接地片(31)位于第一引脚部(151)的外侧,所述第二接地片(32)位于第九引脚部(191)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型USB3.1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超高速发射差分信号端子(15)包括有第一主体部(153)、向上弯折成型于第一主体部(153)前端的第一接触部(152)、沿第一主体部(153)后端向内侧延伸成型的第一内弯部(154)、沿第一内弯部(154)后端向后弯折延伸成型的第一引脚部(151),该第一内弯部(154)和第一引脚部(151)外侧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容置位(150),所述第一接地片(31)置于第一容置位(150)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型USB3.1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超高速接收差分信号端子(19)包括有第九主体部(193)、向上弯折成型于第九主体部(193)前端的第九接触部(192)、沿第九主体部(193)后端向内侧延伸成型的第九内弯部(194)、沿第九内弯部(194)后端向后弯折延伸成型的第九引脚部(191),该第九内弯部(194)和第九引脚部(191)外侧面之间形成有第九容置位(190),所述第二接地片(32)置于第九容置位(190)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型USB3.1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片(31)具有用于与PCB板焊接固定的第一焊脚(311),该第一焊脚(311)位于第一引脚部(151)旁侧,且该第一焊脚(311)的下端面与第一引脚部(151)的下端面齐平,该第一接地片(31)的侧边凸出于该第一超高速发射差分信号端子(15)的侧边外。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型USB3.1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地片(32)具有用于与PCB板焊接固定的第二焊脚(321),该第二焊脚(321)位于第九引脚部(191)旁侧,且该第二焊脚(321)的下端面与第九引脚部(191)的下端面齐平,该第二接地片(32)的侧边凸出于该第二超高速发射差分信号端子(16)的侧边外。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意一项所述的改进型USB3.1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片(31)前端还弯折形成有第一弹臂(312),该第一弹臂(312)显露于第一超高速发射差分信号端子(15)的侧边外;所述第二接地片(32)前端还弯折形成有第二弹臂(322),该第二弹臂(322)显露于第二超高速发射差分信号端子(16)的侧边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进型USB3.1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片(31)和第二接地片(32)为镜像对称结构,其镜像对称分布于第一排端子和第二排端子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进型USB3.1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结构外部一体注塑成型有塑胶座(4),所述金属外壳(2)设置于塑胶座(4)外部,并与塑胶座(4)之间形成有供配对连接器插入的插槽(20),所述第一弹臂(312)和第二弹臂(322)均显露于该插槽(20)后侧,并与插入插槽(20)的配对连接器的金属壳接触;且该第一接地片(31)的侧边和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1.改进型usb3.1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其包括:第一排端子和长于第一排端子的第二排端子,该第一排端子包括有由一侧向另一侧依次间隔分布的第一gnd端子(11)、第一差分信号端子(12)、第二差分信号端子(13)、vbus端子(14);第二排端子包括由一侧向另一侧依次间隔分布的第一超高速发射差分信号端子(15)、第二超高速发射差分信号端子(16)、第二gnd端子(17)、第一超高速接收差分信号端子(18)、第二超高速接收差分信号端子(19),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usb3.1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超高速发射差分信号端子(15)、第二超高速发射差分信号端子(16)、所述第一gnd端子(11)、第一差分信号端子(12)、第二差分信号端子(13)、第二gnd端子(17)、vbus端子(14)、第一超高速接收差分信号端子(18)、第二超高速接收差分信号端子(19)依次间隔分布,且该所述第一超高速发射差分信号端子(15)的第一引脚部(151)、第二超高速发射差分信号端子(16)的第二引脚部(161)、所述第一gnd端子(11)的第三引脚部(111)、第一差分信号端子(12)的第四引脚部(121)、第二差分信号端子(13)的第五引脚部(131)、第二gnd端子(17)的第六引脚部(171)、vbus端子(14)的第七引脚部(141)、第一超高速接收差分信号端子(18)的第八引脚部(181)、第二超高速接收差分信号端子(19)的第九引脚部(191)呈一排分布,所述第一接地片(31)位于第一引脚部(151)的外侧,所述第二接地片(32)位于第九引脚部(191)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型usb3.1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超高速发射差分信号端子(15)包括有第一主体部(153)、向上弯折成型于第一主体部(153)前端的第一接触部(152)、沿第一主体部(153)后端向内侧延伸成型的第一内弯部(154)、沿第一内弯部(154)后端向后弯折延伸成型的第一引脚部(151),该第一内弯部(154)和第一引脚部(151)外侧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容置位(150),所述第一接地片(31)置于第一容置位(150)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型usb3.1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超高速接收差分信号端子(19)包括有第九主体部(193)、向上弯折成型于第九主体部(193)前端的第九接触部(192)、沿第九主体部(193)后端向内侧延伸成型的第九内弯部(194)、沿第九内弯部(194)后端向后弯折延伸成型的第九引脚部(191),该第九内弯部(194)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圣文辜祥雨辜志飞田海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金泽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