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圆磨床的清理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6893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1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外圆磨床的清理机构,包括L形壳体,且壳体为半包围结构的中空腔体;壳体的水平段通过隔板分隔出连接槽和集水槽;连接槽通过可拆卸连接方式安装于磨具腔底端;集水槽开口向上,用于收集轴件上滴落的水体;集水槽两侧设置支撑臂,且其后方设置出水嘴;支撑臂顶端设置囊腔,囊腔内填充珍珠棉块;囊腔开口向上,且开口端面为内凹圆弧形。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的清理机构,对研磨过程产生的水流及其裹挟的碎屑进行拦截,使其自然掉落于集水槽中,从而保持工作台台面整洁,提高后续清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外圆磨床,尤其是涉及一种外圆磨床的清理机构


技术介绍

1、外圆磨床是加工圆柱形、圆锥形或其他形状素线展成的外表面和轴肩端面的磨床。由于研磨过程会生成的碎屑及废水,所以需要在研磨完成后对磨床台面进行清理。现有技术中,考虑到外圆磨床台面的复杂性,清理工作都是由人工来完成。专利cn212601266u和专利cn214292289u提出了两种清理结构,通过风压来吸收碎屑,但其均存在如下两个问题:1)研磨过程通常会使用水进行喷淋,基本不会产生飞尘,所以吸尘不会起到作用;而且,研磨产生的碎屑线速度很快,常见吸尘风机产生的风压根本不能吸收到碎屑;2)清理作业,除碎屑外还包括积水,这是影响外圆磨床寿命的主要威胁,上述两种清理方式均未涉及。因此,现有清理方式仍以人工为主,存在费时费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圆磨床的清理机构,通过在研磨腔前方安装容器来拦截碎屑及水体并收集,从而保持台面的整洁,进而解决外圆磨床清理不方便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外圆磨床的清理机构,包括l形壳体,且壳体为半包围结构的中空腔体;壳体的水平段通过隔板分隔出连接槽和集水槽;连接槽通过可拆卸连接方式安装于磨具腔底端;集水槽开口向上,用于收集轴件上滴落的水体;集水槽两侧设置支撑臂,且其后方设置出水嘴;支撑臂顶端设置囊腔,囊腔内填充珍珠棉块;囊腔开口向上,且开口端面为内凹圆弧形。

4、优选的,所述支撑臂沿其长度方向设置长圆调节孔,两根支撑臂通过调节孔、螺杆、螺母锁紧于壳体上,且螺母在壳体内外两侧同时对支撑臂锁紧。

5、优选的,所述连接槽的四个内壁均设置有磁吸片,用于吸附模具腔。

6、本技术采用上述清理机构,研磨过程中,采用珍珠棉抑制轴身水体向两侧运动,使水体及其裹挟的碎屑滴落于收集槽内,从而保持工作台的台面整洁,提高工作台清理效率。且装置整体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便于安装与维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圆磨床的清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L形壳体,且壳体为半包围结构的中空腔体;壳体的水平段通过隔板分隔出连接槽和集水槽;连接槽通过可拆卸连接方式安装于磨具腔底端;集水槽开口向上,用于收集轴件上滴落的水体;集水槽两侧设置支撑臂,且其后方设置出水嘴;支撑臂顶端设置囊腔,囊腔内填充珍珠棉块;囊腔开口向上,且开口端面为内凹圆弧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圆磨床的清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沿其长度方向设置长圆调节孔,两根支撑臂通过调节孔、螺杆、螺母锁紧于壳体上,且螺母在壳体内外两侧同时对支撑臂锁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圆磨床的清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的四个内壁均设置有磁吸片,用于吸附模具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圆磨床的清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l形壳体,且壳体为半包围结构的中空腔体;壳体的水平段通过隔板分隔出连接槽和集水槽;连接槽通过可拆卸连接方式安装于磨具腔底端;集水槽开口向上,用于收集轴件上滴落的水体;集水槽两侧设置支撑臂,且其后方设置出水嘴;支撑臂顶端设置囊腔,囊腔内填充珍珠棉块;囊腔开口向上,且开口端面为内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永华
申请(专利权)人:河间市坤锐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