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宪治专利>正文

建筑物散热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6327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建筑物散热模组,包含一个贴抵在建筑物的冷却单元、一个控制单元及一个对应于该冷却单元的盖板单元。该冷却单元具有多个囊袋、一支将冷却液导入所述囊袋的引入管及一支将吸热后的冷却液自所述囊袋导出的引出管,该控制单元能感测周边环境温度到达预设温度时,能使所述囊袋中冷却液由该引出管排出,且由该引入管冷却液补入所述囊袋,该盖板单元具有多个将所述囊袋压制于该建筑物上的盖板,所述该盖板沿着一个水平方向互相搭接,藉此,能有效降低建筑物的温度,进而达到节能目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物散热模组
技术介绍
一般的建筑物在经强烈日照后,往往因散热不易而导致室内闷热,尤其是顶楼,中 午时段太阳的热度直接照射于顶楼楼板,将会使得顶楼酷热难耐。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一 般顶楼楼板大多铺设有隔热砖,且该隔热砖是在一个砖体底部设置一个隔热层,利用该隔 热层的设置,虽然能使太阳的热度不会直接照射于顶楼楼板。但是太阳的热度仍然会被建 筑物其它部份所吸收,所以,装设隔热砖并不能有效解决散热的问题。如图1所示的一种建筑物散热装置(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M373463),包含一个贴 抵在建筑物的冷却单元1、一个控制单元(图未示)及一与该建筑物相对设置且压制在该 冷却单元1上的盖板单元2。这种散热装置虽然已可解决散热问题,但是因为该盖板单元2 是由多个盖板3并接而成,且所述盖板3间没有互相衔接的结构设计,必须要在所述盖板3 衔接处利用胶合固定,不但组合时相当不方便,且胶合效果不佳时,会造成所述盖板3产生 浮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能自动感测温度且于设定温度到达时产生散热 效果的建筑物散热模组。本技术的建筑物散热模组,包含一个贴抵在建筑物的冷却单元、一个控制单 元及一个对应于该冷却单元的盖板单元。该冷却单元具有多个以挠性膜状物制成封闭状且 能容纳冷却液的囊袋、一支将冷却液导入所述囊袋的引入管及一支将吸热后的冷却液自所 述囊袋导出的引出管,所述囊袋沿着一个水平方向并列设置在该建筑物上。该控制单元感 测周边环境温度到达预设温度时,能使所述囊袋中的冷却液由该引出管排出,且由该引入 管将冷却液补入所述囊袋。该盖板单元具有多个将所述囊袋压制于该建筑物上的盖板,所 述该盖板对应所述囊袋且沿着该水平方向互相搭接,并各具有一个面板部及一个由该面板 部朝该建筑物凸设的脚板,该面板部具有一个第一侧缘、一个设于该第一侧缘的第一搭接 部、一个与该第一侧缘相反的第二侧缘及一个设于该第二侧缘的第二搭接部,该第一搭接 部与该第二搭接部呈凹凸互补,能使相邻两个面板部互相搭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该控制单元感测周边环境到达预设温度时,能 利用该引入管将冷却液导入所述囊袋,该且引出管将吸热后的冷却液自所述囊袋导出,以 使建筑物达到散热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一示意图,说明一现有的建筑物散热装置;图2是本技术建筑物散热模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平面组合图;图3是沿着图2中的直线III - III所取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沿着图2中的直线IV - IV所取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该优选实施例一个控制单元的组合剖面图;图6是该优选实施例的控制单元操作动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图3及图4所示,本技术建筑物散热模组的优选实施例,包含一个贴抵 在建筑物100的冷却单元10、一个控制单元200、一个与该建筑物100相对设置且压制在该 冷却单元10上的盖板单元30及一个连接至该冷却单元10的冷却液储存单元40。该冷却单元10具有多个以挠性膜状物(本实施例为尼龙材质)制成封闭状且能 容纳冷却液的囊袋11、一支将冷却液导入所述囊袋11的引入管12及一支将吸热后的冷却 液自所述囊袋11导出的引出管13。所述囊袋11各具有一个与该引入管12接通的第一端 部111及一个对应于该引出管13的第二端部112,该第二端部112具有一个穿孔113及一 个位在该穿孔113 —侧的安装孔114。所述囊袋11沿着一个水平方向X并列设置在该建筑 物100上,并各界定出一个空间115。该控制单元200感测周边环境温度到达预设温度时,能使所述囊袋11中的冷却液 由该引出管13排出,且由该引入管12将冷却液补入所述囊袋11。配合参阅图5,该控制 单元200具有多个控制器20,所述控制器20各具有一个安装在该囊袋11的安装孔114中 的本体21、一个设置在该本体21上的感测元件22、一个安装在该本体21中且设置在该感 测元件22 —侧的阀件23及一个提供该阀件23弹力的弹性件24。该本体21具有一个沿 着一条轴线L延伸的轴孔211、一个设置在该轴孔211 —端部且连通至所述囊袋11的穿孔 113的第一端口 212、一个设置在该轴孔211另一端部的第二端口 213及一个位于该第一端 口 212与该第二端口 213间的阀口 214,该第二端口 213连接至该引出管13,该感测元件22 具有一个伸设至所述囊袋11内部的温度感测部221及一个邻近该轴孔211的驱动部222, 该阀件23对应设置在该阀口 214,并具有一个对应该阀口 214的盘部231及一支由该盘部 231底部朝该驱动部222延伸的连动杆232,该阀件23受该弹性件24的弹力作用始终使该 盘部231保持将该阀口 214封闭的趋势。该盖板单元30具有多个将所述囊袋11压制于该建筑物100上的盖板31及多个 固设在所述盖板31上的面砖32,所述该盖板31对应所述囊袋11且沿着该水平方向X互相 搭接,并各具有一个面板部311及一个由该面板部311朝该建筑物100凸设的脚板312,该 面板部311具有一个第一侧缘313、一个设于该第一侧缘313的第一搭接部314、一个与该 第一侧缘313相反的第二侧缘315及一个设于该第二侧缘315的第二搭接部316,该第一搭 接部314与该第二搭接部316呈凹凸互补,本实施例的第一搭接部314呈凹槽状,该第二搭 接部316呈凸缘状,利用相邻两个盖板31的第一搭接部314与该第二搭接部316,能使相邻 两个面板部311互相搭接。所述盖板31的脚板312趋近于该第一侧缘313。该冷却液储存单元40利用一条第一管路41连接至该引入管12,利用一条第二管 路42接引至该引出管13,本实施例的冷却液储存单元40为冷却水塔。再如图2、图4及图5所示,在正常的状态下,所述感测元件22的驱动部222处于收缩状态,所述阀件23利用所述弹性件24的弹性作用,使得所述盘部231对所述阀口 214 封闭,能阻断所述第一端口 212与所述第二端口 213。又如图2、图4及图6所示,当该盖板单元30受到太阳光照射,且经热传导作用使 得所述囊袋11中的冷却液温度上升至预设温度时(本实施例为30°c ),所述温度感测部 221会感测所述空间115中的冷却液已到达预设温度,所述驱动部222会产生膨胀(所述感 测元件22感测温度变化能使所述驱动部222产生膨胀、收缩为现有技术,不再详细说明), 且会驱动所述阀件23沿着所述轴线L移动,促使所述盘部231远离于所述阀口 214,使所 述阀口 214呈开放。此时,冷却液能自动地利用该第一管路41经由所述囊袋11的第一端 部111补入所述空间115中,而原来在所述空间115中且已到达预设温度的冷却液会沿着 所述穿孔113、所述第一端口 212、所述阀口 214流动,最后由所述第二端口 213排出至该引 出管13,再由该引出管13导回该冷却液储存单元40。如此一来,就能使该建筑物100达到 有效散热目的。直到所述温度感测部221又感测所述囊袋11中的冷却液已到达预设温度以下时, 则所述驱动部222又收缩呈图4的状态,且利用该弹性件24的弹力作用,又能使所述阀件 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物散热模组,包含一个贴抵在建筑物的冷却单元、一个控制单元及一个对应于所述冷却单元的盖板单元;所述散热模组的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单元,具有多个以挠性膜状物制成封闭状且能容纳冷却液的囊袋、一支将冷却液导入所述囊袋的引入管及一支将吸热后的冷却液自所述囊袋导出的引出管,所述囊袋沿着一个水平方向并列设置在所述建筑物上;所述控制单元,感测周边环境温度到达预设温度时,能使所述囊袋中的冷却液由所述引出管排出,且由所述引入管将冷却液补入所述囊袋;所述盖板单元,具有多个将所述囊袋压制于所述建筑物上的盖板,所述所述盖板对应所述囊袋且沿着所述水平方向互相搭接,并各具有一个面板部及一个由所述面板部朝所述建筑物凸设的脚板,所述面板部具有一个第一侧缘、一个设于所述第一侧缘的第一搭接部、一个与所述第一侧缘相反的第二侧缘及一个设于所述第二侧缘的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一搭接部与所述第二搭接部呈凹凸互补,能使相邻两个面板部互相搭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宪治
申请(专利权)人:郭宪治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