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侧墙和棚车制造技术_技高网

侧墙和棚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6183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侧墙,用于棚车的车体,包括上侧梁和侧墙柱;侧墙柱的顶端通过角部加强座与上侧梁固定连接、底端通过另一个角部加强座与车体的下侧梁固定连接;角部加强座包括盖板,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盖板围成开口的半包围结构;第一腹板固定于盖板的一侧;第一腹板的边沿与半包围结构的开口处平齐;第二腹板固定于盖板的另一侧;第二腹板、第一腹板和盖板围成一侧开口的空腔;第二腹板的边沿延伸至远离空腔的开口。上述侧墙中,侧墙柱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角部加强座与上侧梁、下侧梁固定连接,能够提升侧墙的整体强度、提升侧墙与底架的连接强度,进而保证车体在大载重状态下的强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棚车,其车体应用上述侧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货车车厢,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侧墙,还涉及一种棚车。


技术介绍

1、棚车是一种封闭的车厢,一般用来运送货物。棚车的车体一般采用全钢焊接结构,由底架、侧墙、端墙、车顶和车门组成。车门安装于侧墙;侧墙、端墙均为两个,侧墙和端墙交替首尾连接,并且侧墙和端墙均固定于底架和车顶之间;侧墙、端墙、底架和车顶围成用于盛装货物的空间。

2、棚车内装载电池来为机车供电时,棚车载重大,而现有侧墙包括上侧梁、侧墙板和侧墙柱,侧墙柱的顶端与上侧梁焊接、底端与底架的下侧梁焊接,侧墙整体强度差,影响车体在大载重状态下的强度。

3、因此,如何提升棚车的车体在大载重状态下的强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侧墙,其侧墙柱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角部加强座与上侧梁、下侧梁固定连接,能够提升侧墙的整体强度、提升侧墙与底架的连接强度,进而保证车体在大载重状态下的强度。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侧墙的棚车,其车体在大载重状态下的强度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侧墙,用于棚车的车体,包括上侧梁和侧墙柱;所述侧墙柱的顶端通过角部加强座与所述上侧梁固定连接、底端通过另一个所述角部加强座与所述车体的下侧梁固定连接;所述角部加强座包括:

4、盖板,所述盖板围成开口的半包围结构;

5、第一腹板,所述第一腹板固定于所述盖板的一侧;所述第一腹板的边沿与所述半包围结构的开口处平齐;

6、第二腹板,所述第二腹板固定于所述盖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二腹板、所述第一腹板和所述盖板围成一侧开口的空腔;所述第二腹板的边沿延伸至远离所述空腔的开口。

7、可选地,上述侧墙中,所述侧墙柱的两端中朝向所述车体的内部的一侧分别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角部加强座的缺口;所述角部加强座中盖板和两个腹板中的一个固定于所述缺口处。

8、可选地,上述侧墙中,所述角部加强座的空腔的开口扣合并固定于所述上侧梁的上表面或所述下侧梁的上表面;所述角部加强座中第二腹板贴附并固定于所述上侧梁的内表面或所述下侧梁的外表面。

9、可选地,上述侧墙中,所述盖板包括梯形的主体,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主体两端处的两个翼板;所述翼板贴附并固定于所述上侧梁的下表面或所述下侧梁的上表面。

10、可选地,上述侧墙中,所述侧墙的预设区域设有可拆卸墙体,所述可拆卸墙体包括:

11、第一侧墙板,所述第一侧墙板开设有散热孔;

12、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安装于所述第一侧墙板的边沿,用于与所述上侧梁、所述侧墙柱或所述下侧梁固定连接;

13、加强梁,所述加强梁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墙板。

14、可选地,上述侧墙中,所述侧墙的预设区域设有固定墙体,所述固定墙体包括:

15、第二侧墙板,所述第二侧墙板的顶端固定于所述上侧梁;所述第二侧墙板开设有用于装配电池充电插座的充电口;所述第二侧墙板上固定有位于所述充电口外围的加强筋;

16、纵向梁,所述纵向梁固定于所述第二侧墙板的底端,并且所述纵向梁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侧墙柱。

17、可选地,上述侧墙中,所述纵向梁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不同所述侧墙柱的竖向中部;所述纵向梁的外侧面固定有雨檐。

18、可选地,上述侧墙中,所述侧墙的预设区域为所述侧墙中沿所述车体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区域。

19、可选地,上述侧墙中,所述上侧梁的外侧固定有雨檐、内侧固定有线槽安装座;所述侧墙柱固定有折页座,用于安装门。

20、一种棚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侧墙和第二侧墙;所述第一侧墙为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侧墙;所述第二侧墙为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侧墙。

2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侧墙,用于棚车的车体,包括上侧梁和侧墙柱;侧墙柱的顶端通过角部加强座与上侧梁固定连接、底端通过另一个角部加强座与车体的下侧梁固定连接;角部加强座包括盖板,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盖板围成开口的半包围结构;第一腹板固定于盖板的一侧;第一腹板的边沿与半包围结构的开口处平齐;第二腹板固定于盖板的另一侧;第二腹板、第一腹板和盖板围成一侧开口的空腔;第二腹板的边沿延伸至远离空腔的开口。

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侧墙中,侧墙柱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角部加强座与上侧梁、下侧梁固定连接,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侧墙柱的顶端和底端分别直接焊接于上侧梁和下侧梁的方案,能够提升侧墙的整体强度、提升侧墙与底架的连接强度,进而保证车体在大载重状态下的强度。

23、另外,上述侧墙中,侧墙柱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角部加强座与上侧梁和下侧梁固定连接,增加侧墙与棚车的车体中底架的连接强度,提升车体在大载重状态下的整体刚度以及疲劳性能。

2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棚车,其车体应用上述侧墙,在大载重状态下的强度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墙,用于棚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侧梁和侧墙柱;所述侧墙柱的顶端通过角部加强座与所述上侧梁固定连接、底端通过另一个所述角部加强座与所述车体的下侧梁固定连接;所述角部加强座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柱的两端中朝向所述车体的内部的一侧分别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角部加强座的缺口;所述角部加强座中盖板和两个腹板中的一个固定于所述缺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部加强座的空腔的开口扣合并固定于所述上侧梁的上表面或所述下侧梁的上表面;所述角部加强座中第二腹板贴附并固定于所述上侧梁的内表面或所述下侧梁的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梯形的主体,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主体两端处的两个翼板;所述翼板贴附并固定于所述上侧梁的下表面或所述下侧梁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的预设区域设有可拆卸墙体,所述可拆卸墙体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的预设区域设有固定墙体,所述固定墙体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梁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不同所述侧墙柱的竖向中部;所述纵向梁的外侧面固定有雨檐。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的预设区域为所述侧墙中沿所述车体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梁的外侧固定有雨檐、内侧固定有线槽安装座;所述侧墙柱固定有折页座,用于安装门。

10.一种棚车,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侧墙和第二侧墙;所述第一侧墙为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侧墙;所述第二侧墙为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侧墙。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墙,用于棚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侧梁和侧墙柱;所述侧墙柱的顶端通过角部加强座与所述上侧梁固定连接、底端通过另一个所述角部加强座与所述车体的下侧梁固定连接;所述角部加强座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柱的两端中朝向所述车体的内部的一侧分别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角部加强座的缺口;所述角部加强座中盖板和两个腹板中的一个固定于所述缺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部加强座的空腔的开口扣合并固定于所述上侧梁的上表面或所述下侧梁的上表面;所述角部加强座中第二腹板贴附并固定于所述上侧梁的内表面或所述下侧梁的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梯形的主体,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主体两端处的两个翼板;所述翼板贴附并固定于所述上侧梁的下表面或所述下侧梁的上表面。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博丁洪亮周雪赵金凤张露颖孔凡庚初连君廖阳郭永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