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充电底座、充电装置和充电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充电底座、充电装置和充电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5214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36
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底座、充电装置和充电系统,涉及充电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用户在充电状态下使用电子设备不方便的问题。具体的,该充电底座包括导热壳体、液冷膜和驱动件,导热壳体内形成有容纳腔,且导热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二侧壁用于支撑电子设备;液冷膜的厚度方向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排布方向一致,液冷膜设于容纳腔内,且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热导通,液冷膜内形成有液冷流道,液冷流道内填充有冷却液;驱动件设于容纳腔内,且与液冷膜连接,用于驱动液冷膜内的冷却液流动。本申请提供的充电底座用于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充电,尤其涉及一种充电底座、充电装置和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子设备的越来越普及,电子设备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电子设备通常会在充电的状态下使用。为了方便电子设备在充电状态下使用,电子设备利用充电底座充电,可以减少传统充电方式中充电线对人们的干扰。但是,电子设备在充电状态下长时间使用会产生较多的热量,从而会影响电子设备的流畅性,因此需要对电子设备进行散热。

2、相关技术中,充电底座内通常设置有散热风扇,以通过散热风扇对充电状态下的电子设备散热。由于散热风扇是通过空气流动来对电子设备进行散热的,散热效率会受到空气温度和空气流速的限制,因此,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量过多时,通过散热风扇对电子设备散热会出现散热不及时的现象,从而会导致电子设备发热、卡顿、帧率下降等问题,进而会导致用户在充电状态下使用电子设备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底座、充电装置和充电系统,用于解决用户在充电状态下使用电子设备不方便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底座,该充电底座包括导热壳体、液冷膜和驱动件,导热壳体内形成有容纳腔,且导热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二侧壁用于支撑电子设备;液冷膜的厚度方向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排布方向一致,液冷膜设于容纳腔内,且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热导通,液冷膜内形成有液冷流道,液冷流道内填充有冷却液;驱动件设于容纳腔内,且与液冷膜连接,用于驱动液冷膜内的冷却液流动。

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充电底座,通过充电底座对电子设备充电时,可以将电子设备放置在第二侧壁上,由于液冷膜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热导通,因此在充电过程中,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第二侧壁传导至液冷膜,并且,驱动件能够驱动液冷膜内的冷却液在液冷流道内循环流动。这样一来,冷却液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吸收容纳腔内的热量(充电底座产生的热量和电子设备传导至液冷膜的热量),并将吸收的热量通过液冷膜传导至第一侧壁,然后通过第一侧壁将热量散出至导热壳体外部。

5、由于液体的比热容较大,能够较快的吸收热量,因此具有较高的散热效率。通过冷却液在冷却流道内循环流动能够快速的将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量散出至导热壳体外部,从而可以快速降低电子设备的温度,以减缓电子设备在充电状态下使用时出现的发热、卡顿、帧率下降等问题,从而便于用户在充电状态下使用电子设备。

6、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驱动件包括振动器和第一电控板,振动器设于液冷膜与第二侧壁之间,且与液冷膜接触;第一电控板与振动器电连接,用于控制振动器沿液冷膜的厚度方向震动,以使振动器带动液冷膜震动,从而驱动冷却液流动。示例性的,振动器可以为手机振动器,振动器可以为压电陶瓷振动器,振动器的上述结构均比较容易实现小型化,从而可以减小振动器占用的容纳腔内的空间,以便于减小导热壳体的体积,从而便于充电底座的小型化设计。

7、振动器为手机振动器时,手机振动器包括微型电机和设于微型电机的输出轴上的凸轮,第一电控板与微型电机电连接,凸轮与液冷膜接触。

8、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控板设于液冷膜和第二侧壁之间,且第一电控板的厚度方向与液冷膜的厚度方向一致;这样一来,可以将第一电控板与液冷膜设置的较近,从而在第一电控板的厚度方向上,可以减小第一电控板和液冷膜整体上占用的容纳腔的空间,以便于减小充电底座的体积。充电底座还包括吸热片,吸热片的厚度方向与液冷膜的厚度方向一致,吸热片设于液冷膜和第一电控板之间,且与液冷膜和第一电控板热导通。这样一来,吸热片能够快速的吸收第一电控板产生的热量和容纳腔内的热量,并将吸收的热量传输至液冷膜,然后通过液冷膜内的冷却液将热量传输至外界,这样可以提高充电底座的散热效率。

9、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吸热片上开设有避让孔,避让孔沿吸热片的厚度方向贯穿吸热片,振动器设于避让孔内。这样一来,可以合理设置振动器和吸热片的位置,以减小振动器和吸热片整体上占用的容纳腔的空间,以便于充电底座的小型化设计。

10、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充电底座还包括导热件,导热件设置于第一电控板与第二侧壁之间,且与第一电控板和第二侧壁热导通。这样一来,导热件能够将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量和容纳腔内的热量快速的传导至液冷膜,从而通过冷却液快速的散热,以提高充电底座的散热效率。

11、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热件包括石墨片和硅胶垫,石墨片的厚度方向和硅胶垫的厚度方向均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排布方向一致;石墨片与第二侧壁热导通,可以使石墨片快速吸收电子设备传导至第二侧壁的热量;硅胶垫设于第一电控板和石墨片之间,且与第一电控板和石墨片热导通,这样可以使硅胶垫快速吸收石墨片的热量,并传导至第一电控板,进而传导至液冷膜进行散热,以提高热量传导效率,提高散热效率。

12、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充电底座还包括磁性件和发射线圈,磁性件设于容纳腔内,且固定于导热壳体上;磁性件上形成有安装通道,安装通道沿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排布方向延伸,第一电控板和/或吸热片位于安装通道内,这样可以减少磁性件在安装通道的延伸方向上占用的容纳腔的空间,以便于将导热壳体设置的比较轻薄,从而便于充电底座的小型化设计;磁性件上还形成有围绕安装通道的周向一周的安装空间;发射线圈设于安装空间内,且与第一电控板电连接,这样一来,磁性件可以提高发射线圈产生的磁力线的传导效率,以提高充电底座的充电效率,并且磁性件还能够减少发射线圈产生的磁场受到的干扰,从而提高充电底座的工作稳定性。

13、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充电底座还包括支撑件和第一磁吸件,支撑件连接于磁性件朝向第二侧壁的侧面上;或,支撑件连接于磁性件的外周壁上;第一磁吸件位于支撑件朝向第二侧壁的一侧,且固定于支撑件上。通过第一磁吸件可以与电子设备内设置的磁性件进行吸合,以对充电底座和电子设备进行定位,以使充电底座内的发射线圈与电子设备内的发射线圈对齐,从而保证充电底座对电子设备的充电效果。

14、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件包括沿安装通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块,多个支撑块连接于磁性件上,这样一来,可以节省支撑件的材料,以节省成本;和/或,第一磁吸件包括多个第一磁铁,多个第一磁铁沿安装通道的周向间隔设置于支撑件上,这样一来,可以使充电底座和电子设备定位后,多个第一磁铁能够沿安装通道的周向对电子设备产生吸力,以使电子设备受到的吸力比较均匀,从而可以提高定位效果。

15、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热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一密封圈,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的一者形成有一侧开口的空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的另一者位于空腔的开口处,且封堵空腔的开口;第一密封圈的轴向与空腔的开口的轴向一致,第一密封圈设于空腔的开口处,且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密封连接。通过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器为压电陶瓷振动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控板设于所述液冷膜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且所述第一电控板的厚度方向与所述液冷膜的厚度方向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片上开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沿所述吸热片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吸热片,所述振动器设于所述避让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底座还包括导热件,所述导热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控板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且与所述第一电控板和所述第二侧壁热导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包括石墨片和硅胶垫,所述石墨片的厚度方向和所述硅胶垫的厚度方向均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排布方向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底座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底座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沿所述安装通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块,所述多个支撑块连接于所述磁性件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一者形成有一侧开口的空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另一者位于所述空腔的开口处,且封堵所述空腔的开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上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视窗开口,所述液冷流道位于所述视窗开口处;

13.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还包括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控板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线的输入端电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底座设置有输入连接孔;

17.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器为压电陶瓷振动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控板设于所述液冷膜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且所述第一电控板的厚度方向与所述液冷膜的厚度方向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片上开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沿所述吸热片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吸热片,所述振动器设于所述避让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底座还包括导热件,所述导热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控板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且与所述第一电控板和所述第二侧壁热导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包括石墨片和硅胶垫,所述石墨片的厚度方向和所述硅胶垫的厚度方向均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排布方向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底座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底座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训合
申请(专利权)人: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