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石质路堑段倒装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石质路堑段倒装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4806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石质路堑段倒装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涉及路面施工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强基、薄面、稳土基”的结构设计思想,对石质路堑段路面结构进行设计,充分利用了石质路床强度高、回弹模量大的特性,在沥青层与石质路床层之间铺设回弹模量相对较小的柔性基层,使之处于回弹模量较大的沥青面层与石质路床之间,形成倒装式路面结构,不但能降低石质路堑段石方开挖量,节约资源,降低造价,而且减少了反射裂缝的发生,可保证路面结构受力合理,从而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同时设置了合理的排水系统,可及时将路表水以及地下级配碎石垫层处的积水排出,减少水温对路面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提高路面结构抗疲劳破坏能力,从而进一步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路面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石质路堑段倒装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山区公路石质路堑段通常采用超挖形成路槽,再铺设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半刚性基层虽然是目前国内广泛应用的结构形式,但由于车辆荷载及环境因素影响,特别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因素,半刚性基层极易产生收缩、开裂,并且裂缝向上传递,导致半刚性基层路面出现反射裂缝,尤其是在高温和多雨地区,反射裂缝现象更加显著,继而降低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石质路堑段因设置半刚性基层开挖路槽,把强度较高的石方挖掉必然导致开挖量增加,造成资源浪费且施工成本高,施工进度缓慢等问题,也不能满足“双碳”高质量发展要求。另外,一方面由于路堑段石质路床透水性差,路面结构层内的渗水因车辆荷载的“泵吸”作用极易导致路面损坏,在高温多雨地区易产生唧浆,致使半刚性基层脱空;另一方面石质路堑段通常纵坡较大,上坡段行车速度缓慢,易产生车辙、拥包等病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石质路堑段倒装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以解决传统石质路堑段路面结构所存在的抗疲劳破坏能力差、使用寿命短、石方开挖量大、碳排放量多等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石质路堑段倒装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倒装式路面结构,所述倒装式路面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铺的石质路床、级配碎石垫层、沥青大碎石层和沥青面层。

4、可选的,所述石质路床开挖后,表面坑槽深度不大于15cm。p>

5、可选的,所述沥青面层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沥青上面层和沥青下面层;所述沥青面层的横向两侧还设置有路缘石。

6、可选的,所述沥青面层的上表面设置有路拱横坡,路拱横坡度为1%~2%。

7、可选的,还包括道路排水系统,所述道路排水系统包括:

8、横向排水盲管,埋设于所述级配碎石垫层内,并沿所述倒装式路面结构的横向铺设,且所述横向排水盲管的横坡度与所述沥青面层的路拱横坡度相同;

9、排水沟,设置于所述倒装式路面结构的横向两侧,并沿所述倒装式路面结构的纵向延伸,所述横向排水盲管的两端分别与位于所述倒装式路面结构的横向两侧的两所述排水沟相连。

10、可选的,所述级配碎石垫层内靠近底部的位置,沿所述级配碎石垫层的纵向间隔布置有多根所述横向排水盲管,任意一根所述横向排水盲管均与所述排水沟相连。

11、可选的,所述排水沟包括上下布置的空腔层和碎石层,所述空腔层与所述沥青面层上表面衔接,能够接收来自所述沥青面层上表面的路表水;所述碎石层内靠近底部的位置埋设有沿所述倒装式路面结构的纵向延伸的纵向排水盲管,所述横向排水盲管的端部与所述碎石层或所述纵向排水盲管连通。

12、可选的,所述纵向排水盲管沿所述倒装式路面结构的纵向进行坡度设置。

13、可选的,所述排水沟通过浆砌片石砌筑而成,所述排水沟包括上下分隔的上层腔和下层腔,所述上层腔作为所述空腔层,且所述上层腔顶部与所述倒装式路面结构的上表面平齐;所述下层腔内填充碎石形成所述碎石层。

14、可选的,所述空腔层的顶部敞口,且敞口处铺设有预制盖板,所述预制盖板上开设有供路表水流入所述空腔层的通孔;或者,所述预制盖板的沿路面纵向的边缘设置凹口,任意相邻两所述预制盖板的相邻边缘的所述凹口对接,形成供路表水流入所述空腔层的盖板缝隙。

15、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6、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石质路堑段倒装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基于“强基、薄面、稳土基”的结构设计思想,对石质路堑段路面结构进行设计,充分利用了石质路床强度高、回弹模量大的特性,在沥青层与石质路床层之间铺设回弹模量相对较小的柔性基层,使之处于回弹模量较大的沥青面层与石质路床之间,形成倒装式路面结构,不但能降低石质路堑段石方开挖量,节约资源,降低造价,而且减少了反射裂缝的发生,可保证路面结构受力合理,从而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17、在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些技术方案中,路面路拱坡度的设置,配合合理的排水系统,不仅可快速排除路表水,还可及时将路面结构地下级配碎石垫层处的积水排出,从而减少水温对路面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提高路面结构抗疲劳破坏能力,从而进一步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质路堑段倒装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倒装式路面结构,所述倒装式路面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铺的石质路床、级配碎石垫层、沥青大碎石层和沥青面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质路堑段倒装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石质路床开挖后,表面坑槽深度不大于1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质路堑段倒装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面层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沥青上面层和沥青下面层;所述沥青面层的横向两侧还设置有路缘石。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石质路堑段倒装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面层的上表面设置有路拱横坡,路拱横坡度为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石质路堑段倒装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道路排水系统,所述道路排水系统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石质路堑段倒装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级配碎石垫层内靠近底部的位置,沿所述级配碎石垫层的纵向间隔布置有多根所述横向排水盲管,任意一根所述横向排水盲管均与所述排水沟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石质路堑段倒装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包括上下布置的空腔层和碎石层,所述空腔层与所述沥青面层上表面衔接,能够接收来自所述沥青面层上表面的路表水;所述碎石层内靠近底部的位置埋设有沿所述倒装式路面结构的纵向延伸的纵向排水盲管,所述横向排水盲管的端部与所述碎石层或所述纵向排水盲管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石质路堑段倒装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排水盲管沿所述倒装式路面结构的纵向进行坡度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石质路堑段倒装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通过浆砌片石砌筑而成,所述排水沟包括上下分隔的上层腔和下层腔,所述上层腔作为所述空腔层,且所述上层腔顶部与所述倒装式路面结构的上表面平齐;所述下层腔内填充碎石形成所述碎石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石质路堑段倒装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层的顶部敞口,且敞口处铺设有预制盖板,所述预制盖板上开设有供路表水流入所述空腔层的通孔;或者,所述预制盖板的沿路面纵向的边缘设置凹口,任意相邻两所述预制盖板的相邻边缘的所述凹口对接,形成供路表水流入所述空腔层的盖板缝隙。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质路堑段倒装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倒装式路面结构,所述倒装式路面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铺的石质路床、级配碎石垫层、沥青大碎石层和沥青面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质路堑段倒装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石质路床开挖后,表面坑槽深度不大于1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质路堑段倒装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面层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沥青上面层和沥青下面层;所述沥青面层的横向两侧还设置有路缘石。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石质路堑段倒装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面层的上表面设置有路拱横坡,路拱横坡度为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石质路堑段倒装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道路排水系统,所述道路排水系统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石质路堑段倒装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级配碎石垫层内靠近底部的位置,沿所述级配碎石垫层的纵向间隔布置有多根所述横向排水盲管,任意一根所述横向排水盲管均与所述排水沟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石质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相志华杜康薛斌丁相君王祥伟郝连刚闻龙李立雲彭琛琛刘云霏朱登元王玉兰
申请(专利权)人:临沂市知行交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