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充放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34611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31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充电技术领域,提出了电池充放电系统,包括主控单元和充电电路,充电电路包括变换器U1、开关管Q3、变压器T1、电阻R4和电阻R5,变换器U1的输入端连接主控单元,变换器U1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管Q3的控制端,开关管Q3的第一端连接变压器T1的第一输入端,变压器T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变换器U1的电源端,开关管Q3的第二端连接变换器U1的电流检测端,变压器T1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蓄电池U2是正极,蓄电池U2的负极接地,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蓄电池U2的正极,电阻R4的第二端通过电阻R5接地,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变换器U1的电压检测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蓄电池充电电路的电路结构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充电,具体的,涉及电池充放电系统


技术介绍

1、蓄电池作为一种性能可靠的化学电源,在电力系统、交通运输、便携式电子产品等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蓄电池的充放电电路用于控制电源对蓄电池的充电以及蓄电池对负载的供电,在充电过程中,蓄电池如果充满电应该断开充电回路,以防止蓄电池过充,但现有的蓄电池充电电路的电路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出电池充放电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蓄电池充电电路的电路结构复杂的问题。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电池充放电系统,包括主控单元和充电电路,所述主控单元连接所述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变换器u1、电阻r2、开关管q3、电阻r3、变压器t1、二极管d2、电阻r4和电阻r5,所述变换器u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第一输出端,所述变换器u1的电源端通过继电器k1的常闭触点连接5v电源,所述变换器u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3的控制端,所述开关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池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单元和充电电路,所述主控单元连接所述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变换器U1、电阻R2、开关管Q3、电阻R3、变压器T1、二极管D2、电阻R4和电阻R5,所述变换器U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第一输出端,所述变换器U1的电源端通过继电器K1的常闭触点连接5V电源,所述变换器U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3的控制端,所述开关管Q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变压器T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变换器U1的电源端,所述开关管Q3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阻R3接地,所述开关管Q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变换器U1的电...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池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单元和充电电路,所述主控单元连接所述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变换器u1、电阻r2、开关管q3、电阻r3、变压器t1、二极管d2、电阻r4和电阻r5,所述变换器u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第一输出端,所述变换器u1的电源端通过继电器k1的常闭触点连接5v电源,所述变换器u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3的控制端,所述开关管q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变压器t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变换器u1的电源端,所述开关管q3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阻r3接地,所述开关管q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变换器u1的电流检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电阻r1、开关管q1和开关管q2,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变换器u1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1的控制端,所述开关管q1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2的控制端,所述开关管q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第二输入端,所述开关管q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所述开关管q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2的第一端,所述开关管q2的第二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关断电路,所述电源关断电路包括电阻r7、电阻r8、运放u3、运放u4、电阻r9和开关管q4,所述运放u3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5v电源,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阻r7接地,所述运放u3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所述运放u3的输出端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冬冬陈喜增陈贺峰史力喜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兴润汽车底盘系统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