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压装置及电池加工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4512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31
本申请涉及一种辊压装置及电池加工设备,辊压装置包括:第一入料辊,用于输送目标极片;第二入料辊,包括沿第一入料辊的径向分别设置于第一入料辊的相对两侧的第一辊体及第二辊体,第一辊体与第二辊体均用于输送缓冲层;及压辊组件,沿目标极片的输送方向设置于第一入料辊与第二入料辊的下游,并用于向目标极片施加压力。本申请中通过第二入料辊将缓冲层沿目标极片的厚度方向层叠设置于目标极片的至少一侧,使得缓冲层能够夹设于压辊组件与目标极片之间,并将压辊组件的压力传递至目标极片上,使得压辊组件与目标极片之间形成间接抵压,可以降低目标极片表层孔隙闭孔的概率,从而提升电池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加工,特别是涉及一种辊压装置及电池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1、极片是形成电池结构的重要部件,在制作形成极片之后,首先需要对极片进行辊压,来提高极片的能量密度,辊压完成之后的极片再用于组装形成电池。

2、然而,极片是多孔电极,对极片进行辊压之后,容易导致极片表层孔隙闭孔或者导致极片表层孔径急剧变小,从而导致组装形成的电池倍率下降、低温性能下降,容易产生析锂或者导致电池循环寿命衰减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极片辊压之后出现的表层孔隙闭孔或者表层孔径急剧变小的问题,提供一种辊压装置及电池加工设备。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辊压装置,用于辊压目标极片,辊压装置包括:

3、第一入料辊,用于输送目标极片;

4、第二入料辊,包括沿第一入料辊的径向分别设置于第一入料辊的相对两侧的第一辊体及第二辊体,第一辊体与第二辊体均用于输送缓冲层,以使缓冲层沿目标极片的厚度方向层叠于目标极片的相对两侧;及

5、压辊组件,沿目标极片的输送方向设置于第一入料辊与第二入料辊的下游,并用于向目标极片施加压力。

6、通过上述结构,第一辊体与第二辊体能够分别将缓冲层层叠设置于目标极片厚度方向的相对两侧,以使目标极片夹设于缓冲层之间,通过缓冲层实现目标极片与压辊组件之间的压力传递,能够避免目标极片与压辊组件之间的直接接触辊压,对目标极片形成保护作用,降低压辊组件在沿平行于目标极片的方向上对目标极片上的活性物质颗粒形成辊压力的概率,降低目标极片表层孔隙闭孔的概率,提高目标极片表层孔隙率,提升电池单体或电池的使用性能。

7、在一些实施例中,压辊组件包括轴向平行设置的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沿与轴向相交的方向间隔设置,并间隔形成供层叠设置的目标极片及缓冲层穿过的辊压间隙。

8、通过上述结构,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相互配合,能够向目标极片上施加更均匀且更稳定的压力,以提高目标极片的能量密度。与此同时,缓冲层将第一压辊及第二压辊的压力分别传递至目标极片上,使得目标极片不需要与第一压辊或第二压辊直接接触,从而降低目标极片表层孔隙闭孔的概率。

9、在一些实施例中,辊压装置还包括均沿输送方向设置于压辊组件下游的第一收料辊及第二收料辊,第一收料辊用于收卷目标极片,第二收料辊设置于第一收料辊的至少一侧,并用于收卷缓冲层。

10、通过设置第一收料辊,与第一入料辊相互配合,使目标极片在辊压装置中能够处于张紧状态,降低目标极片打皱的风险。同样地,第二收料辊与第二入料辊相互配合,使缓冲层在辊压装置中处于张紧状态,并且与目标极片更好地层叠,以使压辊组件能够更好地对缓冲层及目标极片进行辊压。

11、在一些实施例中,缓冲层的材料与目标极片的材料相同;和/或,缓冲层的厚度与目标极片的厚度相同。

12、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辊压装置,用于辊压目标极片,辊压装置包括:

13、第一入料辊,用于输送目标极片;

14、第二入料辊,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入料辊的相对两侧的第一辊体及第二辊体;

15、缓冲层,包括绕设于第一辊体上的第一缓冲子层及绕设于第二辊体上的第二缓冲子层,第一缓冲子层及第二缓冲子层沿目标极片的厚度方向层叠设置于目标极片的相对两侧;及

16、压辊组件,沿目标极片的输送方向设置于第一入料辊与第二入料辊的下游,并用于向目标极片施加压力;

17、其中,缓冲层沿目标极片的厚度方向位于目标极片与压辊组件之间。

18、压辊组件对层叠设置的目标极片与缓冲层进行辊压时,第一缓冲子层与第二缓冲子层能够将目标极片夹设于两者之间,将目标极片与压辊组件之间由直接接触变为间接接触,在传递压力的同时,能够保护目标极片,从而降低目标极片表层孔隙闭孔的概率。

1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缓冲子层和/或第二缓冲子层的材料与目标极片的材料相同。当第一缓冲子层和第二缓冲子层与目标极片层叠设置时,第一缓冲子层和第二缓冲子层表面的活性物质颗粒与目标极片表面的活性物质颗粒能够相互咬合,从而进一步地抑制压辊组件对目标极片所形成的平行于目标极片的方向上的辊压力,进一步提高目标极片表层孔隙率。

2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缓冲子层和/或第二缓冲子层的厚度与目标极片的厚度相同。由此,一方面,使得通过第一缓冲子层和第二缓冲子层传递至目标极片上的压力大小合适,能够顺利实现目标极片的压实,提高目标极片的能量密度。另一方面,能够降低目标极片表层孔隙闭孔的概率。

21、在一些实施例中,压辊组件包括轴向平行设置的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沿与轴向相交的方向间隔设置,并间隔形成供层叠设置的目标极片及缓冲层穿过的辊压间隙;

22、其中,第一压辊用于与第一缓冲子层接触,第二压辊用于与第二缓冲子层接触。

23、通过上述结构,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相互配合,能够向目标极片上施加更均匀且更稳定的压力,以提高目标极片的能量密度。与此同时,第一缓冲子层将第一压辊的压力传递至目标极片上,第二缓冲子层将第二压辊的压力传递至目标极片上,使得目标极片不需要与第一压辊或第二压辊直接接触,从而降低目标极片表层孔隙闭孔的概率。

24、在一些实施例中,辊压装置还包括均沿输送方向设置于压辊组件下游的第一收料辊及第二收料辊,第一收料辊用于收卷目标极片,第二收料辊设置于第一收料辊的至少一侧,并用于收卷缓冲层。

25、通过设置第一收料辊,与第一入料辊相互配合,使目标极片在辊压装置中能够处于张紧状态,降低目标极片打皱的风险。同样地,第二收料辊与第二入料辊相互配合,使缓冲层在辊压装置中处于张紧状态,并且与目标极片更好地层叠,以使压辊组件能够更好地对缓冲层及目标极片进行辊压。

26、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加工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辊压装置。

27、上述辊压装置及电池加工设备,在对目标极片进行辊压的过程中,通过第二入料辊将缓冲层沿目标极片的厚度方向层叠设置于目标极片的至少一侧,使得缓冲层能够夹设于压辊组件与目标极片之间,并将来自于压辊组件的压力传递至目标极片上,使得压辊组件与目标极片之间形成间接抵压,由此,辊压完成之后将目标极片应用于电池的组装中,可以降低目标极片表层孔隙闭孔的概率,从而提升电池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辊压目标极片,所述辊压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组件包括轴向平行设置的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所述第一压辊与所述第二压辊沿与轴向相交的方向间隔设置,并间隔形成供层叠设置的所述目标极片及所述缓冲层穿过的辊压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装置还包括均沿所述输送方向设置于所述压辊组件下游的第一收料辊及第二收料辊,所述第一收料辊用于收卷所述目标极片,所述第二收料辊设置于所述第一收料辊的至少一侧,并用于收卷所述缓冲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的材料与所述目标极片的材料相同;

5.一种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辊压目标极片,所述辊压装置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子层和/或所述第二缓冲子层的材料与所述目标极片的材料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子层和/或所述第二缓冲子层的厚度与所述目标极片的厚度相同。

<p>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组件包括轴向平行设置的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所述第一压辊与所述第二压辊沿与轴向相交的方向间隔设置,并间隔形成供层叠设置的所述目标极片及所述缓冲层穿过的辊压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装置还包括均沿所述输送方向设置于所述压辊组件下游的第一收料辊及第二收料辊,所述第一收料辊用于收卷所述目标极片,所述第二收料辊设置于所述第一收料辊的至少一侧,并用于收卷所述缓冲层。

10.一种电池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或者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辊压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辊压目标极片,所述辊压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组件包括轴向平行设置的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所述第一压辊与所述第二压辊沿与轴向相交的方向间隔设置,并间隔形成供层叠设置的所述目标极片及所述缓冲层穿过的辊压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装置还包括均沿所述输送方向设置于所述压辊组件下游的第一收料辊及第二收料辊,所述第一收料辊用于收卷所述目标极片,所述第二收料辊设置于所述第一收料辊的至少一侧,并用于收卷所述缓冲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的材料与所述目标极片的材料相同;

5.一种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辊压目标极片,所述辊压装置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凯朱畅付成华郭锁刚谢庭祯马文健叶永煌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