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眼外肌麻痹疾病的眼外肌附着点直刺针灸针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3961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28
本技术公开一种用来治疗眼外肌麻痹疾病的眼外肌附着点直刺针灸针具,包括手柄、与所述手柄一端连接的梳齿状结构和多个针体,所述梳齿状结构包括与所述手柄连接的板,以及与所述板连接的多个齿,所述齿位于所述板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每个所述齿连接一个所述针体,所述针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齿的延伸方向相同,且所述齿的截面积大于所述针体的横截面积。通过在梳齿状结构上设置多个针体,可以使操作者通过一次进针,使多个针体对整个直肌附着点进行刺激治疗,因而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针灸针具。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治疗眼外肌麻痹疾病的眼外肌附着点直刺针灸针具和按摩针具。


技术介绍

1、眼外肌麻痹是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核、神经干或肌肉本身病变所致的眼外肌病变,发病率为1.5%-7.2%,是复视和斜视产生的主要原因。西医在治疗上无论是早期的神经营养支持疗法还是晚期的手术治疗,效果均不理想。

2、眼外肌麻痹属中医“风牵偏视”范畴,已列入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直刺眼外肌附着点较传统针刺眼周穴位可更直接地兴奋受损眼肌神经,使之被动收缩,以促进麻痹肌的功能恢复,是传统针刺疗法与现代眼外肌解剖结构相结合的创新,具有功能恢复快、疗效明显、治愈率高的优点。

3、眼球的运动受到6条眼肌的支配,分别命名为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上斜肌和下斜肌,任何一条或多条眼肌的麻痹都会导致双眼视觉异常,导致斜视或复视。眼外肌附着点分布在距角膜缘5-8mm的位置,眼外肌附着位置的宽度约6-12mm,厚度约2-3mm,内侧紧贴眼球壁,眼球壁厚度约2-3mm,内侧紧邻视网膜。目前使用的直刺眼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眼外肌麻痹疾病的眼外肌附着点直刺针灸针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与所述手柄一端连接的梳齿状结构和多个针体,所述梳齿状结构包括与所述手柄连接的板,以及与所述板连接的多个齿,所述齿位于所述板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每个所述齿连接一个所述针体,所述针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齿的延伸方向相同,且所述齿的截面积大于所述针体的横截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针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的轴线与所述手柄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5度~35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灸针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的形状设置为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针具,其特征在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眼外肌麻痹疾病的眼外肌附着点直刺针灸针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与所述手柄一端连接的梳齿状结构和多个针体,所述梳齿状结构包括与所述手柄连接的板,以及与所述板连接的多个齿,所述齿位于所述板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每个所述齿连接一个所述针体,所述针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齿的延伸方向相同,且所述齿的截面积大于所述针体的横截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针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的轴线与所述手柄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5度~35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灸针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的形状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利群张允岭景向红张路付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