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大跨悬索桥长吊索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具体是一种独立低频双吊索节段模型风洞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在风荷载作用下,吊索尾流驰振是大跨度悬索桥抗风设计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风洞试验是研究吊索风致振动特征最常用的方法。传统弹性悬挂系统中模拟实际吊索的动力参数会进行模型缩尺,而这样就无法保证模型的雷诺数效应,当不进行模型缩尺时,而要实现低频悬挂时会因为模型自重导致弹簧的净伸长量大的问题,无法实现低频悬挂,且传统弹性悬挂系统吊索在发生驰振时振动的幅度不能太大,无法实现振动大振幅。因此,需要具有能够实现低频悬挂且大幅振动的弹性悬吊系统的风洞试验装置,便于开展独立双吊索节段模型风洞试验。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独立低频双吊索节段模型风洞试验装置,解决传统弹性悬挂系统无法实现低频悬挂、大振幅振动以及雷诺数效应,从而不利于试验开展的问题。
2、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独立低频双吊索节段模型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独立低频双吊索节段模型风洞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风洞顶部的顶部框架(1)、悬吊于所述顶部框架(1)下侧的第一吊索组件(2),所述第一吊索组件(2)包括连接于所述顶部框架(1)的第一底部框架(21)、多条第一吊绳(223)以及多对吊环(220),所述第一吊绳(223)的两端通过一对所述吊环(220)分别连接所述顶部框架(1)与所述第一底部框架(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立低频双吊索节段模型风洞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悬吊于所述顶部框架(1)下侧的第二吊索组件(3),所述顶部框架(1)包括至少两对平行设置的第一顶梁(11)以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独立低频双吊索节段模型风洞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风洞顶部的顶部框架(1)、悬吊于所述顶部框架(1)下侧的第一吊索组件(2),所述第一吊索组件(2)包括连接于所述顶部框架(1)的第一底部框架(21)、多条第一吊绳(223)以及多对吊环(220),所述第一吊绳(223)的两端通过一对所述吊环(220)分别连接所述顶部框架(1)与所述第一底部框架(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立低频双吊索节段模型风洞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悬吊于所述顶部框架(1)下侧的第二吊索组件(3),所述顶部框架(1)包括至少两对平行设置的第一顶梁(11)以及至少一对架设于所述第一顶梁(11)上侧的第二顶梁(12),所述第一底部框架(21)通过第一吊绳(223)与其中一对所述第一顶梁(11)相连接,所述第二吊索组件(3)包括连接于另一对所述第一顶梁(11)的第二底部框架(31)、多条第二吊绳(323),所述第二吊绳(323)的两端通过一对所述吊环(220)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顶梁(11)与所述第二底部框架(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独立低频双吊索节段模型风洞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部框架(21)上设有相对设置的两组配重件(21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独立低频双吊索节段模型风洞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部框架(31)包括第一底梁(311)、第二底梁(312)以及分度盘(313),所述第一底梁(311)为一对且将四个端部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吊绳(323),所述第二底梁(31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对的所述第一底梁(311)上,所述分度盘(313)固定于所述第二底梁(3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独立低频双吊索节段模型风洞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部框架(31)的中部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二竖梁(314),所述第二底部框架(31)还包括承载板(315),所述承载板(315)的底面与所述分度盘(313)的顶部连接,所述承载板(315)的表面用于承接所述第二竖梁(3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青,郭建炜,孙洪鑫,华旭刚,黄智文,王文熙,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