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联轴节制造技术_技高网

联轴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3329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联轴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联轴节。所述联轴节包括通过紧固组件(30)彼此连接的输入端半联轴节(10)和输出端半联轴节(20),所述紧固组件(30)与所述输入端半联轴节(10)和所述输出端半联轴节(20)的其中至少一者绝缘连接,所述输入端半联轴节(10)与所述输出端半联轴节(20)之间设置有绝缘板(4)。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在输入端半联轴节以及输出端半联轴节之间增设绝缘板,并且紧固组件绝缘地连接于输入端半联轴节以及输出端半联轴节中的至少一者,使得电流无法从输入端半联轴节流向输出端半联轴节。在驱动电机存在轴电压的情况下,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联轴节可以阻止电流通过联轴节到达负载设备,起到保护负载设备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联轴器,具体地涉及一种联轴节


技术介绍

1、联轴器又称联轴节。用于将不同机构中的主动轴和从动轴牢固地联接起来一同旋转,并传递运动和扭矩的机械部件,有时也用于联接轴与其他零件(如齿轮、带轮等)。联轴节常由两半合成,分别用键或紧配合等联接,紧固在两轴端,再通过某种方式将两半联接起来。联轴器可兼有补偿两轴之间由于制造安装不精确、工作时的变形或热膨胀等原因所发生的偏移(包括轴向偏移、径向偏移、角偏移或综合偏移),以及缓和冲击、吸振等作用。

2、电机输出轴与负载设备的输入轴之间,使用联轴节传动,联轴节内部为齿形结构,各接触面均为金属与金属接触,存在导电通路。当电机存在轴电压时,会有电流经过联轴节到达负载设备,造成负载设备损坏。

3、现有齿形绝缘联轴节,为了实现绝缘,需要在电机轴或者负载设备输入轴处增加法兰,在法兰处做绝缘处理。虽然实现了绝缘,但是会增加联轴节的轴向尺寸,对于后期改造的联轴节,需要修改设备基础,施工量较大、施工周期长。同时,改造后的联轴节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联轴节内部存在导电通路的问题,提供一种联轴节,该联轴节具有能够防止电流通过联轴节输入至负载设备。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联轴节,所述联轴节包括通过紧固组件彼此连接的输入端半联轴节和输出端半联轴节,所述紧固组件与所述输入端半联轴节和所述输出端半联轴节的其中至少一者绝缘连接,所述输入端半联轴节与所述输出端半联轴节之间设置有绝缘板。

3、可选地,所述输入端半联轴节包括第一内齿套和套设并啮合于该第一内齿套的第一外齿套;所述输出端半联轴节包括第二内齿套和套设并啮合于该第二内齿套的第二外齿套,所述第一外齿套与所述第二外齿套夹设于所述绝缘板的外侧。

4、可选地,所述第一外齿套的端面均匀且间隔地形成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外齿套上形成有与该第一安装孔同轴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紧固组件的至少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及所述第二安装孔内。

5、可选地,所述联轴节包括绝缘螺栓套,所述绝缘螺栓套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或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绝缘螺栓套包括具有通孔的柱状部以及从该柱状部的一端垂直延伸的凸缘,所述紧固组件包括依次布置的螺栓、第一平垫、第二平垫、弹垫以及螺母,其中所述螺栓的杆部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及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柱状部套设于所述杆部的外侧。

6、可选地,所述螺栓的头部位于所述第一外齿套远离所述第二外齿套的一侧,所述第一平垫位于所述螺栓的头部与所述第一外齿套之间,所述螺母紧固于所述杆部并位于所述第二外齿套远离所述第一外齿套的一侧,所述第二平垫及所述弹垫依次套设于所述杆部并位于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二外齿套之间,或者,所述螺栓的头部位于所述第二外齿套远离所述第一外齿套的一侧,所述第一平垫位于所述螺栓的头部与所述第二外齿套之间,所述螺母紧固于所述杆部并位于所述第一外齿套远离所述第二外齿套的一侧,所述第二平垫及所述弹垫依次套设于所述杆部并位于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一外齿套之间。

7、可选地,所述凸缘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平垫的外径和所述第二平垫的外径中的最大者,所述凸缘位于所述第一平垫与所述述第一外齿套之间,或者,所述凸缘位于所述第二平垫与所述述第二外齿套之间。

8、可选地,所述螺栓的头部位于所述第一外齿套远离所述第二外齿套的一侧,所述第一平垫位于所述螺栓的头部与所述第一外齿套之间,所述螺母紧固于所述杆部并位于所述第二外齿套远离所述第一外齿套的一侧,所述第二平垫及所述弹垫依次套设于所述杆部并位于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二外齿套之间,所述凸缘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平垫的外径并且所述凸缘位于所述第一平垫与所述述第一外齿套之间,或者,

9、所述螺栓的头部位于所述第二外齿套远离所述第一外齿套的一侧,所述第一平垫位于所述螺栓的头部与所述第二外齿套之间,所述螺母紧固于所述杆部并位于所述第一外齿套远离所述第二外齿套的一侧,所述第二平垫及所述弹垫依次套设于所述杆部并位于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一外齿套之间,所述凸缘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平垫的外径并且所述凸缘位于所述第二平垫与所述述第一外齿套之间。

10、可选地,所述绝缘板和所述绝缘螺栓套的材质为环氧树脂或尼龙1010。

11、可选地,所述第一外齿套和所述第二外齿套上分别形成有第一注油孔和第二注油孔,所述联轴节包括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注油孔和所述第二注油孔内的螺塞。

12、可选地,所述第一外齿套和所述第二外齿套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所述联轴节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密封槽和所述第二密封槽内的密封圈以分别密封所述第一外齿套与所述第一内齿套之间的缝隙以及所述第二外齿套与所述第二内齿套之间的缝隙。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输入端半联轴节以及输出端半联轴节之间增设绝缘板,并且紧固组件绝缘地连接于输入端半联轴节以及输出端半联轴节中的至少一者,使得电流无法从输入端半联轴节流向输出端半联轴节。在驱动电机存在轴电压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联轴节可以阻止电流通过联轴节到达负载设备,起到保护负载设备的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联轴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节包括通过紧固组件(30)彼此连接的输入端半联轴节(10)和输出端半联轴节(20),所述紧固组件(30)与所述输入端半联轴节(10)和所述输出端半联轴节(20)的其中至少一者绝缘连接,所述输入端半联轴节(10)与所述输出端半联轴节(20)之间设置有绝缘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半联轴节(10)包括第一内齿套(11)和套设并啮合于该第一内齿套(11)的第一外齿套(12);所述输出端半联轴节(20)包括第二内齿套(21)和套设并啮合于该第二内齿套(21)的第二外齿套(22),所述第一外齿套(12)与所述第二外齿套(22)夹设于所述绝缘板(4)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轴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齿套(12)的端面均匀且间隔地形成有第一安装孔(121),所述第二外齿套(22)上形成有与该第一安装孔(121)同轴的第二安装孔(221),所述紧固组件(30)的至少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21)及所述第二安装孔(22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轴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节包括绝缘螺栓套(50),所述绝缘螺栓套(50)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21)和/或所述第二安装孔(221)内,所述绝缘螺栓套(50)包括具有通孔的柱状部(51)以及从该柱状部(51)的一端垂直延伸的凸缘(52),所述紧固组件(30)包括依次布置的螺栓(31)、第一平垫(32)、第二平垫(33)、弹垫(34)以及螺母(35),其中所述螺栓(31)的杆部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21)及所述第二安装孔(221)内,所述柱状部(51)套设于所述杆部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轴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31)的头部位于所述第一外齿套(12)远离所述第二外齿套(22)的一侧,所述第一平垫(32)位于所述螺栓(31)的头部与所述第一外齿套(12)之间,所述螺母(35)紧固于所述杆部并位于所述第二外齿套(22)远离所述第一外齿套(12)的一侧,所述第二平垫(33)及所述弹垫(34)依次套设于所述杆部并位于所述螺母(35)与所述第二外齿套(22)之间,或者,所述螺栓(31)的头部位于所述第二外齿套(22)远离所述第一外齿套(12)的一侧,所述第一平垫(32)位于所述螺栓(31)的头部与所述第二外齿套(22)之间,所述螺母(35)紧固于所述杆部并位于所述第一外齿套(12)远离所述第二外齿套(22)的一侧,所述第二平垫(33)及所述弹垫(34)依次套设于所述杆部并位于所述螺母(35)与所述第一外齿套(1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轴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52)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平垫(32)的外径和所述第二平垫(33)的外径中的最大者,所述凸缘(52)位于所述第一平垫(32)与所述第一外齿套(12)之间,或者,所述凸缘(52)位于所述第二平垫(33)与所述述第二外齿套(2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轴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31)的头部位于所述第一外齿套(12)远离所述第二外齿套(22)的一侧,所述第一平垫(32)位于所述螺栓(31)的头部与所述第一外齿套(12)之间,所述螺母(35)紧固于所述杆部并位于所述第二外齿套(22)远离所述第一外齿套(12)的一侧,所述第二平垫(33)及所述弹垫(34)依次套设于所述杆部并位于所述螺母(35)与所述第二外齿套(22)之间,所述凸缘(52)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平垫(32)的外径并且所述凸缘(52)位于所述第一平垫(32)与所述述第一外齿套(12)之间,或者,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轴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板(4)和所述绝缘螺栓套(50)的材质为环氧树脂或尼龙1010。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轴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齿套(12)和所述第二外齿套(22)上分别形成有第一注油孔(122)和第二注油孔(222),所述联轴节包括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注油孔(222)和所述第二注油孔(222)内的螺塞(6)。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轴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齿套(12)和所述第二外齿套(22)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密封槽(123)和第二密封槽(223),所述联轴节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密封槽(123)和所述第二密封槽(223)内的密封圈(7)以分别密封所述第一外齿套(12)与所述第一内齿套(11)之间的缝隙以及所述第二外齿套(22)与所述第二内齿套(21)之间的缝隙。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联轴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节包括通过紧固组件(30)彼此连接的输入端半联轴节(10)和输出端半联轴节(20),所述紧固组件(30)与所述输入端半联轴节(10)和所述输出端半联轴节(20)的其中至少一者绝缘连接,所述输入端半联轴节(10)与所述输出端半联轴节(20)之间设置有绝缘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半联轴节(10)包括第一内齿套(11)和套设并啮合于该第一内齿套(11)的第一外齿套(12);所述输出端半联轴节(20)包括第二内齿套(21)和套设并啮合于该第二内齿套(21)的第二外齿套(22),所述第一外齿套(12)与所述第二外齿套(22)夹设于所述绝缘板(4)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轴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齿套(12)的端面均匀且间隔地形成有第一安装孔(121),所述第二外齿套(22)上形成有与该第一安装孔(121)同轴的第二安装孔(221),所述紧固组件(30)的至少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21)及所述第二安装孔(22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轴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节包括绝缘螺栓套(50),所述绝缘螺栓套(50)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21)和/或所述第二安装孔(221)内,所述绝缘螺栓套(50)包括具有通孔的柱状部(51)以及从该柱状部(51)的一端垂直延伸的凸缘(52),所述紧固组件(30)包括依次布置的螺栓(31)、第一平垫(32)、第二平垫(33)、弹垫(34)以及螺母(35),其中所述螺栓(31)的杆部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21)及所述第二安装孔(221)内,所述柱状部(51)套设于所述杆部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轴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31)的头部位于所述第一外齿套(12)远离所述第二外齿套(22)的一侧,所述第一平垫(32)位于所述螺栓(31)的头部与所述第一外齿套(12)之间,所述螺母(35)紧固于所述杆部并位于所述第二外齿套(22)远离所述第一外齿套(12)的一侧,所述第二平垫(33)及所述弹垫(34)依次套设于所述杆部并位于所述螺母(35)与所述第二外齿套(22)之间,或者,所述螺栓(31)的头部位于所述第二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卫戍卢昌存李国华王振杜东唐毕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